“后发展学校”的礼仪教育实践
2020-06-22邹颖杰
邹颖杰
礼仪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小到家庭,大到社会,任何行为皆以礼仪进行约束。学校作为文化建设和传播的主阵地,在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小见大,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礼仪源于生活,礼仪教育需要在生活世界中进行。学校应通过一系列途径,使学生养成在家庭中孝顺父母长辈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父母长辈对子女的示范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教育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学校应遵循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日常生活规范的教学与落实为基础,从最基本抓起,使学生的素养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
《三字经》开篇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学生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想象力丰富,喜爱模仿。他们看到什么,都会学这样子去做,因此学校应与家长沟通,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如让学生自己穿衣、吃饭、系鞋带、整理书包,或饭前摆好餐具、为父母盛饭、把舒服的座位让给父母、把好吃的菜放在长辈面前、饭后主动收拾餐具、桌子等。经过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懂得了尊敬长辈,关爱父母,同时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教会学生懂得感恩
“百善孝为先。”要从孝敬父母开始,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会为他人着想,会换位思考,善待他人,知恩图报。为此,学校结合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父母捶一捶背,洗一洗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送给父母一个深情的拥抱;送一份自制的節日小礼物等。同时,还应鼓动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地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理解父母的付出。长此以往,学生不但懂得了感恩自己的父母,还懂得了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学校,也更感恩教给自己知识、提高自己修养的老师,从小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三)培养学生知礼知行
讲礼仪、懂礼貌是一点点养成的,懂礼貌的人更受人欢迎。主动跟人打招呼是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见人微笑、主动问候是学生应养成的最基本的礼貌。日常交往是培养学生讲礼仪的绝好时机,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学生主动与人打招呼;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多次重复的基础上,自觉地养成打招呼的好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跟踪、评价,学生的文明言行就会得到规范并形成习惯。
二、以礼立人,围绕“三课联动”进行
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养成尊敬师长、热爱同学、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的一切礼仪活动都围绕“三课联动”进行,“三课联动”即课程推动、小课堂教学模式驱动、养成性教育课题研究牵动。
(一)校本课程推动
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研制课程纲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如《好习惯儿歌》《传统节日、纪念日教育》《国旗下感恩教育》《环保教育》等。我们把三级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部分:“立本课程”——健康与品性的培养;“强基课程”——强基固本;“顺性课程”——兴趣与特长的培养;“致和课程”——综合课程(大德大智,享受生活)。
其中,“立本课程”和“强基课程”为必修课程。专门为两种课程研制的校本教材《2分诵5分读》《写字天天练》学生人手一本,要求学生每天进行强化练习,以达到“明礼尚和,怡情乐学”的育人效果。其他课程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予以选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礼明理,进而达到自觉行礼。
(二)小课堂教学模式驱动
礼仪教育必须从实际工作中一点一滴抓起。小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认真挖掘现行教材中涉及礼仪的内容,在小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这样学生就可以自然地从书本、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加强横向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他们与班主任一样,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引导学生正确摆放学习用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等。此外,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包括保安、校工都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每一位教师在课后都要提醒学生捡起桌下的废纸、摆放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具、走廊里操场上见到了学生不文明行为要及时制止和引导等。
(三)养成性教育课题牵动
学校的养成性教育课题研究已经按期结题,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养德,引导学生知礼行礼。学校归纳汇编了100个好习惯,根据100个好习惯汇编了《好习惯儿歌》供学生背诵传唱,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走向社会,践行礼仪素养
(一)节日活动
学校着力培养学生遵守规则、文明诚信,有计划地利用节日开展教育活动:三月——学雷锋文明礼貌月活动、四月——清明节感动教育、五月——母亲节感恩教育、六月——儿童节艺术节活动、七月——七一爱党教育、八月——建军节体验活动教育、九月——教师节感恩教育和9.30英雄纪念日教育、十月——爱国及建队日教育、十一月——法制宣传月教育(至12月4日)、十二月——12.9爱国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社区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社区提供的丰富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八一建军节”开展“我是小小消防员”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消防官兵工作的辛苦,学习消防官兵艰苦奋斗、不畏艰险、昂扬向上的精神。利用社区“道德讲堂”活动,组织学生到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进行大扫除。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工作,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质。
(三)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我爱家乡文化”综合实践体验教育活动。我们把“我爱家乡文化”主题研究体系分解出若干小主题,包括“家乡的海洋文化”“家乡的山川文化”“ 家乡的果蔬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在三年级至六年级中全员实施。综合实践体验教育活动分季节开展,春天和秋天开展“家乡的山川文化”活动,夏天开展“家乡的海洋文化和家乡的果蔬文化”活动,冬天开展“家乡的民俗文化”活动。
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爱心互助”活动,班级同学之间进行学习互助,许多“小老师”“小师傅”主动帮助同学一起进步,贫困学生也会得到爱心帮助。“手拉手爱心互助”活动不仅仅限于校内,学校在节假日期间还组织学生参加校外义工活动,如到困难家庭、福利院等地开展互助活动等。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