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间作套种原则及技术要点浅析
2020-06-21陈红玲
摘 要 农作物间作套种是利用群落空间结构原理,将空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的一种种植方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使复种指数明显增加,有效地协调了粮食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基于此,就农作物间作套种的原则与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 农作物;间作套种;栽培建议
中图分类号:S34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9.013
间作套种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农作物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有很多,操作的过程中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采用的组合模式比较科学,就会带来积极的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若搭配不合理,不仅会减少产量,還可能引发病虫害,对土地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农民们在实施农作物间作套种时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影响。
1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势与原则
1.1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势
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时间差和空间差来进行栽培,属于多种类、多方面立体种植技术的一种,十分符合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农作物间作套种模式能够有效节约资源、增加农民们的收入、保证粮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在实际的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间作套种有以下4个优势:1)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2)间作套种模式能够根据生长季节的特点达成一季多收的目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3)农作物间作套种模式平衡了生态环境中各类物种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升,减少了病虫害的产生;4)农作物间作套种模式中包含了粮豆间套、粮肥间套等多种方法,改善了土质,不仅使土地更加肥沃,也提高了粮食的产量,真正实现了以地养地[1]。
1.2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原则
为了确保农作物间作套种的顺利实施,需要按照以下3个原则进行栽培。1)按照农作物品种生育期,栽培时要根据“一早一晚”原则,即主要农作物的成熟期应该更早,而副农作物的成熟期应该更晚,保证主农作物收获后,光能充分被副农作物吸收,提高生产产量和质量;2)按照农作物的株型,尽可能根据“一胖一瘦”“一高一矮”来进行搭配,将高秆农作物与低秆农作物结合起来种植,组成一个良好的复合群体,让每一种农作物都享受到较好的通风条件;3)按照根系分布,尽量以“一深一浅”作为搭配,深根的农作物最好和喜光的浅根农作物一起种植,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种植产量[2]。
2 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要点
2.1 合理搭配间套模式
不同类型的农作物种植需要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因素进行选择。选择的农作物之间尽量互利互惠,不要选择相克的农作物一起搭配种植,充分实现农作物栽培的互补效应。在合理搭配间套模式时,尽量以当地的资源为主,协调好农作物之间吸收营养、水分、光能的关系,让不同农作物都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减少抑制情况的发生。这样才能确保不同农作物都有较高的生产数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2.2 因地制宜
在农作物间作套种模式应用时,最重要的就是因地制宜。在栽培农作物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种植地区的环境资源来科学搭配农作物的品种。对于热能资源丰富、无霜期比较长的地区,最好采用间套种植模式;对于热能资源不充足、无霜期比较短的地区,尽可能将高矮不一的作物或者是深根、浅根的农作物放在一起种植,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增加农作物产量。
2.3 发展多种种植模式
由于每个地区的地质条件、水资源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们需要充分结合种植地水利条件来选择相应的栽培模式,尽量达到以地养地的目标,有效推动农业市场的发展,促进整体农业生产水平提升。不同的地理位置,水源、土质、气候条件、基础设施以及交通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不同根系的农作物在需要的肥料种类、种植分布、生长期以及种植数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豆类和玉米间作,其中玉米属于须根系作物,而豆类属于直根系作物,将这两种农作物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土壤中水分和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因为这两种农作物一起栽培吸收的营养成分来自土壤中的不同层次。甘薯可以与玉米间作,因为甘薯需要较多的磷钾,而种植玉米则需要较多的氮素,因此这两种作物在间作套种时可以提高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如果种植地区的水利条件非常好,还可以将蔬菜、棉花和其他粮食作物混合起来种植,提高经济效益[3]。
2.4 优化配套技术
为了让农作物更好地发育生长,农户可以根据种植地的条件优化相配套的技术设备,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管理,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目前,间作套种模式的应用让部分地区的生态条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旱涝渍冷的特点等。因此,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尽快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利用技术设备来做好预防工作,减少对农作物的为害性。在种植时,还可以通过优化配套技术来提高科学管理效益,尽可能精耕细作,突破传统的种植手段,趋利避害,通过先进的技术来使农作物间作套种稳定发展,提高种植产量。
3 结语
农业生产模式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日益优化,每种种植模式都需要结合种植地区的环境条件、技术设施来进行栽培,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种植的生产效益。目前,农作物间作套种模式非常多,合理的栽培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民们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背景下,对农作物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为了稳定农业市场的发展,农民们需要采取科学、可行性高的种植模式,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模式,减少生产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高民.丘陵地区马铃薯及几种农作物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1):75-76.
[2] 李涛波,李翠萍,陈俊姣.农作物间作套种的几点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1):110.
[3] 王玉堂.农作物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新思路——合理间作、套种或混种[J].植物医生,2009,22(5):48.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20-02-29
作者简介:陈红玲(1970—),女,重庆南川人,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技推广。E-mail: 9931561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