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020-06-22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顾瑞根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顾瑞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囊括学生应对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18 条必要的素养,落实于三大板块中,这与之前提出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有一定的差别,也有一些共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聚焦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学会思考
数学是一门偏重于锻炼人的思维能力的学科,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应当历经多样的思考,提升思考力,扩大思考角度,从而能在面对问题时游刃有余。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学生在获取知识时需要思考,在应对问题时需要思考,在科学探究时还是需要思考,所以说学会思考是学生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不同的思考过程,并在之后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思考角度,从而获取更多的领悟。
例如在“间隔排列的规律”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彩旗间隔排列的情境,让学生研究红旗和黄旗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将红旗与黄旗的间隔排列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红旗两端都有,一种是一端有红旗,另一端没有(最后是黄旗),在这两种情况下,学生发现前一种关系是红旗比黄旗多一,后一种是两者数量相等,通过画圈分组,学生对这两种情形下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更加清晰。此后,我改变了情境,将第二种情况中的第一面红旗去掉,让学生探索两种彩旗的数量关系,学生很快指出黄旗比红旗多一面,而且有学生指出这种情况与第一种情况是一致的,只不过两端都有的是黄旗,中间间隔的是红旗,在这样的变化中,学生总结出“两端比中间多1”的结论。在之后的学习中,我还引导学生探索了一个封闭图形中的间隔排列规律,学生用同样的方式找到了数量关系,还有的学生将这种情况与直线上排列的第二种情况联系起来,教师相机用动态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建构了模型,巩固了学生的认识。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一直处于思考状态,在面对一个个问题的时候,学生首先是想办法解决相应的问题,然后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完成了数学建模,而在拓展练习时,学生又对模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比较中建立了清晰的数学模型,这样的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益的,让学生能在此过程中学会思考。
二、关注学习的完整历程,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呢?除了具备问题的抽象能力,并在出现问题时从不同角度展开科学探究和思考之外,学生还需要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经历,这样才能给他们足够的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中学会学习。
虽然第一次学生犯了错误,但是在随后的学习中,学生经过讨论发现了问题,这为他们转换思路打下了基础,在不断的探索中,学生想到了以画图为媒介来寻找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抓住男生人数不变来分析数量关系,并最终解决了问题,这是他们在这个问题的学习中获得的重要收获。
三、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融入社会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紧密的,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影踪,而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解决生活问题服务的,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推动社会实践,让学生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具现实意义。
例如在“打折问题”的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联系实例弄清楚原价、现价和折扣率之间的关系,但是这样的学习只停留在最浅显的阶段,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在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各样的打折方式,然后从数学的视角去分析这些打折方式的不同,比如说“买二送一”的打折方式,在很多人心目中是打五折,其实从现价和原价之间的关系去分析,相当于原价三份的商品现在花两份的价钱,真实折扣率为六七折。再比如“满200 送100 优惠券”的打折方式,其中的变数很多,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也只相当于六七折。经历了这样的联系生活的学习,学生不但对所学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还能联系实际来思考问题、认识社会,这对于学生理性地看待问题也有帮助。
从分类的角度看,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和其余领域的很多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参与社会,在数学学习中提升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融入社会的大学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用数学的眼光理解和解释身边的事件。
总之,数学教学应当紧扣核心素养,应当着眼于学生的根本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多样能力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更多、体验更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