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培训为抓手,打造特教专业队伍
2020-06-21王超山李银环
王超山 李银环
党的十九大提出“辦好特殊教育”,北京市根据首都发展定位,也提出了“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都对特教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州区培智学校以校本培训为抓手,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打造培智专业之“心”
首先,扎实师德根基。师德是教育之本。我们以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引导教师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我们请师德典范、全国优秀班主任以及通州教师劳模宣讲团等到校宣讲,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引导教师敬畏师德、追求师德。我们还请专家进行教师礼仪培训,引导教师们塑造新时代特教教师礼仪形象,努力培养具有爱心、耐心、细心、精心、信心、恒心、责任心的“七心”教师。我们组织师德演讲比赛,整理教师们真实的故事,大力宣扬身边的师德楷模。我们还开展“仁爱在校园”摄影活动等,彰显培智的仁爱文化、仁爱情怀。
其次,明确前进目标。我们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教育部及北京市的相关政策文件,熟知文件中对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的要求,明确作为培智教师应该具备“德”与“才”,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努力方向。我们还非常重视强化学校的制度要求,每学期都组织学习,期中、期末开展教育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评优活动,引导教师形成自觉的规范意识、标准意识,明确前进的方向。
第三,掌握特教基本知识。我们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请骨干教师进行实践性反思式培训,还通过手拉手协作共同体邀请专家教授到校开展培训。我们还组织了关于行为分析、动作、语言、自主交往、管理干部等方面的系统、严格、长期的专业培训。同时,结合教师们的岗位和专业需求,每学期外派部分教师参加短期培训。这些学习培训活动提高了教师们对特殊教育的专业认知。
2.锻造培智专业之“志”
教育部出台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明确指出:学校应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几乎每个学科在课程理念或课程实施建议中都明确提到“个别化教育”。可见,个别化教育是培智未来专业发展的必由出路。
从理念上,我们紧紧围绕个别化教育,组织骨干教师或外请专家进行个别化教学、结构化教学、合作学习以及孤独症、脑瘫、感统、语言等康复训练讲座。积极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定期开展优秀读书笔记、优秀工作反思、优秀研究论文评比等活动。不断深化教师对个别化教育以及康复理论知识等现代特殊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完善教师们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理论体系,让教师们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从基本功上,引导教师们通过自学和集体学习掌握所教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引导教师深刻领会自己所教学科、学段的课标,并指导他们熟练运用到实践中,为学生制定适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从教学实践上,我们不断深化个别化教学策略,出版了《个别化教学设计引导版本》《个别教育计划之流程手册》,为学生设计具有个别化教育特色的教学设计,通过展示、评选个别化教学设计,让个别化教育真正走进每一节课堂。
从科研角度,我们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提出“集体教学下实现个别化教学的实践探索”课题,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强化校本教研。各教研组在学校专题下开展教研活动,结合本组在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确定本组教研的具体研究主题和研究重点,达到“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目的。
3.锤炼培智专业之“能”
我们开展了随堂听课、教师约课、教研组研究课、青年教师评优课、中老年教师个别化目标达成汇报课、区督导展示课、北京市开放型教师实践活动课、北京市第三名师工作室到校指导展示课、校本课期中汇报、期末汇报课等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努力发挥骨干教师以及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开展课前说课、课后评课活动,让上课的教师能得到支持和反馈,让听课的教师有反思和收获。
我们还通过实施多元评价提升教学质量。学校鼓励教师们探索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评价方式、期末检测评价的设计等,促进学生学习,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这些举措推动了一线教师们在个别化教学上的思想与行为的深化,提升了教学质量。
4.形成培智专业之“师”
名师工作室、教研组、科研团队、新教师、康复教师、班主任、青年团队等,根据不同层次目标对教师进行差异化培养。如名师工作室紧紧围绕“集体教学下实现个别化教学的实践探索”,通过行动研究和培训、跟岗、实践、研究、反思等方式,努力使本工作室学员在师德修养、教学科研、示范指导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校也根据个人意愿和能力组建专业攻坚型康复学习队伍,积极拓展培训渠道,为学校的再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康复专业团队在专家指导下,对低年级有需要的学生(孤独症)实施动作康复训练,并尝试游戏与动作相结合的训练方式,促进抽离学生取得进步并逐步融入集体教学。
学校还将校本课程整合为康复、体育、艺术、生活四个核心组,并指定了相关负责领导。负责领导与教师一起制定训练目标,促进了训练目标、训练方法的科学、规范、实效。
总之,我们的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规划,将教师个人发展需求与学校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解决了从培训到实践“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了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今后,我们将继续与时俱进,在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以项目为抓手,发挥共同体作用,创新培训思路,开展更加灵活有效、更具个性化的培训。
编辑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