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勒比海的岛国音乐风情

2020-06-21孙波

音乐生活 2020年6期
关键词:加勒比海岛国歌舞

孙波

加勒比海位于西半球的南、北美洲之间,其东部和大西洋相望,西部和中美洲地峡相接。在这一片广阔的水域中,有古巴(Cuba)、海地(Haiti)、牙买加(Jamaica)、特立尼达和多巴哥(Trinidad y Tobago)以及多米尼加(Dominican)等海洋岛屿国家。其中的人口结构主要有白人、黑人和混血人三种成分。但具体到不同的国家而言又有所不同,比如海地以黑人为主,古巴的白人、黑人和混血人比例结构较为适中,多米尼加则以混血人为多见。如今,加勒比海的这些岛国展现给世人的文化色彩氛围可谓绚丽多姿,尤其是在音乐领域更表现出了层出不穷的艺术魅力。不仅如此,世界上已风行多年的歌舞如“伦巴”等也是源自当地的贡献。加勒比海的岛国人民展现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情,正如古巴诗人何塞·马蒂(José Martí)所言“这是一片用音乐和大自然秀丽景色装点的和谐而富有艺术的国土。”

一、加勒比海的岛国人文背景

加勒比海区域有1200多个大小不等的海洋岛屿,其中主要由大安得列斯群岛、小安得列斯群岛和巴哈马群岛等三部分组成,一座座岛屿宛如串串珍珠飘在蔚蓝色的海洋之中。在这些海岛上的诸多国家中,其呈现出的是多元文化色泽。探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深受欧洲文化和非洲文化的影响所致。

众所周知,历史上加勒比海诸岛是印第安人的家园,他们同美洲其他地域的印第安人一样是生活在这里最早的原住民。然而,在15世纪末期欧洲新航路开辟后,这里首先沦为西班牙人的殖民地,之后还有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争相在此扩张。殖民活动致使当地的印第安人及其文化几乎消失。在这一过程中,欧洲文化渐次地成为了当地的主流格局。此外,自殖民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几个世纪中,欧洲人还不断地将大批的黑人作为奴隶从非洲贩运到这里,黑人成为了当地从事辛苦劳作的主要劳动力,黑人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其习俗传统的延续使这一地区又出现了来自非洲的文化因素。

在加勒比海諸岛的历史演进轨迹中,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在人种构成方面,这里逐渐成为了白人、黑人和黑白混血人的主要分布区域。反映在宗教领域,来自欧洲的天主教成了当地的主要宗教,其他还有如受到非洲传统宗教和欧洲天主教影响的黑人伏都教等成为了许多黑人热衷的宗教形式。表现在年节风俗方面,年度中各地形成了多种有本地特色的节庆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语言方面,由于加勒比海各地从殖民时期以来欧洲多国在此不断地产生势力纷争,结果使这里的很多地方所属宗主国不同,这直接导致了该地区各地在摆脱宗主国而获得独立后通用语言的变化,如古巴为西班牙语,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为英语,海地为法语。

在现今加勒比海的岛国中,不仅人种和民族成分复杂,而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其风土人情也显得纷繁多样,其中更令人瞩目的是,交织于这种环境中的音乐艺术更是充满了多种风格形式。

二、加勒比海的岛国主要音乐体裁

音乐种类的多样性是丰富的音乐体裁基础。在加勒比海的岛国中,古巴的歌曲,以及松(Son)、伦巴(Rumba)、蓬托·瓜希罗(Punto guajiro)、萨尔萨(Salas)等歌舞广受人们欢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钢鼓(Steel drum)音乐对人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多米尼加的梅林盖(Merengue)歌舞尤为人们所情有独钟。

歌曲是一种歌唱风格的音乐形式,在古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歌曲深受人们喜爱。古巴的歌曲中有表达深情且意味深长的抒情歌曲,也有从货郎叫卖声中演化来的城市小调等等。在这些歌曲体裁中,例如《拉巴亚梅萨》和《卖花生的人》等都是著名的曲目。

古巴最重要的歌舞音乐当属松这种体裁,它由西班牙文化和非洲文化相结合而成。松体裁在早期的乡村发展中其音乐部分主要是独唱和合唱相呼应交替演唱的叠歌形式,其中的独唱部分常带有浓烈的即兴成分。在后来传入城市后音乐有所变化,即在音乐开始时添加了一个段落的结构。在这一部分中,独唱者要通过演唱把这首松的主题表达出来,之后再连接由独唱和合唱相呼应的交替歌唱部分。在歌词方面,松的唱词涉及面非常宽泛,几乎反映了古巴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松的传统伴奏乐器中,一般采用吉他、德累斯三弦琴、邦果鼓、沙球和马林布拉等乐器,而在当代,伴奏中还常添加有康佳鼓、电贝司和电子合成器等配置,从而在乐器组合和音响方面大大提升了音乐表现。松的舞蹈高度综合了古巴各地的舞蹈成分,从而促进了松这种歌舞体裁在古巴的广泛流行。

伦巴是古巴音乐中受大众青睐的歌舞音乐体裁,它的出现和古巴的黑人歌舞有关。伦巴在流传过程中主要形成了果仑比亚(Columbia)、瓜关果(Guaguanco)和杨布(Yambu)等三种舞蹈形式,其中瓜关果的舞蹈律动以舞蹈者的复杂舞步极具特点而传承至今最有影响。关于伦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著述中这样描述:“伦巴是一个一再重复的8小节乐段,起主导作用的是节奏,旋律占次要地位,节拍为2拍子。”[1]从中不难发现,伦巴的音乐节奏是非常重要的,节奏重于旋律。在演唱方面,常常是由一个独唱者即兴演唱开始,在乐器进入后,才有独唱和合唱的交替歌唱形式。

蓬托·瓜希罗源自古巴乡村,是一种村社风格的音乐歌舞体裁。其中的音乐表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由结构的音乐组合,它的自由特别是表现在歌唱部分声乐与伴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伴奏中使用的乐器或伴奏的处理方式都极为灵活简洁,或伴奏中有时干脆只任由演唱者的清唱形式。另一种则是固定结构的音乐组合,当中的歌唱与伴奏相互配合密切。蓬托·瓜希罗的舞蹈风格有其特点,它融入了古巴松等歌舞体裁的舞蹈方式。这种歌舞体裁的伴奏主要有得累斯三弦琴等乐器,音乐旋律来自西班牙的民间音乐,反映了西班牙文化对当地音乐的影响。

萨尔萨在古巴歌舞中意为火热之意,作为古巴歌舞的一种形式,它综合了松、伦巴和曼波等歌舞体裁因素,内含了许多的拉丁风格。在音乐表现方面,曲风情绪热烈,具有浓郁的加勒比海音乐风味。

钢鼓音乐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重要音乐体裁。这种音乐是以钢鼓乐队的演奏形式而呈现出来的。钢鼓乐队通过演奏钢鼓能够演绎出多种风格的音乐,其中包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本土音乐、西方的艺术音乐以及东方的音乐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民对钢鼓音乐极为重视,在每年举办的钢鼓音乐节中,许多不同的钢鼓乐队竞相展开竞技比赛,从音乐意义上来说,钢鼓音乐已经成为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国宝。

多米尼加的主要歌舞体裁非梅林盖莫属,当人们在舞蹈时总是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活泼气氛。梅林盖的音乐主要包括歌唱和器乐演奏两部分组成。歌唱主要为源自非洲风格的领合相呼应形式。器乐部分萨克斯管是重要的乐器,其他还有如双面鼓、刮器、电子琴、电吉他和电子合成器等都是这种歌舞体裁中常用的乐器。

除上述这些音乐体裁之外,其他的歌舞体裁还有如古巴的丹松(Danzon)、恰恰恰(Chachacha)和曼波(Mambo),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卡利普索(Calypso),以及牙买加的雷盖(Reggae)等也为人们所特别重视,并且这些歌舞对于丰富加勒比海的岛国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加勒比海的岛国主要乐器载体

在加勒比海地区,体现在岛国中的特色乐器有多种多样,其中古巴的邦果鼓(Bongo)、康佳鼓(Conga)、沙球(Maracas)、刮器(Guiro)、马林布拉(Maribula)、德累斯三弦琴(Tres),还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钢鼓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主要乐器。

邦果鼓由一对尺寸不等的小型號鼓组合而成。鼓身呈圆筒形,高度约在15至19厘米左右,演奏时以双手拍击的方式进行。邦果鼓可以表现多种音色,是现在古巴音乐中使用的一种常规乐器。

康佳鼓在古巴音乐中使用广泛。这种鼓的高度多为1米左右,鼓面直径从小到大一般为24、27和29厘米三种规格尺寸,鼓身中部偏上位置向外鼓起,表演时多由鼓手双手拍击演奏。康佳鼓很有古巴特色,是古巴一般乐队中都有的乐器。

沙球是一种采用干葫芦制成的摇奏乐器,形状类似成年男性的拳头大小,并在尾端加上手柄用来方便表演。沙球常成对使用,表演时发出 “沙沙”的声音,给音乐增添了特殊的音响。在古巴音乐中,沙球是从印第安人那里继承下来的传统乐器。

刮器的乐器外形类似长条形状,长度一般约为50至60厘米,边角处为弧形轮廓走向,乐器的腰身部位刻有多条横槽,演奏时置于表演者手中以一根小棒刮奏出不同的节奏音响。传统的刮器多用稍大的干葫芦制成,现在这种乐器在古巴也采用金属制作。

马林布拉是在一个普通木箱上镶嵌一些不同长度的薄金属片而制成的乐器。木箱中空的部分主要起共鸣作用,表演者在演奏时把马林布拉置于两腿之间,通过用手指拨奏乐器上的金属片而发声。这种乐器整体声音偏低,故在古巴音乐中属低音乐器。

德累斯三弦琴为古巴音乐中常用的弹奏乐器。德累斯这个词在西班牙语中顾名思义是“三”的意思。实际上这种乐器是一种高音小吉他,其中六根弦成三组,每组两根的制式。古巴音乐中的这种小吉他是广受当地人钟爱的一种乐器。

钢鼓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普遍受到人们的爱好,它是用普通的汽油桶经过加工后制作而成的旋律性敲击乐器。在形制上,钢鼓的鼓面成凹形锅状,其上被分割成若干大小不同的音区,用鼓锤敲击便能发出不同的音高。钢鼓多成套使用,正如《世界民族音乐地图》一书中的叙述:“今天,一个完整的钢鼓乐队大致可分为8个交响声部,即男高音钢盘、倍男高音钢盘、女低音、倍女低音、吉他、大提琴、混合低音钢鼓以及包括康佳鼓、铃鼓、牛铃和刮器在内的节奏组”[2]。可见,钢鼓乐器在演奏时有其自身的组织形式。钢鼓音乐对加勒比海地区影响很大,并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此外,在加勒比海的岛国中主要还流传有吉他、小提琴、大提琴、萨克斯管、大号、长号、小号和小军鼓等外来乐器,这些历史上传自欧洲的乐器也构成了当地乐器载体的组成部分。

不同地域的音乐因其文化背景不同而各具地方特色,加勒比海的岛国音乐表现出了其特有的风情。在这些多样化的音乐表达中,无论是歌唱形式、歌舞形式、乐器演奏组合形式和为歌唱的伴奏形式等音乐展现方式,还是音乐情绪中的热情活泼气质,都无不充分彰显出其在包容、借用和呈现新形式中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加勒比海的岛国人民以自身的人文方式塑造了其音乐风格,这之中的各种音乐形式有着当地多元文化的背景,深刻反映了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的并存与融合关联。进而,这种音乐风情也就从文化意义上映射出了加勒比海的岛国人民对于音乐的情感意涵。

注释:

[1]陈自明:《拉丁美洲音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93页。

[2]陈自明:《世界民族音乐地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189-190页。

孙 波 博士、星海音乐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加勒比海岛国歌舞
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进藏西人眼中的藏族音乐与歌舞
南太岛国“说不”背后的智慧(观察家)
歌舞欢庆“三月三”
春蜂
汤加首相发起减肥挑战赛
他是一个海盗
看大唐歌舞
加勒比海
那些国旗上的植物,你知道几个?
邦女郎永不凋谢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