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购物节“满减”的小花招

2020-06-22慕影

数学大王·中高年级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曼店家优惠

慕影

小曼看見妈妈拿着手机坐在沙发上,已经翻看了大半个小时了。她好奇地走过去问:“妈妈,您在看什么呀?”

“购物节到了,我在网络购物。”妈妈将手机展示给小曼看。

购物车里已经放了许多商品,有日常生活里要用到的油盐酱醋,有爸爸的衬衫领带,还有好几套适合小曼穿的衣服。

妈妈说着,翻出其中一件衣服的照片问小曼:“这件衣服你喜欢吗?”

小曼看了看颜色和花纹,点头说:“喜欢。”

妈妈接二连三地翻出了好几张衣服的图片,每一件衣服都是妈妈为小曼精挑细选的。小曼看过之后都很喜欢,但她犹豫地问妈妈:“这里的每一件我都很喜欢,但这些衣服总共要好几千元,您都会给我买吗?”

妈妈笑着说:“我很欣慰你有节省的意识。购物节期间买东西有‘满减活动,这些衣服没你想的那么贵。”

小曼惊喜地问:“真的吗?那买这些衣服到底要花多少钱呀?”

大展身手——算一算

以下是购物节中妈妈购买货物的原价,请同学们帮小曼算一算,这些货物“满减”后相当于打几折?

妈妈的购物车中有三件是为小曼买的衣服,价格分别为430元、320元、250元。这三件衣服参与总价满800减300元的活动。

430+320+250=a,a=________

a-300a=________

奇思妙想——想一想

经过计算,同学们可能会发现,小曼妈妈这次给小曼买衣服,其实是得到了七折的优惠。那为什么电商平台不直接给每一件衣服打七折,而是要采取“满减”的形式呢?

优惠花样多

相信同学们对网上购物并不陌生,只要有电脑或者手机,大家只需轻轻动一下手指,就能购买到心仪的商品。就像普通超市有促销活动一样,电商平台也会时不时推出购物节活动,来吸引顾客花钱购物。

在购物节中,店铺会推出不同的优惠方式。有的直接在每件商品上打折,有的选择多买多送,有的店家需要客户拼团组队,才能让商品更便宜,还有的则会用“满减”来吸引顾客。对于顾客来说,这些促销方式都能让他们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商品,但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这些方式其实并不一样。

满减vs打折

相比打折来说,店家更喜欢“满减”,这显然是因为“满减”比打折能得到更多收益。“满减”是在购买的商品总额,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对实际支付的金额进行减免的一种促销形式。比如,小曼妈妈为小曼买衣服,只有先消费满800元后,才可以便宜300元,这也就意味着每次给顾客“满减”的优惠,店家必然会得到卖出500元及以上的货品收益。如果没有得到这个收益,店家就不会给出这样的优惠。

不仅如此,货物价格决定消费者必须一次性购买多件商品,才能享受“满减”。比如,小曼的这三件衣服,每一件的价格都低于800元。吸引顾客一次性购买多件物品,可以快速卖出仓库里堆积的货物,让店家获得更多周转资金来购进新的货物,以此来构成“高价卖出——低价进货”的盈利循环。

“满减”活动是骗局吗?

“满减”活动一定是商家对消费者的骗局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像小曼妈妈买衣服,最终获得了七折的优惠,“满减”活动其实对商家和顾客来说是互利互惠的。电商平台为了吸引更多顾客,会让多家店铺一起进行“满减”活动。比如海鲜、肉类以及其他零食在一起可以“满减”,牙刷、毛巾和床单、枕套等在一起可以“满减”,还有各种不同款式和品牌的服装……这些多样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货物数量,让大家有足够多的选择。

理性消费最重要

“满减”其实是一种在某个范围内的定向推销。货物是有限的,顾客先买先得,很可能将一部分热销商品买光,而剩下的那些货物或许对消费者来说可有可无。但为了获得满减折扣,顾客可能会将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一并购买了。

我们无论买什么东西,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自己的需求,理智地消费。在购物之前可以小小地计算一下,到底用怎样的方式购买才更划算,别被那些花样繁多的促销方式迷惑啦!

猜你喜欢

小曼店家优惠
一颗顽固的牙齿
有优惠!有靓货!房企铆足劲的“金九银十”来袭!
优惠订阅
这样耿直的店家,请给我来一打
读者优惠购
七个花开的日子
遇上了行家
偷听
多地查缴“牙签弩” 央视:仍有店家偷偷卖
把“优惠”做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