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德育分层教育的实施路径分析

2020-06-22张玉栋

家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中课程分层教学德育

张玉栋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质量和育人效果受到了各界高度关注。随着分层教学、因人施教越来越成为教育者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新型的育人模式和途径,原来传统标准下的育人形式由于忽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不仅达不到预期的育人目标,反而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有效改善当前教育低效化的现状,以承认差异为前提,对学生进行分层德育是有必要的。鉴于此,本文主要以提高高中德育育人效果为出发点,厘清分层德育的内涵,剖析实施路径,寻求分层德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课程;德育;分层教学

在素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深化的现代教育教学环境下,德育有了更高层次的定位,国家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传统的“一刀切”的统一化德育模式忽视人的差异性,违背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因而很难完成这一使命。从根本上改善传统德育的现状的最佳模式便是尊重差异、遵循规律,采取分层德育的教育手段,通过实施有效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分层内涵的基本概述

简单来讲,所谓的“德育分层”是指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根据学生不同个体的特点而采取切合学生实际的精准化育人手段。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德育分层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育人质量,为更高预期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任何教育都必须按照渐进性的规律实施,德育更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讲,德育的层次性更加明显。德育分层的应用,便是在这种规律支配下的有效育人活动。从德育实施的主体看,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成长环境,无论认知层次,还是道德水准都不尽相同。从德育的内容看,德育也涵盖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四个层面,从“品格养成”到“支撑家庭”再到“振兴国家”也有不同的阶段和过程。更有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国民教育等不同的实践内容和内涵。从德育的手段和方法看,也是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很难有一种适合所有对象和所有内容的万能方式。因此,如果德育分层用一个标准和一种模式,或“机械宣讲”或“填鸭灌输”,或不分对象、不分层次,一厢情愿地耳提面命,不仅没有任何教育效果,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失去教育的意义,还会因错过最佳教育时机而影响孩子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德育的实践性也存在着层次。从本质上讲,德育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在德育的实践过程中,措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对教育效果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学生德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培养,而培养的实效性又取决于有效实践,说教式不太会有效果,只有进行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层育人实践行为,才能真正促進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崇高道德品质的形成。因而要确保德育的有效性,必须确保观念树立、实践行动、行为养成等三个层次的实践工作落实到位,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效果。

二、高中德育分层模式实践意义的基本概述

(一)分层德育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对课程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而传统的“概念宣讲”和“条目灌输”式德育模式的应用,是教师生硬地将学生当成容器来填充,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兴趣,对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现状,增加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驱动力,将分层教育模式应用到德育实践过程中极为必要。教育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兴趣为驱动力,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主题和内容,对不同阶段、不同状态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德育课程的参与度,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入脑入心,才能使受教育学生从心灵上有共鸣,思想上有圭臬,行动上有规范。

(二)德育分层模式的实施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

新课程教育体系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核心,德育的任务和目标具有了更高更远的要求。而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不仅忽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的不同,忽视学生心理、品格、秉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更是忽视学生被鼓励、被表扬的需求,认为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道德高尚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学生的内心需求没有得到重视,因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因人而异,运用不同的标准去实施个性化分层德育,可以使不同道德层次和有不同自我需求的学生都能得到成长的快乐和自信,使教育成为快乐教育、有效教育,学生的成长也就能风行水上、如阳光下的禾苗一样自然生长。良好有效的道德分层教育,在对学生产生良好引导作用的同时,在学生心中也会形成强烈的激励作用,使之如万木向阳一样渴望接受教育。

三、高中德育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根据不同年级制定不同教育内容,实施德育分层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和发育的重要时期,是“三观”塑造以及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德育相当重要,如果小学是培养兴趣和习惯,初中重在培养意志和能力,那么高中在继续保持这些成果的同时,还必须培养更强的责任、担当、拼搏精神以及创造、创新意识和能力。

同为高中生,高一到高三,其认知能力、内心愿望和道德水平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从育人角度而言社会需要他们具备的品质也是有侧重的。因而教育者应该基于其身心发展和品格塑造各方面的不同,确定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和实施手段,规避因不符合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而产生的德育低效甚至无效,避免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从而保证育人效果。

(二)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层德育

即便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因为个性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接受教育的经历不同,在行为、习惯、态度、心理等德育水平方面也会存在不同,而且有时还会很明显,而这也是导致一般性、统一性德育质量始终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原因。针对这样的现状,在德育分层过程中,教师还需以学生实况为依据,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通过配备专属导师、成立帮教小组等形式实施各项个性化德育活动,以增强德育效果。

在德育分层的实践操作上,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受教的方式,通过小组内同学的互相影响和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孩子相互借鉴和促进,挖掘并激发他们的潜力,最终达成教师所不能达成的教育目标。在这样的操作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育环境,把握教育契机,合理利用教学载体,通过引导、激励等手段使多个受教育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和影响力,简单地说就是把个人导育的推力升级成多人的合力,使教育力量成倍放大,进而达到育人效果。

四、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德育已经成为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成为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昌盛的根本保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成为广大教育者的使命。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即将踏上社会,如何让他们更好地塑造自己,培养应对未来的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就更加重要。为此,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广大德育工作者就必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德育分层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煜,程大邦,张建华.高中德育分层教育的实施路径探讨[J].亚太教育,2019(12).

[2]赵海红,徐涛涛,高建军.县城高中德育分层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甘肃教育,2018(23).

[3]张晓涛,陈晶晶,刘袁霞.论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分层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5).

[4]翟尉,徐海洋,李美华.分层教育新实践——浅析班内走位小组学习实践与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16).

[5]崔春春,张建华,张本欣.分层再探索 智慧再生长——初探情智教育理念下的分层教育[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15).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高中课程分层教学德育
浅析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实现途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高中生物学习焦虑原因及对策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