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羊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06-22杨金勇
李 奎,高 慧,杨金勇
(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 杭州 31002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人民对羊肉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13年我省启动了湖羊产业振兴计划,大力实施提质增量、秸秆换肉、种业提升、精品培育等四大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1 产业现状
1.1饲养总量保持稳定 近年来,全省羊饲养总量、湖羊饲养量总体保持稳定,呈先扬后抑态势。2015年末全省羊、湖羊饲养量分别为401.60万只、255.64万只,达近十年的最高峰。2016-2018年,由于受市场行情以及经济效益等影响,羊饲养总量、湖羊饲养量有小幅下降,2018年羊饲养量、湖羊饲养量分别为334.29万只、228.5万只,总体保持稳定,但山羊饲养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156.62万只下降到2018年的105.79万只,减少了三分之一(图1)。我省羊的饲养品种主要为湖羊和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波尔山羊以及黑山羊等),其中湖羊是我省的主要饲养品种,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58%上升为2018年的68%(图2)。
图1 全省羊、湖羊以及山羊饲养量情况
图2 全省湖羊、山羊饲养量分别占羊总饲养量比例情况
1.2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 我省羊年出栏100只以上和年出栏500只以上的规模化率逐年提高,2018年底年出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47.09%,较2010年规模占比增加27个百分点,规模化程度增速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出栏100只以下散养户减少10.4万户。年出栏500只以上的规模化率从2010年的6.2%增加到2018年的29.5%,2017年年出栏100只以上以及500只以上规模化率分别高出全国8.4和14.2个百分点。
1.3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我省湖羊主要分布于杭、嘉、湖环太湖流域,约占全省的90%以上,而山羊主要分布于丽水、温州、金华以及衢州等山区。2005年我省实施了畜牧业“西进东扩”以及“湖羊南移”发展战略,湖羊养殖突破传统养殖区,跨过钱塘江,向全省发展,钱塘江以南绍兴、衢州、台州、宁波、温州、金华、丽水等非传统湖羊养殖区,湖羊存栏比重从不足1%增加到了11%。特别是丽水地区,从2014年起开始发展湖羊养殖,养殖区域也从最初的3个县(市、区)扩展到6个,2018年湖羊饲养量达到3.5万只。
1.4种业优势明显 2004-2017年,我省成功举办了六届湖羊赛羊会,打响了浙江湖羊品牌,浙江赛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杭州庞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长兴永盛牧业有限公司等3家育种场成功入选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全国各地来我省引进湖羊种羊数量逐年增加,年供种能力达3万多只,进一步扩大了我省湖羊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2 存在问题
尽管我省湖羊产业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但是仍存在价格波动大、附加值不高、品牌建设较弱以及羔皮性状弱化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2.1资源要素制约,发展空间有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以白切羊肉为主的传统消费习惯,对山羊的需求与日俱增。2011-2017年我省从外省调入活羊量呈总体增加趋势,但2014年由于受小反刍动物疫情的影响活羊调入量降至低谷,2017年活羊调入量呈报复性反弹。2017年活羊调入量59.2万只,约为2014年的6倍。另外一方面,由于我省人多地少,养殖用地矛盾突出,还受饲草资源、放牧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近年来山羊的饲养量直线下降,从2010年的156.62万降至2018年的105.79万只,供需矛盾突出。
2.2科技创新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虽然我省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机械化、设施化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饲养方式相对比较滞后,自动喂料车、TMR全混合日粮覆盖面不广,本地秸秆利用开发不足,多从外地高价购入牧草,导致饲养成本增加,草畜矛盾日益突出,离高水平高效益科学养羊还有一定距离。
2.3风险管理滞后,发展保障乏力 养羊生产周期较长,现有羊场和企业受限于规模、渠道等,融资较为困难。规模化养殖、大市场流通给产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易增加布病等疾病感染。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也加大了羊的养殖风险。
2.4品牌意识不强,产品附加值低 我省是羊肉消费大省,但品牌羊肉企业数量少,多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很少,生产主体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技术含量低、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本地羊肉消费以红烧羊肉或烤全羊为主,但多数企业无食品生产许可证,且季节性消费习惯根深蒂固,消费渠道狭窄;从业者缺乏品牌意识,开展“ 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寥寥无几,缺乏有影响力的肉羊品牌和品牌企业。
3 对策建议
羊产业是我省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载体。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提质增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以及精品培育等重点工作,推动羊业振兴。
3.1实施提质增效行动 加强同国土、环保以及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在土地审批、规划建设以及贷款贴息、保险联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尤其是在场地建设以及草地利用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拓展养羊的空间。利用龙泉、景宁等山区草地资源优势,将发展山羊生产与低收入农户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推进规模养殖。按照“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总体要求,改造提升现有规模养殖场,建设一批美丽羊场和标准化示范场。大力推广TMR全混合日粮配制与应用技术、自动发料车和自动清粪等设施设备,不断提升机械化水平,加快养殖场提档升级。
3.2实施科技创新行动 加强产学研协作,积极组建联合育种联合体,加强湖羊品种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组建湖羊肉用新品种选育基础群,巩固我省种羊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以实施20年、30年前湖羊冷冻精液和20年前冷冻胚胎试验为抓手,做好对冻精后裔、冻胚发育个体的生产性能测定,科学评估其组群、配种方案,恢复湖羊原有品种特性,巩固我省湖羊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重点围绕绿色高效养殖、疫病综合防控、饲料资源开发、精准饲喂等难点进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3.3实施产业融合行动 充分发挥新型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作用,以合作化为载体,以利益紧密联结为纽带,通过龙头培育或项目招商,在湖羊主产区建设湖羊交易市场和屠宰加工厂以及精深加工业,努力将长兴紫丰打造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湖羊集散中心和湖羊屠宰精深加工中心,延伸产业链,做实产业持续发展的根基。深度挖掘湖笔文化、丝绸文化、桑基鱼塘文化等地域特色历史生态文化资源,讲好羊的故事,以文化促融合。
3.4实施精品培育行动 充分利用地域差异、品种特性,创建一批具有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征的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如“湖州湖羊”、“桐乡湖羊”以及“练市羊肉”。同时,加强品牌的管理和维护,制定产品生产的地理位置、产地环境、生产规程及加工工艺流程等标准,建立产品准入退出机制与流通标准,并加大对品牌产品的监测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媒介做好形象公关,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品牌价值,做好品牌宣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