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汉服元素融入现代时尚服饰实践研究
2020-06-21刘桂芬许平山曹灿
刘桂芬 许平山 曹灿
摘 要:汉服,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对提升华夏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十几年的“汉服复兴”运动,不管是计程车司机,还是商店的小贩都认识了汉服。但是,着汉服这个概念似乎只存在一些大型昏礼、成人礼或传统活动上,很少有人把汉服作为日常的一种穿着。因此需要重新解构汉服元素,用现代服装的设计手法增加汉服的适体性、时尚性和实用性,让汉服真正“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真正做到“活起来,传下去”。
关键词:传统汉服 汉元素 服饰设计 民族服饰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5-0-02
当代中国,各少数民族每逢节假日、重要会议都着本民族传统的服饰出席,非常有辨识度。但占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在展示民族风采时常常茫然不知自己的民族服装是什么,日常穿着的款式都是T恤、衬衫等西方服饰,缺乏漢民族标识性的特征。因此,从2003年王乐天第一次把汉服穿到郑州街头开始,全国各地的汉服运动正式拉开了序幕。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全国都掀起了汉服复兴的浪潮。立志“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举办过的活动不计其数,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响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06年7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网站“56个民族”页面中,将代表汉民族的肚兜图片更正为汉服,新华网也随之进行了更改。这表示汉服第一次得到官方的认可。在“2009年第一届亚洲艺术节”各民族之花合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族之花杨娜终于穿起了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通过多年的汉服运动,无数汉族儿女避免了“各族服饰相斗艳,唯汉不识祖宗衣”的尴尬。
汉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多角度多方位的体现文化自信。在展示不同款式汉族服饰的同时,也是在增加民族服饰的辨析度;在体现文化礼仪、人文风俗的同时,也在彰显大国国民的自信风度。其所倡导的礼仪廉耻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庄严的婚礼仪式,有利于消减现代社会大操大办的奢侈之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还强调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的核心力量。以汉服为载体,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提升汉民族的民族自觉与民族自信。
一、汉服的含义
1.汉服的概念
汉服,又称汉衣冠、华夏衣冠、汉装、华服、衣冠、衣裳等,并不是汉朝的衣服。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是这样界定的:“上溯炎黄,下至宋明,以汉族(先秦为华夏人)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明显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集合。”因此,这里所指的汉服代表的是汉民族服饰。同其他民族服饰一样,汉服是一个具有历史传承性的服饰体系。从古到今,汉服同汉语、汉字、儒学、书法一样,都是整个华夏文化的标志特征。
2.汉服的特点
汉服传承了几千年,在形制、色彩、用料、裁剪上,虽然每个历史时期均有不同,但是其主体部分是相同的,均是“上衣下裳,交领右衽、系带隐扣”。
上衣下裳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既可以作为最隆重的礼服,也可以作为百姓的日常穿着。如帝王的冕服或百官朝服就是隆重礼服的代表;如百官及士人常着的深衣和女子喜爱穿着的襦裙等都是常服的代表。
汉服最典型的领型是“交领右衽”,左右衣襟在胸前交叉相叠,左衣襟在上,就像一个小写的“y”字。
汉服一般都是系带相连,除了实用性的袢带外,还具有装饰和象征意义。汉服中很少使用扣子,即使用也大多会隐藏起来,俗称“隐扣”。
3.汉服的分类
从三黄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在这几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汉服的变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几乎每一个朝代更替时,对于服饰形式、审美标准、文化礼仪等方面都会有变化。《现代汉服体系2.1》中,按照款式(单件)分为:内衣、中衣、外衣、罩衫、配饰、首服和足衣,按照汉服功用可以分为:礼服(大礼服和小礼服)、常服、弓道服饰、僧道服饰、表演服饰、衍生服饰(汉元素、影视、漫画、游戏服饰)。
根据以上资料,归纳总结出以下13款为现代汉服的基本款式:交领襦裙(一片式褶裙)、齐胸襦裙(破裙)、对襟半臂、褙子(宋裤)、马面袄裙、曲裾、大袖衫、圆领袍、直裾、曳撒、短褐、比甲、披风。
4.汉服内在文化风骨
汉服在服饰形制设计中讲究“天人合一”和阴阳学说。褒衣大袖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让人穿着服装后,临风而立具有通达之感。交领右衽暗含了阴阳学说,道家以左为阳以右为阴。《礼记·丧服大记》中写道“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坐左衽,结绞不纽。”右祍表示左襟覆盖住右襟,也是阳气胜过阴气,系活结,便于右手解开,表示生人;反之,左祍系死结,表示故人。还有经典的十二章纹,上衣的纹样使用在面料外印染的方法,下裳的纹样使用穿过面料内部刺绣的手法,表示上阳下阴。
汉服的形制纹饰表现出外在美,多元的儒、法、道家的思想则是内在的文化精髓。如深衣的形制具有“规、矩、绳、权、衡”的要求。衣袖呈圆弧状代表“规”,天道圆融;交领处成矩状代表“地道方正”,表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后中线上下贯通,象征人道正直;腰部系大带,象征权衡;上衣下裳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摆用12幅布条组成,表示一年有12个月,蕴含了强烈的法天思想;身着深衣,自然能体现出天道圆融,怀抱地道方正。汉服所蕴含的儒家思想,是汉服内在的文化要素,追求平和、自然、宽厚仁爱是它的气度。
二、汉元素实践案例
十年前,当身着汉服的小姐姐走在街头时,常常会被误认为是和服或韩服。十年后的今天,不管是计程车司机,还是商店的小贩都认识了汉服。但是,着汉服这个概念似乎只存在一些大型昏礼、成人礼或传统活动上,很少有人把汉服作为日常的一种穿着。经过调查,让人们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是宽袍大袖,日常工作、生活中很不方便。所以解构汉服元素,在款式、纹样、染色、材料、工艺等方面与现代结合,用现代服装的设计手法增加其适体性、时尚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更快的普及汉服,更好的传承汉服。
1.以齐胸襦裙为灵感的设计
齐胸襦裙是唐代女子常着的款式,可对襟可交领,可广袖可披帛,尽显隋唐五代之繁华,展千年华夏之风采。本设计保留齐胸襦裙的基本外形,保留裙子到小腿的长度,上襦的使用半透明的面料,加上双层的半袖,使之方便行动的同时,恰似那出水的芙蓉,含羞娇媚(见图1)。
2.以坦领襦裙为灵感的设计
坦领襦裙是唐代女装中极为常见的新式衣着,衣领宽大,下摆常用12片或24片制作成间色裙,华丽雍容。以坦领襦裙的款式特点设计时,领子为圆领,在前中的位置用隐扣相连,下裙使用花瓣的形状做成间色裙,石榴花瓣裙边缀以温柔的花边,使之更增添少女的青春气息(见图2)。
3.以圆领袍为灵感的设计
圆领袍,生于隋,后为政府官员常穿款式,圆领窄袖,可男可女,既有宗庙之威仪,又有骑射之潇洒,尽展豪迈之情。 以圆领袍的款式特点设计时,将长袍改成宽松的上衣外形,腰部用宽的腰带固定,从而凸显腰部的线条,六分花边喇叭袖,搭配直筒宽松的七分裤,使之更有洒脱豁达的意境(见图3)。
4.以褙子为灵感的设计
宋代褙子,洗尽前朝的繁华艳丽,现宋之恬淡。直领对襟,腋下开衩,搭配宽松的宋裤,为女子的日常款式。以褙子的款式特点设计时,将直领用雪纺做成机理的线条,之后用金属的搭扣固定,微收的腰身配上超短的花边吊带多层蓬蓬裙更显苗条,更有二次元的时尚感(见图4)。
5.以直裾为灵感的设计
直裾一般作为男子的常服,衣长到脚,两侧开衩,有续衽和不续衽两种。以直裾的款式特点设计时,采用利落的线条勾勒出袍衫的线条,只在腰部用艺术的环扣相连,之后加上女性化的花边和两侧开衩的设计,使之既有帅气洒脱之余,又增添了女性的性感(见图5)。
6.以立领长衫为灵感的设计
立领,又叫竖领。竖领长衫为明代女子常穿款式,有对襟和斜襟之分。以立领长衫的款式特点设计时,缩小衣身整体的松量,加上松紧的腰部,使之更加的合体,云肩的造型配上金属的搭扣,侧开的下摆透露出花边的里衬,处处彰显着女性的精致与优雅(见图6)。
三、汉服应该“活起来,传下去”
任何传统的事物想要一直传承下去,必定要“变”,只有变才能“活”。保留基本的汉服元素,加入现代、时尚的理念,使之更有“活力”。汉服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该被博物馆束之高阁,因此汉服元素的开发将有利于更好的让汉服融入到生活中。但是目前很多商家推出了“汉元素时装”的概念,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汉服元素的简单改良上,使之方便日常生活穿着。
《周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解构汉服元素,除了掌握外在的形制、色彩、纹样和材质之外,还必须领会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只有道器相容、形魂兼备,才能彰显汉服内在的文化风骨;才能更科学、合理的展现华夏民族独有的个性和自信;才能促进文化自信自我意识的觉醒,设计出我们中华文化自有的品格;才能让汉服真正“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真正做到“活起来,传下去”。
参考文献
[1]韩星.当代汉服复兴运动的文化反思[J].内蒙古大学艺術学院学报,2012(4):38-45.
[2]冀子辉,刘咏梅.“现代汉服”款式结构特征研究[J].山东纺织科技,2016(5):30-35.
[3]冯琳,何志攀、杨娜.华夏有衣[M].开明出版社,2018(2):154-156.
[4]张翼.关于现代汉服的符号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