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松:“轨道三部曲”的预警

2020-06-20韩松

新晨 2020年10期
关键词:科幻轨道高铁

被称作“轨道三部曲”的第一部《地铁》在2010年出版,到今年刚好10年。当时的科幻出版不太容易。《地铁》后来历尽艰辛由上海的世纪文景公司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书中的第三部《轨道》也是在上海出版的,以上两部,主要是写地铁,包括写到了北京和上海的地铁。中间一部《高铁》是由北京的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是高铁的发源国,在1964年,开通新干线。中国是奥运年的2008年从京津城际开始有了高铁。同年京沪高铁动工。现在新星出版社也成了中国科幻出版的重要基地。

以上三部书能以“轨道三部曲”的名义,首次集合起来出版,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提议,而把它们称作“轨道三部曲”,则是宋明炜教授的首倡。

这十年中,多次有媒体采访我,问为什么写交通主题,而且是地球上人皆能坐的普通交通工具,却不是科幻常备的道具比如宇宙飞船。这太熟悉了,一点科幻的陌生感都没有。我只是大致讲,轨道交通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太大了,可以看作这个国家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缩影。我1989年第一次来北京时,全国只有这座城市有地铁,而且仅有一号线二号线,从火车站出来,就上地铁,我永远难忘那一瞬间的感受:我被排山倒海的人流哗地从车门一侧推拥到车厢另一侧,像纸一样紧紧贴着,丝毫动弹不得。现在北京地铁已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上海也如此。中国的大多数省会城市也都开通了地铁和轻轨,我故乡重庆的轻轨还成了网红景点。这些,还不够科幻吗?中国的现实已经超过科幻了。

火车这种由英国人发明的交通工具,最早在清朝末年进入中国,那也是鸦片战争后输入古老中华文明的诸种道具之一,包括科幻。当时修铁路,害怕惊动皇陵中的祖宗,不敢走直线,而要绕行。我第一次坐火车,是上世纪70年代初,五六岁时,父母带着,从重庆菜园坝火车站坐到九龙坡站,留存的印象是车窗外的滚滚黑烟和灰渣。后来到武汉上学,回家要坐24小时火车,全程硬座。后来,经历了火车从蒸汽机到电力机,又有几次提速。但直到《高铁》出版前,我仅坐过京津高铁,那种飞一样的感觉难以忘怀。为写高铁题材的科幻,我买下了能找到的几乎所有高铁方面的技术出版物。这让我惊叹中国已进入一个高铁时代。后来就有了各种线路的高铁。现在中国高铁里程已是世界第一。2018年,我到长春的中国高铁制造基地北车长客参观,爬上流水线上正在组装的列车,才真正体会到“重器”的震撼。那地方更像一个宇宙飞船的制造车间。

火车、地铁和高铁,成了一个多世纪来深刻改变中国人生活和精神的新物质力量。在我看来,科幻本质上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应该描写这样的一种发生在身边的时代剧变。交通工具的演进,折射着国家的变化。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起,车同轨,修驰道,便是统一的象征。现在,新的路网和交通工具,再次深刻影响了亿万人的衣食住行,促进了经济变迁,再造着政治和社会版图,也重塑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通过科幻,我看到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脉络。另外,则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写作“轨道三部曲”之前,我出国机会很少。但是2010年后,我几乎每年都去一些國家旅行。在那里,也搭乘了当地的轨道交通工具。我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挪威、瑞士、芬兰、埃及都坐过地铁或火车,这里面,英国是火车和地铁的发源国。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外乘坐异邦的交通工具旅行,到处是汉语。我得以把中国的轨道交通,与外国的进行比较,从中也唤起了新的科幻趣味。这时中国的科幻也大量出海了。

在地铁和高铁的拓展过程中,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几百种产品数量达到世界第一。这些都是划时代的事件,从数据和观感上,把当代中国跟几千年来的中国区分开来。这种情形下,文学题材是会有变的。科幻便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吧。它毕竟是反映科技和未来的文学。如今,科技和未来对现实构成了双重入侵,让人眼花缭乱,并一定程度上正在创造出新的人性。我们都要尽力适应这样一种变化,并找到新的表现方式。作为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载体,科幻可以在更多方面多施展它的魔法,从而在传统题材之外再造一点奇观,为读者带来一些新的神思。

但科幻并不尽是讴歌现代技术文明的。“轨道三部曲”其实也是灾难文学。这与世界上大部分科幻的主题相一致。它是要为未来预警的,反映车轮滚滚高歌猛进中暗藏的危险。这里有个小插曲:在我对《高铁》进行修改的某天晚上,忽然传来了甬温线动车出轨倾覆造成重大伤亡的新闻。而这部书的首章,正是以列车事故开头的。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很多东西是不友好的,平时潜伏着,却可能忽然爆发,大难临头。但这种预警也不能说它就是科幻的内在功能。科幻本身并没有调研报告或未来学文献的作用。它作为小说,仍然是作者情绪及观感的表现和宣泄,反映个体面对时代快速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时,所激发的勇气或恐慌。

科幻是变的文学,也是不变的文学。1818年的《弗兰肯斯坦》今天还在再版,1931年的《美丽新世界》正被翻拍成电影。今天的现实,跟10年前相比,变化很大,但本质上又没有太大变化,甚至跟百年前一些情形比起来,也没有根本改变。本来,“轨道三部曲”再版时,我是想做较大内容修改的,但后来放弃了,而仅仅在文字上进行主要的修订。第三部《轨道》修改稍多一些。对它倒是做了较多删节,不过在今年春节过后将交稿时,我忽然感觉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便又在体量和结构上复原了,乃至保留了原来的大标题和小标题。因为,我看到,今天发生的,正符合我十年前想象的。而今后大抵也会如此。未来已然注定,很难加以改变。

作者简介

韩松,华语科幻代表作家,出版小说《医院三部曲》《轨道三部曲》《火星照耀美国》《红色海洋》《宇宙墓碑》《独唱者》《再生砖》等十余部,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华人科幻文艺奖、全球华人科幻星云奖等。作品被译作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等。现在新华社工作。

猜你喜欢

科幻轨道高铁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推荐书目《中国轨道号》
Burst Your Bubble
计数:轨道弯弯绕
未来科幻城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正确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