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推敲”之例行“推敲”之力

2020-06-22贺艳高杰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者辨析资源

贺艳 高杰

阅读是生命个体凭借自身原始知识经验与文本资源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很多老师误认为,只要读懂了文本内容、了解了文本中的信息,阅读就完成了,学生就已经具备了解读这篇文本的阅读力,这是对阅读力严重错位的理解。阅读的本质不仅包含了对文本信息资源的理解与吸收,还包括了对文本内在结构与思路的探寻与梳理、对文本语言的品析与体悟、价值意蕴的敏锐捕捉与体验。因此,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力,就必须摆脱文本内容的条框,向属于语文本质更多宽广的境界迈进。

鉴于此,阅读力的关注需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研制出不同的教学价值点。不同的文体,作者在选择素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在多维文体的历练下,尝试进行不同平台下的训练与浸润。《推敲》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贾岛在寻访友人后创作了一首诗,在韩愈的指导下对诗歌用词进行斟酌的故事。无论是作为教材,作者对这个故事叙述的文本自身,还是课文中关于贾岛的这个故事,其实都蕴藏着丰富的提升学生阅读力的资源和价值点。在《推敲》一课教学中,笔者引领学生从贾岛的故事入手,深入体验文字推敲、斟酌带来的愉悦体验,并结合丰富、多层的资源有效历练了学生推敲文字的能力,真正促进了学生阅读力的提升。

一、理解:由段入篇,在感知体验中提升阅读力

教材文本是编者经过多方论证、精心挑选才被选入的。编者的价值意图不仅体现在所选文本的内容上,更体现在文本罗列的编排顺序上。所在的册数和单元的不同,也决定了这一文本所承载的教学价值不同。因此,不管基于何种语文能力,训练的载体与平台都不能脱离文本。只有从文本的内容和语言入手,将学生的思维定格、移植在文本的故事里,阅读力的提升才会有“根”的坚守与呵护。

教者以课文最后韩愈对贾岛指点的话为轴心,引领学生在初读环节之后,提炼出“敲”比“推”好的三大理由。但教师并没有局限在这些理由的符号层面,而是引领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进行了深入的探寻与揣摩,在深化理解的同时深切领悟了韩愈之言的精髓。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敲、推、闹、追”两组词语音韵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在对比之下让学生意识到遣词造句不仅要考量词语意义的准确,还要在语言的节奏与韵律上力求和谐、饱满;其次,教师补充了经典的古诗句、文本中的语句以及生活中的场景,引领学生进行类比感受,在深入的品味辨析之中感受“借动衬静”的写法,在不同的语境之下感受文字所形成的意蕴,从而切实地感受“敲”字背后所蕴藏的那一份月夜的幽静之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脱离教材课文而空谈推敲,而是以文本的故事情境为基础,将韩愈的话置于文本故事的整体情境之下,引导学生在深入地思考、体悟之中,真正洞察了韩愈所言的内在精髓,为学生初步感知推敲形成了必要的支撑。

二、迁移:由此及彼,在类比辨析中提升阅读力

教材课文作为学生阅读力提升的支撑,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升的基础,是夯实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但绝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封顶。编者选择这篇课文的用意不仅在于学习作者在描写这篇文章的策略和技巧,也不僅仅是感受这篇课文自身语言的精准妥帖,而是要借助贾岛推敲的故事,激发学生进行文字推敲的意识和兴趣,教给学生进行文字斟酌的策略和方法。教者准确地揣摩了教材编者的用意,并相机补充了“唐朝人郑谷改数字”和教材练习中“爸爸填‘润字”的故事,与课文中贾岛的故事形成相得益彰的印证之势,为学生趁热打铁、实践运用创设了平台。

在具体实施的形式上,教师也是匠心独运。首先,在补充的两个资源中,一篇源自历史故事,一篇源自教材内容,课堂内容的有机结合,易于学生运用课内习得的方法和积累的经验自主性解读课外资源,实现了方法积累后的实践运用;其次,这两个资源的形式各不相同,一篇为诗歌的创作,一篇为对联的斟酌,便于学生在不同文体特点下进行深入地辨析,从而感受不同文体下推敲词语的迥异特点;最后,在实施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值得辨析的资源对象,如例子中“数”与“一”之间的对比,“打”与“润”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在深入实际的感受到推敲文字所形成的不同韵味、画面以及情感。

教师以教材课文为蓝本,拓展补充了相关联的资源,在所提供的资源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对比,帮助他们在教材课文的基础上重新形成对推敲的感知体验,强化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理解。

三、拓展:由内而外,在揣摩运用中提升阅读力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强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辨析与品析、实践与运用,应该成为阅读教学重中之重的任务。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开掘、整合教学资源的意识,才能以更广阔的视域对学生的运用实践进行深入的训练,教者深谙此道。在感知了文本、拓展了资料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更多资源的拓展,让学生从原本的对比辨析的层次逐步向实践运用的维度突围,有效地推动了学生阅读力的发展。

例如,出示推敲要求:根据“雨,从天空下来,这个世界……”,在横线上填入准确的动词。当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自己的成果张贴在黑板上之后,教者设计的精彩才逐渐浮出水面,这些张贴在黑板上的词语大相径庭,连学生自己看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原来教师虽然出示了相同的句式,但给每个小组设定的情境却是完全不同的。第一个情境是:考试砸锅了,回家的路上下了一场暴雨;第二个情境是: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我们一家在公园撑着伞漫步。多么精妙的设计啊!学生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到现在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如此悬殊的经历体验,给予学生内心震撼的价值就在于:他们已经用最真切和深入的方式感受到不同的情境衍生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字裹挟着不同的意境。

这一板块教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对一道填空题的练习,而在于学生所经过品味思考的过程,这对于学生之后的文本阅读、实践练笔所起到的影响应该是不可估量的。

总而言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在教材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历练,更需要在广泛链接生活海洋中,给予学生丰厚的浸润平台。教者的这节课以“推敲”的故事,感受“推敲”的愉悦,历练“推敲”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阅读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青阳中心小学(223900)

江苏省泗洪县界集中心小学(223900)

猜你喜欢

教者辨析资源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我给资源分分类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正误辨析一例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