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提高孩子艺术素养
2020-06-22朱丹红
朱丹红
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需要家校携手,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拿着画笔乱涂乱画;原本哭闹的孩子听到音乐旋律便会被吸引,安静下来去寻找声源,甚至“翩翩起舞”。我国的新课标理念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当然包括艺术素养。
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步入藝术殿堂
学生学得好得益于老师教得好。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艺术兴趣,进而带领他们走进艺术殿堂。
当下,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成立了各种艺术社团,但艺术社团怎么才能起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呢?就笔者所在的小学而言,我们音乐教研组的教师按专业和特长分为合唱小组、管乐队小组、琵琶队小组、舞蹈小组,并以此为教资基础创办了合唱社团、管乐队社团、琵琶队社团、舞蹈社团。根据兴趣与意愿,我们让学生分类入团。这不仅可以让老师摒弃以往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活动的观念,也让师生通过兴趣自行组队,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艺术活动中来。
这种做法的效果如何呢?以目前开展情况最好的合唱社团为例,自创办以来,几乎每次大赛都能获得区一等奖或者市一、二等奖,很多社团成员在市、区级小歌手比赛中成绩非凡。在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新年音乐会、慰问演出等活动中,都能看到合唱社团小团员们踊跃参与的身影。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首要目标。所谓核心素养,是全面教育、综合素养和三维目标等的综合版,它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追求和最高目标,它的发展和实现必须以扎实的课程环节为基础。
艺术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我们通过创设情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比如,在音乐课《蜗牛与黄鹂鸟》中,我先科普蜗牛和黄鹂鸟,让学生们认识它们的样子,再进行教唱,然后将该首歌生动活泼的特点展示了出来,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更加丰富的自然知识。
我所在的小学音乐教研组,老师分别是声乐、钢琴、舞蹈、琵琶、手风琴专业,我们在提前准备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教学情境,既让学生学到了音乐理论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演奏能力和识谱能力。比如,在音乐课《小红帽》中,我播放以森林为主题的音乐,启发学生模仿树木摇摆起舞,通过给学生创造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自愿成为音乐的掌控者,从而去感受音乐的美,体会音乐的魅力。
开展实践,丰富学生的艺术人生
理论需要付诸实践,新课标也倡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音乐实践活动。因此,每位教师都要集思广益,思考什么样的艺术活动对学生有益,进而创造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课堂。
我们开展的实践活动以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为基础平台,以丰富学生艺术生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和创造性为重点。同时,作为教师,还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共同点和差异化,设计人人都可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心地参加。让艺术之风萦绕校园,不仅为热爱艺术的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空间,而且为不了解艺术的学生提供了接触艺术的机会,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艺术实践活动对每位学生的成长都大有裨益。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机会表演的学生会因为想获得更好的表现而积极准备,从而提高了做事情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同时,公开活动还可以让参与表演的学生逐渐战胜内心的恐惧,让天性在众目睽睽的注视之下得到释放,培养他们敢于面对观众的勇气。另外,在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找出差距与不足。不足的要加以改进,优秀的要继续保持并逐步完善,老师以此教育学生戒骄戒躁、学无止境。
家校携手,提升孩子对美的感觉
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需要家校联手。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引导得好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学生在业余时间如果浸润于艺术氛围中,定会带给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抽出时间陪孩子去参观画展,让他们亲眼目睹艺术大师的真迹;去看高质量的儿童剧、听音乐会,让他们去感受和体会艺术家的独特魅力。也许孩子未必能看懂、听懂,但这些体验都会极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而带给他们各种感官享受,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美的感觉就会慢慢提升。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孩子成长。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每一样东西,对孩子来说,都可能是艺术教育的启蒙。
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无须刻意,艺术存在于每时每刻的生活细节中。若想对孩子有好的引导,父母也要睁大发现美的眼睛,将从艺术中体会的愉悦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孩子。
(作者系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教师)
(责编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