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珙县巡场镇关工委有支“特殊团队”新老“乡贤”为爱聚力

2020-06-20通讯员罗斯

关爱明天 2020年6期
关键词:珙县镇党委乡贤

文/通讯员 罗斯

在宜宾市珙县巡场镇关工委队伍里,聚集着一批新老“乡贤”。他们活跃在镇村两级关工委五老队伍中,就地就近办实事、做好事,以特有的乡土情怀感染百姓、滋润乡风。镇里的干部、群众常说,巡场镇关工委“工作实、办事畅、说话响、有形象”。

巡场镇作为珙县县城所在地,城镇化进程发展较快,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来看,经济虽然发展了,但几千年农耕文化形成的“仁、义、礼、智、信”优良传统也被城镇化的浪潮冲淡了。谁能坚守住农村阵地,传承好农村文化?巡场镇党委、政府首先想到的是扎根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公道正派,深受当地民众尊敬的人。这部分人中有长期在农村工作的优秀老基层干部、老共产党员,有长期在本地中小学教书的退休教师,有从城市退休后回家乡定居的干部职工,他们被称为“老乡贤”;还有一部分人,是改革开放后离乡到外地创业成功先富起来,又自愿反哺家乡、扶贫济困、造福乡亲的人,他们称为“新乡贤”。这些新老“乡贤”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和修养凝聚人心,自觉维护着农村传统民风良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引领着农村文明新风。

“新老‘乡贤’俨然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同时也可在镇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巡场镇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汪圣迁表示,基于这种认识,镇关工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首先在全镇排队摸底,对凡是符合新老“乡贤”条件的人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新老“乡贤”人才库。镇关工委领导成员又逐一登门拜访,动员他们参加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镇关工委先后动员“老乡贤”44人、“新乡贤”20多人融入镇村关工委里来,从此,他们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成了巡场镇关心下一代工作最活跃的骨干力量。

新老“乡贤”聚集探讨如何开展关爱工作

现在,巡场镇关工委充分利用新老“乡贤”的优势,除做好关工委日常工作外,还努力拓展关工委工作新内容:打造基层关工委工作的升级版,开展了“文化育人工程”,成立了“镇关工委孝善文化传承宣讲团”,他们以“抓两头带中间”的模式,进学校串农村,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形式说唱民间新鲜事,演奏勤劳致富曲。如巡场镇老乡贤、珙县政协常委宋定端利用自己创办的逸农广告门市,发挥专长,办起了青少年“书法艺术培训班”,使爱好书法文化艺术的青少年有了好去处。他还组织书法、绘画、摄影爱好者把当地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画下来、拍下来,制成展板轮流在镇上和农村的中小学校宣传展出,既教育了青少年,又引领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使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在培养业余爱好的同时,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今年3月17日巡场镇关工委召开的新老“乡贤”座谈会上,新老“乡贤”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成为五老关爱下一代,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余热。只有孩子们勤奋好学、品德良好,我们的乡村才能越来越好。”“加入关工委,让我们做起事来,有了归属感,业余生活也更充实了。”“这是一种工作创新,但要真正发挥‘乡贤’们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更好的平台。”

“今后,新老‘乡贤’将继续本着老有所为、量力而行、乐于奉献的精神,依托关工委给予的平台,打造“银发之春”品牌,抓紧乡村孩子放学后的时间,抓实孩子们离开学校后的学习、安全等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汪圣迁说。

猜你喜欢

珙县镇党委乡贤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国家级“非遗”珙县苗族蜡染纹样创新设计
平谷区平谷镇党委:“三个完善”做好“接诉即办”工作
房山区石楼镇党委:深入开展“千名党员进万家”实践活动
通州区委永乐店镇党委:党建工作助理员提升农村党建水平
南安乡贤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