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空气阻力是否忽略”问题的探讨
2020-06-21任少铎
摘 要 当前教科书和不少中考试题均在未明确说明的情况下,忽而必须考虑空气阻力,忽而必须不考虑空气阻力,如此非常不利于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的培养。针对这一混乱现状,提出了规范建议:教科书和试题中如果要忽略空气阻力就要明确说明,如果未说明就是要考虑空气阻力。期冀引起广泛重视,以期促进教科书及中考命题的严谨性。
关键词 空气阻力 教科书 中考题
目前,各版本教科书均未给出空气阻力要不要考虑的明确界定,而各地市中考题,几乎都是在未明确说明“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忽而考虑空气阻力,忽而不考虑空气阻力,导致广大师生知识和思维错乱。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适当的修改建议,以供广大师生参考,以期促进教科书及中考命题的严谨性。
一、教科书中关于空气阻力的混乱现状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第一次涉及到空气阻力,是在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一节[1],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教科书提出了一个问题“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如果人和伞的总重力是1000N,求阻力的大小和方向”。显然,课本中提到的“阻力”指的就是空气阻力,此时课本认为空气阻力是要考虑的。
而紧接着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一节,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教科书在未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直接不考虑空气阻力,认为物体在水平方向只受到摩擦力和拉力!
在八年级下册十二章第二节“滑轮”一节,教科书在介绍滑轮组时,写到“用这个滑轮组提起重物,如果忽略动滑轮的自重、绳重及摩擦,只要用物重三分之一的力就可以提起重物”。课本连绳重和摩擦力(初中阶段摩擦力一般指固体与固体之间的摩擦力)都考虑到了,却在未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直接不考虑空气阻力。
显然,降落伞是必须考虑空气阻力的,而在测量滑动摩擦力以及滑轮组受力分析时,空气阻力确实可以忽略,但学生对于空气阻力的大小没有具体概念,不明白究竟什么时候才要忽略,教科书也未给出明确的说明或界定。初中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空气阻力有深刻的体验,尤其是在跑步和骑车时,能明显感受到空气阻力。教科书很多时候在并未强调“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直接忽略空气阻力,非常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各地市中考试题关于空气阻力的混乱现状
1.不少试题未说明就直接不考虑空气阻力
不少中考试题并未明确说明“不考虑空气阻力”,却直接忽略空气阻力。
例1(2019·深圳)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放一个物块,先后以不同的速度匀速直线拉动物块,如图1所示。图甲中木块的速度大小为v1,图乙中木块的速度大小为v2,将一重物叠放在丙图中的木块上,其共同的速度大小为v3,且v3>v2>v1,甲乙丙三图中拉动木块所用的水平拉力分别为F甲、F乙以及F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
C.F甲=F乙 【答案分析】其参考答案为C,认为F甲=F乙。题目未具体说明v1、v2具体多大,也未说明“不考虑空气阻力”,直接忽略空气阻力,认为甲和乙受到的摩擦力相同。 例2(2019·株洲)一消防员训练徒手爬绳。当他手握绳索并匀速竖直上攀时,绳索对他的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分别为()。 A.小于消防员的重力、竖直向上 B.等于消防员的重力、竖直向上 C.大于消防员的重力、竖直向上 D.大于消防员的重力、竖直向下 【答案分析】其参考答案为B,认为摩擦力等于消防员的重力。题目在未说明“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直接忽略空气阻力,认为消防员只受重力和摩擦力。 类似例1和例2这种未明确说明“不考虑空气阻力”却直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试题,数不胜数。 2.不少试题未说明却要考虑空气阻力 也有不少中考试题,未说明“不考虑空气阻力”,要求学生必须要考虑空气阻力。 例3(2019·福建)踢毽子是一项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毽子某次被踢出后,竖直上升经过某一位置时,毽子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分别为EK1和EP1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毽子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分别为EK2和EP2,则()。 A.EK2>EK1 B.EK2 【答案分析】其参考答案为B,认为下降到同一位置,毽子的动能小于上升时的动能,即:空气阻力必须要考虑。 例4(2018·杭州)如图2所示,为一个掷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在飞行的过程中,实心球在最高点的受力情况为( )。 A.只受到重力 B.受到空气阻力和重力 C.受到手的推力和重力 D.受到手的推力、空气阻力和重力 【答案分析】其参考答案为B,认为空气阻力必须要考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混乱,归根到底,是命题人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能够分辨要不要考虑空气阻力”,殊不知学生对空气阻力的大小并没有丝毫概念(根本没专门学过),又怎么能够分辨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忽略空气阻力呢?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在平时学习中,学生会做到大量各地中考试题,然而不少试题在未明确说明“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忽而一定不需要考虑空气阻力,忽而一定需要考虑空气阻力,导致学生思维错乱。 三、思考与建议 1.对教科书的建议 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参考,教材可以简化相关知识,但绝不可过度简化以致传递错误的知识[2]。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通过其严密的知识体系和严谨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得到巨大提升。但若因为过度简化而导致不严谨甚至错误,那就适得其反了。 笔者认为,空气阻力作为一种常见的力,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都是要考虑的。因此笔者斗胆建议,各版本教科书在描述需要忽略空气阻力情境时,应当作出必要的强调:忽略空气阻力。只有这样,才能彰显物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2.对各地市中考试题的建议 中考试题,一般会广泛传播且被当成重点研究的对象,务必慎之又慎,务必全面考虑试题是否具有严谨性和规范性[3]。出现如此模棱两可的情况,不利于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建立,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更不利于体现中考的公平性。 因此笔者建议,当试题描述的情境需要忽略空气阻力时,应当作出必要的强调:忽略空氣阻力;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就是要考虑空气阻力。 只有从教材到试题都严谨规范了,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物理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 任少铎.对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中飞机升力理论的商榷[J].物理教师,2018,39(07). [3] 任少铎.熔化曲线切不可随意绘制——对几道中考试题中熔化曲线的商榷[J].物理教学,2019,41(07). 【责任编辑 孙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