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策略
2020-06-21荣淑娟
荣淑娟
【摘 要】就目前的教材形式而言,其编写的结构逐渐趋于和学生成长与生活的逻辑相结合,内容上更是贴近了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使得人本教育的思想得以有效落实。在这一时期的小学生而言,其处于知识与观念等各个方面的认知与启蒙阶段,而道德与法治则影响着其道德品质、个性行为等发展的方向。在此过程中,法治教育亦是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不僅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亦能够增强其规则、法律意识,为其社会生活铺垫了更好的前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法治教育
引言:
课程中将道德与法治结合起来编制,在促使学生具备丰富知识的同时,亦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在法治意识的形成中,实现基本的法治观念,以更为正确的价值观直面生活、社会,实现健康、安全且快乐的全面成长。因此,教师应注重这一时期小学生法治教育的培养,本文将以课程中的法治教育为主要阐述的内容,以促使学生在德育形成的同时,亦能够实现法治意识的提高。
一、法治教育的特点
教学只有顺应了学生的阶段性特点进行设计与实施,才能够更好地将教育知识更为有效的渗透于学生,以更便于其学习理解。在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的内容设计中,融入了责任、诚信、规则、安全等意识的培养,并将各部分知识点分散融入了各个教材专题之中[1]。从法治教育的角度而言,整个系列课程以三个阶段为教育划分,即1-2年级;3-5年级;6年级。其中,1-2年级主要是以规则意识的培养为主,可视作为学生法治教育的铺垫与基础;3-5年级则是以渗透教育为主,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分散融入至学生的成长学习的各个部分之中;6年级则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专门作为法治课程的教育内容而设计。基于此,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则需注意两个问题。其一,需在课程讲授中融入教学主题,并针对于具体的问题进行专门的分析讲解。同时,在各个法治教育的阶段教学中,应以循序渐进为教学基本原则,作为教师亦需要加强自身对于法治内容的理解,深入研读教材培育的方向与内容,以避免理解偏差,知识教育效果不佳。其二,教师要意识到并非所有的章节内容中都含有法治教育内容,同时,教学时亦应当注重分清侧重点,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法治教育的实施及策略
(一)情境创设
作为学习的主体对象,教师在教学的创建培养中亦需要以此为中心,以使其能够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兴趣。同时,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下,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的课堂教学可具有多样性,教师可将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起来,以在图片、视频等直观视觉的影响下,促使学生能够在更为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获得学习体验,使其能够在身临其境中深入情境中,进而快速的步入学习的状态中[2]。例如,在四年级《为父母分担》这一章节部分中,教师则可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影响功能,将家人中的日常交往展示给学生,使其能够从中更为深刻的感受家人间相互关心、支持及陪伴等等元素,进而让学生在以这一单元为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话题讨论,比如,可谈一谈自己在家中曾做了哪些贡献、自己在家庭中有什么责任与义务...等等,以促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能够后逐渐意识到责任与义务,并在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对于自我的认知与提升,从而将法治教育的效果得以有效体现,使其能够在此过程中得以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优化教师的教学成效。
(二)导入生活
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是将理论内容有效渗透并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关键过程。其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性知识,亦能够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法治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小学生的学习成长认知主要源于生活,因而从生活元素中展开教育能够更为高效的增强其学习动力,使其能够更为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实现知识的深度掌握[3]。例如,在三年级《安全护我成长》中,教师则可构建具有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生活中假如遇到受骗现象该如何应对?假如有陌生人敲门应该怎么做?假如在外面玩耍时,有人要带我们去游乐场,请我们吃零食应该怎么做?”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先不进行评论,可放映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观看视频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应对的,并分析其做法是否正确,与自己的想法是否有出入...等等,让学生在自我思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并提升其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在面对真实问题时能够更为理智、正确的处理和应对,实现法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三)信息辅助
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进程中,教师亦需要将这一信息资源加以利用,以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效果,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培育期间能够进一步得以优化。信息技术手段以及资源的融入,使得教学的资源更加的开拓丰富,对于学生的法治学习而言,能够使得学生有效获取更为真实的案例信息,从而加深其对于法治内容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构建更为明确的法治意识,全面推进其成长与发展[4]。例如,在“生命最宝贵”一课中,则可将电子白板加以利用,将关于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视频内容进行互动播放,让学生在视频的观看期间感受生命的价值,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构建“珍惜生命”的话题讨论,让学生针对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如“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体现了真爱生命?”等等,教师可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列举,如珍爱生命以及不珍惜生命的行为等,进而让学生在对比中加强对于生命的认知,使其能够更加注重自我身体的健康。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法治知识则能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塑造并健全其人格,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及法治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深刻展开对于教材的研读,以将教材中的教育培养标准得以全面且有效的落实,使得教材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在具体教学策略的应用中,亦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构建,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孙静.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德法融合策略的实践[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020(001):61-63.
[2]郑洁.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有效策略探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00(003):70-71.
[3]胡莉英. 中小学法治教学一体化课堂实施策略——以中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9).
[4]邓沭娟. 小学品德学科中渗透法治教育的教学策略[J]. 教育艺术,2020(9).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流涧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