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

2020-06-22王雪歌

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王雪歌

摘 要:在高职院校公共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发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和关注。通过美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的有益发展。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美术老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创新美术教育模式和内容,从多个角度去探究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美术;心理健康教育

注:本文系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19年度立项课题“公共美术教育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研究”(课题编号:6·自述)的研究成果。

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依旧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例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提供心理咨询室等。然而,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因此,寻找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满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认为可借助美术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同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方面健康发展。

一、公共美术教育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人们愈发重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存在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他们在进入高职院校初期,无法适应学校的生活环境和人才培养方式,遇到学习以及生活上的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内心变得十分焦虑。部分学生在体育、文艺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内心十分自卑。因此,高职院校针对这一问题,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等,让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然而,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模式和体系。笔者通过日常教学实践,发现公共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消极心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心理特點进行教学,充分应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了解潜能开发的途径和方式,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锻炼,实现全方面发展。同时,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探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可见,美术教学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可起到重要的影响,将美术教育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对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第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高职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是特别理想,他们大都是在中/高考失利过后选择职业教育的。同时,由于部分高职院校本身办学条件较差,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后,和考上本科学校的同学进行对比,内心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落差,产生了自卑心理。总之,高职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更容易不自信,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有着不良的影响。

第二,容易产生焦虑心理。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进行专业理论学习,还要进行创业培训。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岗位都只是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对于今后的职业规划非常迷茫。大部分高职毕业学生都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主要表现为就业信心不足或对薪资福利待遇期望过高等,对职业没有正确的认识,有时他们的就业期望和职业教育初衷背道而驰。此外,虽然有部分的学生有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但缺乏创业精神和动手能力,在就业面前,心理日益焦虑,甚至产生就业恐慌。

三、公共美术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高职院校也十分重视。但高职院校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太过于单一和落后。通常情况下,都是开展心理咨询和进行团体辅导,最为常见的是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对于以往的高职院校教学规模而言,这些传统方式可以满足其需求,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招生数量的增多,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难以达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同时,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且受专业经验限制,很难满足学生的咨询需求。此外,部分院校心理发泄场地的欠缺,也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第二,美术教育可以治愈心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三:其一,以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各项能力的提升为主要内容,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其二,以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主,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提供咨询帮助,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其三是以治愈心理问题为主,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诊疗。而美术教育的特点就是可以利用美的感觉与创造美的东西,来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实现治愈学生心灵的重要目的。美术教育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主要目的。美术可以调节当代学生的焦虑情绪,而且美术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也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具有一种非语言的心理治愈效果。美术教育要进行画作鉴赏以及绘画创作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并且通过美好的心理情绪形成出充满生命健康活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三,美术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首先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其次美术教育可以提升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作品欣赏可以健全人的心理结构,提升人的审美能力、想象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最终形成对美的创造力和鉴赏力,对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一定程度的疏解治疗作用。高职学生面对巨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长期下来,身心俱疲,心情焦虑,需要得到释放和缓解。而观赏美术作品,可以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缓解现实生活带来的种种焦虑和负担。欣赏美术作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美术作品的艺术熏陶中,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更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比如欣赏徐悲鸿的作品《田横五百士》,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如何看待徐悲鸿以及如何用美术作品描述尊严等问题。这幅历史画作气氛悲壮,震慑人心,可以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冲击。然后在课堂互动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讨论时间,让同学对尊严阐述自己的理解,深入了解画面上故事,感受田横的坚毅、自信。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明显看出美术作品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后,让学生在半小时内画出一个革命人物图像,要求通过颜色和线条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状态,通过学习,有些学生的绘画手法和《田横五百士》作品会十分相似。以上教学实践表明,美术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净化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调整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美术教学中,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利用美术教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美术老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结合高职学生心理特征,创新美术教学方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凌静.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2):211.

[2]白文波.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黑河教育,2018(2):75-76.

[3]代宇沁.浅谈职校美术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赤子(中旬),2014(18):236.

[4]胡菊慧.美术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244-245.

[5]杨晓.对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J].卫生职业教育,2011(24):93-94.

[6]范丽敏,张爱亚.美术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思考[J].甘肃教育,2011(22):66.

作者单位: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