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美育教学研究
2020-06-22田甜曾勤
田甜 曾勤
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知与审美的需求,将学前儿童美育教学作为钢琴启蒙学习的首要目标,深入研究教师所要具备的美育教学能力,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美育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育教学;钢琴启蒙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教师核心素养研究”(CECER-2018-B16)研究成果。
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前儿童音乐素养的培养,很多家长会首选钢琴学习作为学前儿童提升音乐素养的途径。学前儿童学习钢琴的年龄段逐渐趋于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四五岁时就开始进行钢琴的学习。低龄儿童还不成熟的生理和心理,给钢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学前儿童学习钢琴的现状来看,仍然有不少教师在3-6岁儿童启蒙阶段对钢琴演奏技术过分要求,造成学前儿童对音乐的不敏感。追求音乐的本质应是美育教学必须要做到的。了解学前儿童从心理上对音乐感知、认知、审美的需求,对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美育教学的研究是必要的。终身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对美的感知、感受的基础上的。早在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到,审美教学应当是儿童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美育教学也是素养提升的必然趋势。
一、立足坚实的美育教学观念
要想从根本上培养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理念。注重审美的教学才能培养学前儿童对音乐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积极提升音乐认知能力
教师不仅要具备钢琴技术方面的能力,还要对音乐作品的进行整体把握,对音乐有较深入的认识和感知。教师要对音乐本质有所感知,这对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求比较高,要具有较完善的对旋律、和声、曲式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不断丰富、完善美育教学
教師在不断提升自我音乐认知能力的同时,要将美育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都要秉承美育的理念,要把学前儿童的审美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一)清晰的教学目标
美育教学是对音乐本体的认知和体验过程,要以学前儿童对音乐的认知、对音乐的体验、对音乐的审美为目的。在教授弹奏技术的同时,要让学前儿童对音乐六要素进行感知,并把审美感知与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技能的教学必须以审美作为前提条件。
音乐本体的审美应包括对旋律的感知、对节奏的感知、对和声的感知、对结构的感知、对音乐风格的感知和对音乐文化的感知。这些对于音乐的各要素的感知,一定是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引导下,是在教师的生动的语言中进行体会和完成的。这六项感知中,在3-6岁儿童钢琴启蒙阶段,最主要的感知应是对旋律、节奏的感知,对其他的感知相对较少。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指南》中,对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做了很好的规划与指导。以下是《指南》在艺术方面的一些指导意见:“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那么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在曲目的选择上、教授的形式上选择一些贴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自然规律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从符合学前儿童的心理生理的感知与需求上制定教学内容和计划(表1)。
表1只是列举了音乐中的一些知识点,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的理解力进行相应的调整。列表只是为了抛砖引玉,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审美教学的重视度。感受美、体验美以及开发创造力应该是这一时期儿童学习钢琴、学习音乐、学习艺术的主要教学目标,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以循序渐进、螺旋递进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完善的美育教学体系
一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进行美育教学必须始终把音乐审美的体验、感受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这个目标的统领下完成课前教材的准备、教案的书写、课程的设计、课后的总结及调整等方面的内容,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了教学目标。教师要围绕这一目标反复去推敲自己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堂课的感知目标。
二是了解教学对象。钢琴课程教学非常考验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独特的个人特征。教师除了要了解同年龄段孩子基本的生理、心理需求,还要了解每堂课的具体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独特的、量身定制的、符合教学对象特征的,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丰富课程内容。在明确目标后,教师要对课程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丰富的分析和熟悉。如课程内容为某一乐曲,教师在教学之前就要对这一乐曲的相关背景(作曲家的相关信息、作品的相关信息、旋律的形态、和声的配置、和声风格、乐曲的结构、音乐的表达和理解等)做充足的准备。虽然学前儿童对音乐理论性的问题很难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但是对所有接触音乐的孩子来说,不管年龄大小都会对音乐本身有审美的需求。审美不是空话,要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只有让孩子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去感受音乐。因此,教师需要用生动、活泼、形象化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理论问题简单化,直观地在教学中呈现出来。
四是详实的教案。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对象清晰、教学内容丰富的基础之上,要让这堂课达到教学者理想的效果,教学环节的设计非常重要。每一个知识点需要用什么例子去讲解才能让学前儿童更容易理解,设计什么样的游戏才能使学前儿童更易于掌握知识点,用什么方式引导孩子想象音乐语言,甚至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去讲解,使用什么教学工具,活动设计中学前儿童如何参与,如何互动等,这些都基于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这些因素都是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只有当教师将这一系列的活动做成详实的教案,并反复推敲、试课,将会出现的、不会出现的问题都反复模拟后,才能算是完成了基本的教案设计。
五是及时准确的课后反馈与总结。教师根据详实的教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根据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堂反馈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衡量学生审美体验、音乐感知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效果如何,并对原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期呈现更好的课堂效果。教师的审美教学必须是贯彻始终的、身体力行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对音乐本体的审美必须是引导的、发散的、想象的、体验的,切记不可固化。教师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语言必须经过反复思考、反复打磨,符合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建立在引导学前儿童感知、理解、思考音乐语言、音乐审美的基础之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打磨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学前儿童钢琴启蒙阶段,教师一定要发挥引导学前儿童去感受音乐的美的作用,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让学前儿童体会音乐的美,为其终生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田甜,成都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教育。
曾勤,成都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