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星互联网:太空新型基础设施

2020-06-22黄志澄

太空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颗卫星星座太空

文/ 黄志澄

卫星互联网是继有线互联、无线互联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卫星互联网包括地球静止轨道(GEO)高通量卫星、地球中轨道(MEO)互联网星座和地球低轨道(LEO)互联网星座。由于前两者已经应用,当前关注的热点则是低轨互联网星座。2020 年04 月20 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将卫星互联网列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这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大大鼓舞了我国商业航天行业的信心。另一方面,2020 年3 月27 日,在发展低轨互联网星座方面著名的一网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揭示了发展低轨互联网星座仍然面临诸多风险。为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国外发展低轨互联网星座的经验教训,制定一项适合国情的发展战略。

▲ 卫星互联网的组成

▲ 一网公司提出的低轨互联网星座

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发展概况

低轨宽带互联网星座并不是新生事物。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发展的小卫星技术,对星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90 年代初期,低轨通信星座开始盛行,伴随铱星(Iridium)、全球星(Globalstar)等低轨语音通信星座的兴起,业界相继提出了多个中低轨道互联网星座的概念,其中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提出的 “泰利迪斯”(Teledesic)星座、法国阿尔卡特公司提出的“天空之桥”(Skybridge)星座。

由于铱星系统早期运营失败,加之互联网产业遭遇第一次低谷,这些互联网星座设想,全都停留在纸面上。实际上,卫星通信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地面通信在相互竞争、相互补充与合作中发展。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发展可以分为3 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20 世纪80 年代末至2000 年)以铱星系统为代表,力图重建一个天基网络,销售独立的卫星电话与地面电信运营商竞争用户。第二阶段(2000—2014 年)以新铱星系统为代表,主要是作为地面通信手段的“填隙”,规模有限。第三阶段(2014 年至今)以格里格·维勒创立的“另外30 亿人”(O3b)MEO 星座,为全球用户提供干线传输和蜂窝回程业务,将地面电信运营商作为其客户和合作伙伴,卫星网络成为地面网络的补充。O3b 和已经成熟的GEO 高通量卫星,其数据传输速率大大超过了铱星和全球星系统,虽然其系统容量无法与地面通信手段相比,但对于地面设施无法覆盖的地区,已经能够满足基本的宽带需求。

此外,国内外多家企业提出低轨互联网星座计划,部分企业已进入密集部署状态。格里格·维勒早在2012 年就创立了一网公司。一网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覆盖全球的高速宽带网络,为世界各地提供高速宽带服务,以此消弥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成为卫星互联网的引领者。此后,多个低轨互联网星座计划相继提出,准备在潜在的巨大市场中分一杯羹。其中包括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公司提出的星链、LeoSat 公司提出的LeoSat、加拿大 TeleSat 公司的TeleSat LEO、亚马逊的 Kuiper、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虹云工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星座、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银河航天的银河Galaxy 等。

一网的初始星座包括648 颗卫星和234 颗备份星,总数量达到882 颗,后来再追加2000 颗,卫星总数将达到约2882 颗。每颗卫星重150 千克,采用Ku 和Ka 波段。2017 年6 月22 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宣布正式批准一网进入美国宽带服务市场。一网星座的特点是其基本上实现了全球覆盖,与地面移动互联网相融合和大规模制造卫星等。不过一网有点低估了制造和发射卫星的难度,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为今天的破产埋下了伏笔。

星链计划建设一个由近1.2 万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群。星座选择了Ku/V 频段,由分布在1150 公里高度(最近已调低到550 公里高度)的4425 颗卫星的低轨星座,和分布在340 公里左右的7518 颗卫星的甚低轨星座构成,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全球覆盖。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市开设了一个新的工厂来研制这些卫星。目前已经利用自己的火箭发射了422 颗卫星,在2020 年计划要发射上千颗卫星,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卫星运营商。

▲ 低轨互联网星座的手持终端

发展卫星互联网的战略意义

发展卫星互联网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建立卫星互联网是适应未来万物互联的需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将形成万亿级规模的新产业。

首先,发展卫星互联网将为太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力。发展低轨卫星星座将实现全球互联网无缝链接服务。它相对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传输延时更短,路径损耗更小;相对于光纤,在低业务密度地区的部署便捷、成本低。目前全球还有30 亿人口没有接入互联网,低轨卫星互联网成为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促进商业航天的产业化。

其次,卫星互联网将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焦点之一。目前世界大国正在争夺未来地面网络技术的优势,其核心技术是5G。由于我国目前在5G 处于领先地位,美国除了抓紧发展5G 和6G 技术外,正在鼓励企业积极发展低轨互联网星座。由此,卫星互联网将成为中美争夺未来技术优势的一项前沿技术。另一方面,在卫星互联网发展前景广阔的背景下,轨道和频率将成为稀缺资源,抢占资源也成为卫星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民航飞机接入互联网

再次,卫星互联网具有巨大的军用潜力。在现代战争中,安全高效的网络,能够为获取战争主动权提供重要的保障,而卫星互联网将是最重要的军事指挥、控制和通信手段。近年来,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技术逐渐发展成熟,从而促使美军日益重视低轨星座的建设和运用,以替代和备份以往使用的单颗昂贵GEO 卫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太空增强作战效能(SeeMe)”项目的基础上,在2019财年重点发展“黑杰克(Blackjack)”项目,该项目旨在充分利用商业公司研发的小体积、小重量、低功率、低成本的低轨卫星星座。最终目标是实现军方卫星有效载荷的高度网络化,并兼具弹性和持久性,能够持续在全球范围内为军方提供最大的超视距遥感、信号和通信功能。2019 年7 月1 日,美国航天发展局(SDA)发布了下一代太空架构信息征询书。根据该文件,它将由几层基于小型通信卫星网络的结构组成。计划在2022 年前设计、建造和试验一个由最多20 颗低轨卫星组成的网络。

▲ DARPA 的黑杰克项目

最后,发展卫星互联网将推动航天技术的变革与创新。低轨互联网星座是近年来航天领域最具创新性的系统。在这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的小型通信卫星技术和地面终端技术,将对未来卫星技术和卫星应用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卫星制造增加了商用工业级器件比例,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实现小卫星的批量生产,以降低卫星研制成本。大量卫星的发射需求,又促进了低成本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创新将向传统航天领域流动,成为推动航天产业发展变革的引擎。

太空经济的新动力

无疑,由于卫星互联网存在多方面的市场需求,从而它将成为太空经济的新动力。这些需求主要有:

1.地面网络未通地区的需求。这不仅是这些地区居民的需求,更是因工作和旅游而流动进入这些地区,已经习惯使用互联网的人员,包括油气管道、交通建设、森林作业、采矿作业、钻井平台等野外作业人员的迫切要求。据国际电信联盟(ITU)估计,全球仍然有近一半的人未联网,特别是大部分非洲人口依然没有接入互联网。国内互联网普及率为59.6%,仍有2%的行政村未通光纤和4G。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提出的星链星座

▲ 一网一次发射34 颗卫星

2.航空与航海的需求。全球每年有超过50 亿人次的飞机乘客,其联网需求强,消费水平高;轮船乘客离岸时间长,而且消费水平也比较高,联网几乎是刚需。因此,他们有望成为低轨互联网星座最早的一批用户。航空WiFi 系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其安装和运营成本已降至世界上几乎任何航空公司都可以提供的水平,但当前许多飞机的WiFi 存在速度慢和流量限制等问题。2019 年年初全球总共有95400 多条航运船,航运船上的海员上网主要通过海事卫星,费用很贵而普及率较低。2019 年全球272 艘邮轮乘客人数达到3000 万,邮轮乘客对网络需求十分旺盛。世界海洋捕捞船总数大约为460 万艘,是航海领域低轨互联网星座最大的潜在客户群体。

3.要求低延时和无间断的高端用户需求。低轨互联网星座可提供长距离的较短的延时。在部分远距离传输的场合,通过低轨卫星通信可能比地面网络的延时还要短。因为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在远距离传输应用上,虽然信号通过卫星多走了数百公里,但其延时依然比通过地面光纤要短。因此,对于要求低延时和无间断的国际金融和车联网等业务,低轨互联网星座会更加适用。

4.政府与国防的需求。低轨互联网星座可提供全球性不间断连续通信服务,可作为政府应急、外交和国防的重要通信手段。政府和国防订单将是星座运营的重要基石。

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的风险

任何创业都有风险。“猜猜有多少低轨卫星星座没有破产?”今年3月,马斯克曾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2020 年卫星会议上如此发问。他的答案是“零”,还开玩笑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致力于“不破产”。

2020 年3 月27 日, 一网公司向美国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一网表示,因受COVID-19 疫情蔓延及市场动荡的影响,公司未能与大股东软银达成一致,以至于公司失去了争取新投资者的窗口期,被迫进入破产程序。一网也和其前辈铱星等一样,没能避免中途折戟的命运。这则一网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让人有些出乎意料,因为仅仅6 天前,一网的34 颗卫星还搭载联盟号火箭升空,使其卫星总数达到74 颗。一网方面表示,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后,公司将寻求出售。提出破产申请,可让公司有机会在不必身背债务的条件下,走出破产并继续经营。

无论如何,一网的破产申请,已经为低轨互联网星座的风险,吹响了哨子。主要的风险是:

1.高投入的风险。一网目前通过成批生产虽然可以降低卫星的成本,但其使用的火箭的发射成本仍然很高,而且进度的拖延又大大增加成本。相比之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采用本公司的猎鹰9 号火箭一次发射60 颗卫星,进度快、成本低,则有明显的优势。美国航天咨询公司北方天空研究所(NSR)通过负债比这一经济指标,对互联网卫星企业的未来收入做了大致估算。若按照每户每月费用为50 美元计算,未来打造卫星互联网星座的企业,至少需要获得1000 万的用户量级才能获得盈利,而实现这样的目标难度很高。

2.频率协调与落地权难度很大。卫星频率轨道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稀缺资源,是太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除频率协调外,落地权问题或更难协调。

3.面临地面通信系统的竞争。地面通信正在大力推动5G 的发展,目前很难预测到低轨互联网星座系统全部建成之后,是否会再次落后于地面通信。对于4G 已经覆盖98%人口的我国来说,这种风险更大。一旦国外卫星互联网星座成功完成部署,中国市场无疑将会是竞争的热点,这种跨国界的全球互联网接入业务,势必会带来激烈竞争和信息安全问题。

4.低轨恶劣空间环境的考验。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卫星在变轨的过程中,需要频繁穿越高能质子辐射带,它会对卫星的电子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卫星抗辐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卫星还存在与微流星和轨道碎片碰撞的风险。此外,卫星数量众多,退役后一旦成为新的太空垃圾,将会对后续部署卫星产生很大影响。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次发射60 颗卫星

我国发展太空经济的新机遇

卫星通信是太空经济的主力和核心。中国幅员辽阔,海洋领土超过300万平方公里,一个全球性的卫星互联网系统是填补边远地区的数字鸿沟和解决境内外应急救援问题的重要方案,并保障我国的远洋经济利益和军事存在。因此,尽快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由国家财政保障、政府组织协调、企业分工合作的大型卫星互联网系统,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2020 年04 月20 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将卫星互联网列入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大大鼓舞了商业航天行业的信心。在工程的实施上,可以采用我国发展“大飞机”的模式或采用“北斗”模式,但还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我们相信,在新型举国体制的引领下,汇聚各方面的资金和人才,做好工程的顶层设计和方案优化,大力创新,尽快建成天地一体化的卫星互联网,必将促进我国的航天技术和太空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颗卫星星座太空
上太空,安个“家”
印度开年首发,一箭31星
星座
12星座之我爱洗澡
星座
星座
一箭20星
太空遇险
畅游太空
迷失在太空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