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20-06-21黄文华
黄文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应调整。对于刚开始学习或学习一段时间数学的小学生来说,此阶段的学习是为初中、高中阶段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促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本文基于新課程背景角度,探讨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的低效问题,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的的数学课堂,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适合的、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同时在有效教学策略下也要注重学生多元化数学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从而才能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良好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征角度考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或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从而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其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做好重要保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才能促使他们能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进行主动探索,学习效果也自然而然获得提升。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学内容综合起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获得快乐,同时从游戏中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率也同步提升,体现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中设计有趣的课堂游戏。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本节内容的师生竞赛游戏,游戏中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整数,由教师说出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能被3整除,而后让学生对这些数进行验证,当学生通过游戏中的验证了解到这与教师的说法一致时,他们会对这节内容中的因数与倍数知识感到惊叹。通过趣味化的教学内容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调动起来,学生会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愿意去思考与探究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通过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新数学知识的教授中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进行学习,并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二、合理设计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紧密的关系。教师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选择或设计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结合在一起,在自身教学经验与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反映出的课堂表现,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数学这门重要学科有其自身特点,如抽象性、逻辑性等,如果学生不跟随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进行学习,很容易出现课堂上走神的情况或难以理解教师所讲内容。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当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进行知识与概念的灌输时,这会逐渐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教学中合理设计或选择教学方法,如将学生带入到问题情境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相关问题并随着问题分析层层深入到情境中,这会让学生主动尝试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数学应用能力。通过课堂上提问或问题式的教学,能够有效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机会,引发学生在学习与思想上产生与教学目标的共鸣,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推动作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三角形的认识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借助实物或先学生回答: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呢?如果进行了课前预习的同学可能会直接回答出真确答案。或者教师可根据问题设计再进行提问,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的教室或者家里的哪些物品是属于三角形形状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跟随教师进入正式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会对生活化的问题比较兴趣,学生在思考与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促使他们学到本节内容中的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其他数学知识点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法或问题情境,学生对于新知识往往会充满好奇与疑问,这也会促使他们对新的数学知识学习产生一定的求知欲,体现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以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教学目的。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做学习中的主动者,转变教学理念,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策略中,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某一教学内容教学中进行学生分组,学生通过小组内对知识的交流与与探讨,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的方式与其他成员一起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自学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在组内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四个部分内容的合作式探究,探究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可用方格纸割补、拼凑等整理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组内的探究与实际操作,提升了对本节内容中空间与图形内容的认识与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设计或选择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及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思考与探究的问题,并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惠平.试论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66-167.
[2]陈建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9,(10):65-66.
(作者单位:临武县第九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