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东城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0-06-21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东城东城区教育

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传承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光辉的红色基因,东城教育始终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勇毅笃行。从上世纪90年代初教育资源整合战略的提出,到2011年精品特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再到2014年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的推出,东城始终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学区制综合改革中,打出“学校深度联盟——新九年一贯——优质教育资源带——教育集团”一系列“组合拳”,多措并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保持高位。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健康·成长2020”工程、“文化·传承2030”工程,深入探索“教育+”发展模式及学院制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营造更加均衡的教育环境?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如何探索更多“东城方案”“东城模式”?在2019年举办的“加快推进东城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东城区教育大会上,东城区为教育发展定下了新目标以及五项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面向未来,东城区将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东城品格、首都标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为发展目标,使教育成为首都政治中心的坚强保障,体现首都文化中心的重要内涵,展示世界城市窗口的鲜明亮点,构建现代基础教育体系示范典型。

任务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使教育成为坚持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高标准抓好学校党建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东城区将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将党组织的机构设置、工作任务等纳入学校管理体系,将支部设在年级组、教研组等教育教学一线,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政策教育,确保学校办学过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另一方面,坚持党管队伍、党管人才,在提升思政教师整体水平、培育青年教师队伍上下功夫。东城区将实施思政课教师“三个一”工程,即3年内,思政课教师全员参加1次“思政教师走进高校”党性思政教育专题研修、1次综合社会实践考察、1次专项思政学习培训。思政课教师要用足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改进课堂教学和授课方法,提高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实效性。既要发挥思想政治课作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作用,又不让思想政治课“孤军奋战”,各个学科都应该抓住学生“拔节孕穗期”这个关键时期,注重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回答一些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和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不懈地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充分挖掘学校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红色基因,融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学生成长创设彰显正能量的校园生态。

任务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东城区将依托地域优势,统筹各方资源,为教育服务,为青少年建立一批数量充足、类型多样、资源充沛、特色鲜明、高端优质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在红色基因革命传统教育、健康教育、戏剧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开辟多条具有“东城特点”的教育活动实践路线图,例如,作为五四运动发源地,东城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土壤,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等多家部门将共绘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路线图,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纳入教育资源。此外,还将坚持“五育并举”,开辟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路线图、体质健康运动路线图、高雅艺术美育活动路线图和劳动实践活动路线图等。

发展素质教育,要突出“五育并举”。抓住德育重点,激活智育关键点,发挥美育贯穿点,突破体育难点,同时,提升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

立德,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开展“红色基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培育学生美好心灵,使学生热爱生活,与人为善,懂得感恩,明礼诚信,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在幼儿园、小学阶段要尤其注重习惯养成,初中阶段要注重优秀品德养成,高中阶段要注重价值观培养,为进入大学乃至走向社会进行正确的政治选择打牢基础。

启智,加强教学改革,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加强“减负”策略研究,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减少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反对各种形式的“抢跑”,讓孩子阳光、自信、愉悦地成长。

健体,让教育“动”起来,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打好健康的“底子”。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强化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机能的测评,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研究,积极推广“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2项以上体育技能。助力冬奥推动“冰雪运动”,100%覆盖全区学校、学生。为提供更多运动场地,东城区将通过共享区域内各级各类运动场所,缓解学校运动场地不足的迫切需求,并利用“疏整促”腾出的空间,优先满足教育需求,支持运动场地建设。

育美,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在每一个学生心里播下“美”的种子。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培养广大青少年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综合能力,提高青少年审美和人文素养。保障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1项艺术特长,深入开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全区各类型艺术活动场所要免费向学生开放。戏剧是美育的重要载体,东城区一直注重戏剧的育人作用,借助“戏剧东城”区域优势,已有22所小学与国家大剧院等社会专业团体及高等院校建立合作,还有9所中小学实施了“学院制”英文戏剧课程,全区戏剧类艺术场所也将免费向教育开放,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尚劳,拟出台《东城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校内外资源相结合,盘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专业教师资源,建设区域国防安全教育、军事训练、农事实践、职业体验等劳动教育基地,通过日常家务、手工制作、非遗传承、学工学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让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树立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观念。

任务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改革是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引擎。为了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东城区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让各学段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2014年,在十年“学区化”管理的基础上,东城区启动了学区制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深度联盟——九年一贯制——优质教育资源带——教育集团”一套组合拳,使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未来,东城区将继续以学区制教育综合改革为载体,实现优质教育品牌资源覆盖到区域里的每一个街道、社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高学历人员比例居全国领先地位,市、区级骨干教师及高级职称教师、知名教师覆盖到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

东城教育历来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获得,先后推出的“体质·健康2020”工程、“文化·传承2030”工程,聚焦学生的身心健康,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从小培育“我是中国人”的民族基因。未来,东城将持续推进这项工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前教育将以落实“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增加学位供给,加快发展普惠优质学前教育,全面普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高中教育则以“创一流、创特色”为驱动,建设一批特色优质、示范性强的高中校。

任务四:建设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构建新型教育生态

早在2017年,东城区就提出了“教育+”发展战略,注重新技术与教育发展的深度融合。2019年,东城区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之一。聚焦信息技术智能化的未来,东城区将逐步建成现代化、智慧化、学习型的未来学校,率先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为学生、教师、家长创建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获取学习资源的智慧学习环境。

借力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东城区将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智慧化课堂环境构成,探索青少年感受、体验、学习人工智能知识的课程实施路径,形成人工智能资源库,开展人工智能社会体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实践、团结协作等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小学人工智能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确定了黑芝麻胡同小学、培新小学等6所小学为首批实验校,并引入由各大院校与知名企业专家组成的团队进行指导。线上、线下多空间的“双课堂”教育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研究,将于2020年启动。

作为智慧教育的重要内容,东城区将着力提升教育服務供给体验,推进教育评价智慧测评,建立学生健康、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社会实践等综合全息数据档案和教师全息数据档案,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以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协调综合发展。教育教学的智能测评和诊断也将逐步实现,支持教学示范、模拟教学和虚拟教研等促进教师发展的模式。

远程教学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还将帮助东城更便捷、更有效地连接崇礼、阿尔山、通州、雄安等对口帮扶地区、人口外迁地区以及兄弟区县,向它们输送优质教育资源。

任务五: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优秀人才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才能真正解决“靠谁培养人”的问题。预计到2022年,东城区将力争培养数十名在全市、全国有影响力的名校长、名教师,培养百名左右教育拔尖人才和千名左右骨干教师。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变的主题之一,东城区构建长效机制,树立师德典型。为了更好地提升育人能力,东城区构建“1+3+N”教师教育培训体系。“1”是指师德师风建设一条主线;“3”是指新任教师学区培训基地、骨干教师境内高校培训基地和学科实践基地;“N”是指分岗、分层、分类的培训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双名工程”作为东城教育的一项品牌,在原有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基础上延展,新建名教研员、名学科工作室,经过3-5年,重点培养一批能够积极发挥引领与辐射作用的名教研员和优秀学科教师。建立区级、学区、学校三个层级的班主任工作室,纳入“双名工程”管理。计划区级骨干教师数量将增加到专任教师的20%。

随着青年教师成长为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东城区计划将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员纳入“成长营”,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全过程记录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历程和成长轨迹,帮助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上快速提升。通过“红色基因传承计划”和“激励计划”,引领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东城东城区教育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和谐发展 创达未来
——东市莞东城实验中学
东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券游东城
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分析与治理
水是用不完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