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中药结合针灸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术后遗留上肢麻木分析
2020-06-22尚雯晴
尚雯晴
( 鞍山市长大医院 , 辽宁 鞍山 114000 )
颈椎间盘脱出症术后常出现上肢麻木的情况,部分患者一时难以消除,麻木症状持续时间长,并且症状不能消失,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较大[1]。在临床治疗中,颈椎间盘脱出症患者常给予药物治疗,如口服维生素B1等,但是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颈椎间盘脱出症发病率较高且病程长,病因具有复杂性,治疗难度较大,单一疗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因此,必须为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改善临床症状,尽早恢复正常生活。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颈椎间盘脱出症术后遗留上肢麻木患者62例,分析内服中药结合针灸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术后遗留上肢麻木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颈椎间盘脱出症术后遗留上肢麻木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男、女为18例、13例,年龄28-68(38.21±1.57)岁,病程0.7-12(3.45±2.67)年。观察组男、女为17例、14例,年龄26-69(37.35±1.44)岁,病程0.6-11(3.28±2.41)年。一般资料对比,P>0.05。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内服中药治疗,自拟温阳散寒血通络处方,黄芪25g,当归20g,独活20g,苍术15g,川断15g,桑寄生15g,防风12g,白花蛇12g,麻黄10g,肉桂10g,川芎10g,姜黄6g,全蝎8g,蜈蚣8g,蜈蚣、全蝎、白花蛇焙干碾末,装胶囊兑汤药服。辨证施治,肢体麻木疼痛者,主要表现为天阴寒冷时病情会加重,存在手足发凉情况,加制附子5g,干姜5g,温阳散寒;术中出血多者肢体麻木无力者,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昏,治疗主要为补气养血,加熟地20g,人参10g,白芍15g;肢体麻木者,表现为气滞血瘀、阻塞经络,加桃仁12g,红花8g,没药8g,乳香8g,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3]。观察组给予内服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内服中药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针灸治疗,主穴为颈部夹脊穴、风池、大椎、曲池、外关、合谷、内关,然后再根据患者麻木部位取穴,前臂麻木者,配手三里,上臂麻木者,配骨髃、肩髎,寒湿型者,加关元、气海,手法为提插、捻转等,深刺久留针,得气并且有触感。每穴留针20-25分钟,1天1次,1个疗程为7天,治疗1个疗程后停4天,再继续下1疗程的治疗。肢体畏寒较为严重者给予艾炷灸或温针灸。
3 观察指标:治疗效果:显效(麻木消失,皮肤感觉恢复)、有效(麻木范围减小,皮肤感觉有恢复)、无效(麻木无变化);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低即患者疼痛感轻;生活质量:GQOL-74,评分高即生活质量好。
5 结果
5.1 2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显效11例,占35.48%,有效18例,占58.06%,无效2例,占6.45%,总有效29例,占93.55%,对照组治疗显效7例,占22.58%,有效16例,占51.61%,无效8例,占25.81%,总有效23例,占74.19%,x2=4.2923,P=0.0382。
5.2 2组疼痛情况对比:治疗前,观察组VAS评分(7.6±2.1)分,对照组VAS评分(7.7±1.8)分,t=0.2013,P=0.841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4±1.1)分,对照组VAS评分(5.1±1.4)分,t=8.4433,P=0.0000。
5.3 2组生活质量对比:治疗前,观察组社会功能(75.23±2.15)分,对照组社会功能(75.38±2.24)分,t=0.2689,P=0.7889,观察组躯体功能(76.38±2.48)分,对照组躯体功能(76.44±2.51)分,t=0.0946,P=0.9249,观察组心理功能(76.34±2.19)分,对照组心理功能(76.42±2.50)分,t=0.1340,P=0.8938,观察组物质生活(74.34±2.09)分,对照组物质生活(74.23±2.13)分,t=0.2052,P=0.8381。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90.23±3.09)分,对照组社会功能(82.14±3.18)分,t=10.1585,P=0.0000,观察组躯体功能(91.23±3.67)分,对照组躯体功能(83.25±2.18)分,t=10.4086,P=0.0000,观察组心理功能(90.37±1.43)分,对照组心理功能(82.45±2.16)分,t=17.0227,P=0.0000,观察组物质生活(91.47±2.15)分,对照组物质生活(81.46±3.14)分,t=14.6453,P=0.0000。
讨 论
颈椎间盘脱出是一种老年人多发病,近年来,该病呈年轻化发展,该病的出现与人们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4]。当前人们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较大,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手机“低头族”,并且睡眠姿势不正确,导致椎间盘在头部重力及颈肌纵向压缩,向周围膨出,对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刺激与压迫。椎管较为狭窄,会出现无菌性炎症。颈椎间盘脱出症主要发生于椎间盘活动较多的地方,因为活动较多的地方容易出现劳损,因此,大部分椎间盘病发生于C5-6、C6-7之间,由于该处颈髓膨大,椎管内腔狭窄,限制颈髓,间盘脱出造成一定的压迫感,进而出现这种症状。颈肌劳损会导致颈椎力度外在平衡消失,不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如果存在一侧力量复合过重的情况,就会导致颈椎间盘脱出的出现[5]。
本文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5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4.19%,P<0.05;治疗前,2组生活质量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功能(90.23±3.09)分,观察组躯体功能(91.23±3.67)分,观察组心理功能(90.37±1.43)分,观察组物质生活(91.47±2.15)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4±1.1)分,对照组VAS评分(5.1±1.4)分。颈椎病是一种颈椎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常见症状为麻木,通过手术治疗能有效解除压迫,但是患者仍会遗留肢体麻木症状。在中医学中,认为该病为痹症,给予中医内服治疗,麻黄、附子、干姜、肉桂具有散寒作用,寄生、续断能去风湿通利血脉,人参、黄芪、熟地、川芎、鸡血藤具有益气生血的作用,白花蛇、全蝎、蜈蚣能通络祛风,红花、没药、乳香、桃仁能活血化瘀[6]。合用上述药物,具有温经散寒、除湿益气、通络除痹的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上述药物能够对微循环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能激活神经,有利于炎症吸收,进而消除水肿。给予患者针灸治疗,关元、气海能够温阳散寒,然后根据患者具体麻木部位取风池、大椎、曲池、外关、内关,具有通利经络的作用[7]。因此,针灸治疗能调和气血,改善微循环,消除炎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损伤修复,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给予颈椎间盘脱出症术后遗留上肢麻木患者内服中药结合针灸治疗,进行辩证施治,内外兼治,治疗方法具有简便性,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8]。
所以,给予颈椎间盘脱出症术后遗留上肢麻木患者内服中药结合针灸治疗,能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效果较好,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