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每一次灾难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2020-06-20

关爱明天 2020年6期
关键词:灾情防灾救灾

持续加强应急科普教育,要从学龄前开始,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理和认知特点,

开展不同层次的应急教育和演练,让人民群众能够科学地应对各种灾情。

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等灾害高风险区。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据统计,2013年至2019年,全国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均值,较2001年至2012年分别下降87%、86%、61%。数字变化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未雨绸缪。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成为检验我国应急能力的试金石。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各地采取了果断的防护举措: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物资调配,实施人员隔离,构筑人民防线,快速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并有序推动了复工复产和群众生活秩序恢复,也为世界的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提供了宝贵经验。

当然,这次疫情也是一面“镜子”,暴露出了我们在应对灾情时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比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储备不足,疾控监测预警和管理运行系统有待革新,疾控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等。这些短板和不足再一次警示我们,备战须在平时,破除沉疴积弊,增强忧患意识,永远都没有完成时。必须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要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无论是领导干部、专业应急队伍还是宣教队伍,都需要提高思想站位,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不断提升应急本领;要持续加强应急科普教育,要从学龄前开始,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理和认知特点,开展不同层次的应急教育和演练,让人民群众能够科学地应对各种灾情;同时,还要继续加大科技手段的应用,提升运用VR、AI等新技术手段的能力和水平,为基层应急插上科技“翅膀”。

2020年5月12日,中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此时此刻,我们正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居安思危,方能长治久安。人类无法预测下一个灾难何时发生,以什么形式降临,唯有从每一个灾难中汲取教训,穿越灾难,砥砺前行,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尽最大努力防灾减灾。

你说我说

人民日报评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搞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就会大大增强;而一旦被破坏,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生态损失和经济社会危害,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中国军网评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全民抗疫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防灾减灾就在每个人身边,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人人可为。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向“神经末梢”持续用力,共同构筑起防灾减灾救灾的坚固堡垒。

猜你喜欢

灾情防灾救灾
航母救灾
盐城市夯实灾害灾情管理基础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2022年6月全球灾情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2021年12月全球灾情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