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写字教学升华到书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06-21胡松华
胡松华
我国从2015年起,书法作为必修课程正式走进中小学课堂。近两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在积极开展书法师资培训工作。毫无疑问,这些政策与举措,对于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书法课程的逐步落实,笔者发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书法课程与语文课程、写字教育与书法教育以及书法课堂内外的关系,将直接影响书法教学的效果与书法教育的发展。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晶的汉字,蕴含着祖先足够的智慧,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彰显其文化魅力。如汉字 “青”,是春天的主打颜色,对于有着悠久农业文明的古老国度来说,人们十分善于感受春天的色彩与气息。汉字构造与造词含有智慧,语文教学中需要加以充分挖掘。更有意思的是,汉字符号可以缀联成优美的诗文,并兼具以象形为基础的结构,借助书家的笔墨,足可展现智慧,彰显书法的魅力。汉字将语文与书法联结,汉字文化的传承要同时体现在语文教育与书法教育中。
写好汉字,是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共同的目标。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是 “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识字与写字教学过程中,如能挖掘汉字文化,理解汉字精髓,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全面与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一、写好汉字是书法教育的基本要求
通常认为,写好汉字不等于练好书法,但写好汉字是书法教育的基本要求。书法首先立足于书写。写不好汉字根本谈不上书法,书法教育首先是汉字的书写教育,汉字书写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写字教育还是书法教育,其基本要求是以写好汉字为核心的书写教育。
书写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与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书写教育以汉字作为训练对象,不仅强调书写的技艺之能、还突出汉字的造型之美,更兼具培养传统文化情怀的重要作用。书法教育尤其强调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承,不仅在校园可以营造育人环境,还能超越时空,对接古今,在完成写好汉字这一书写教育基本任务的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汉字书写教育是书法教育的基础,书法教育可以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二、书法教育是写字教育的专门版
汉字书写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长期以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字教育的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落实已是不争的现实,因此进行全民汉字书写教育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这一内容单独提取出来,以 “书法” 这一国家课程的形式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就是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的汉字书写教育的专门举措。
独立开设书法课程,实现国民素质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精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书法课程开设必须 “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而不仅是培养部分学生的书法兴趣,更不是培养少数书法家。所以将书法仅限于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都不符合当前的教育政策。书法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国民素质教育,是培养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专门必修课程,不同于以往附着于语文课程的写字教学,已然是汉字书写教育的专门版。
三、书法教育是写字教育的提高版
书法教育不等同于写字教育,不能将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 “会写” 多少汉字,只要求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书法教育是写字教育,但不能止于写字教育。书法课程开设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全民汉字书写能力与水平,这关系到民族文化情感的培养,甚至关系到未来国家文化安全。但为了做好汉字书写教育工作,以书法课程的形式进行普及,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优势:一是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典型符号,这一课程概念可以深入人心,利于推广;二是書法作为一门艺术,建立在写字课的基础之上,是写字课的 “提高版”,与语文课程可以保持一以贯之的连续性;三是我国书法专业学科建设可以有效对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在未来的书法课程开设方面可以提供专业的师资,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到持续不断,良性发展。不仅可以实现汉字书写这一基本目标,作为艺术教育,还可以借助深入人心的书法艺术形式,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书写的对象———汉字,以及由汉字组成的诗文内容,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书法教育中,这些内容、载体与书法艺术形式一起,可以有效达到化育与提升全民素养的目的。
但书法课程中的审美教育与文化教育要与书写技能教育紧密结合,并以书写技能训练为主,审美教育与书法文化教育要适度融入书写技能教育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书法课程变成艺术鉴赏或诗文解读课程。
四、书法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书法活动,二者需要紧密结合
尽管书法已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课堂教学应成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每周一节书法课难以有效完成书写技能、书法审美与文化传承等多项教学目标。加之书法作为实践性课程,需要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比赛展览、艺术节、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将书法教育融入学生素质教育当中,通过实践活动有效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学以致用,创设情境,形成氛围,让书法成为营造校园、家庭乃至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抓手与有力手段。教育部 《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 “总体要求” 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书法学习空间。甚至还可以书法为纽带,开展校际、地区以及国际书法教育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书法学习成果,发展实践能力。课内之学,可为课外之用;课外之用促进课内之学,两者相互促进与补充。
五、书法课程要保持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沟通
写好汉字是每一个国民的基本素质与文化要求,汉字书写教育是基本素质教育,学校应该承担主体责任。这一责任又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师的身上,尤其是中小学各科教师对汉字书写应该做出表率。不只是书法、语文教师要写好汉字,每个教师都应该写好汉字,汉字书写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过程的各门功课之中。《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在 “教学建议与要求” 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 遗憾的是,近年来,教师教育中对汉字书写教育的内容日渐弱化,整个教师队伍汉字书写意识缺失,书写水准低下,各科教师难以形成汉字书写教育的共识,即使开设书法课程,也很难与其他学科教师形成合力,书法教学的综合效果必然不会理想。
另外,书法文化内涵丰富,可与文字、文学、历史、哲学、美术发生诸多关联,书法课程如能有效沟通多个学科内容,设法调动相关课程与教师资源,真正做到全方面教学与育人,而非单一的书写技巧与形式训练,书法课程便有望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齐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