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瘀体质与冠心病、妇科疾病的关系研究

2020-06-20邢天野尚晓玲任嘉彦

吉林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易发妇科疾病胸痹

邢天野,林 贺,尚晓玲,吴 昊,王 响,倪 磊,潘 雨,任嘉彦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中医体质理论的概念始于《黄帝内经》,在当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下,王琦教授提出中医体质学说[1],指出中医体质应是形、气、神的有机结合体,从中医的角度,对人体的心理素质、生理机能、外在结构形态等方面综合分析,中医体质学说是将体质分为9种,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

血瘀质是由于气滞血瘀或瘀血阻滞而生[2],以血行不畅,肤色晦暗、舌质紫暗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3]。常表现为:面色暗沉、肤干发落,易现瘀斑,口唇暗淡,舌质紫暗有瘀斑等生理上的血瘀表现;健忘,易烦等心理表现。此人群不耐寒邪,易患癥瘕及痛症、血证。

血瘀质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太阴之人”。《灵枢·通天》中指出,太阴之人阴盛阳衰,阴血浊卫气涩,气血运行不畅而血瘀。现代人群饮食结构的调整、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血液黏度增高,血瘀现象愈发明显。现代医学对“血瘀”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瘀质人群存在着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微循环障碍。本文通过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探寻血瘀质与冠心病、妇科疾病的关联程度,为提前进行干预,调整体质状态,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主,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为补充数据库,检索路径为主题检索、关键词检索。从《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 SH)中找出关键主题词,检索词为“血瘀质”“中医体质”“血瘀”“体质辨识”等,检索出所需数据,尽量避免重复数据。计量分析了2008 年11 月30 日-2018 年11月30 日的相关文献。

1.2 检索结果 对检索的文献逐一筛选,剔除会议文献。对符合文献中中医体质血瘀质的文献进行整理,纳入citespace 软件,如图所示进行聚类分析,LLR 对数似然比分析。检索词关联度由高向低依次排列为: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血瘀质关联度由高向低依次排列为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结果见表1。

表1 血瘀质易感疾病关键词频数与相关性

1.3 文献计量结果 计量分析得出结果,35.2%的血瘀质人群易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冠心病、心绞痛文献居多,25.6%的血瘀质人群易发2 型糖尿病,妇科疾病占25.7%,12.1%的血瘀质人群易发消化系统疾病。

2 血瘀质易发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2.1 血瘀质与胸痹 冠心病在中医中属于胸痹范畴,《黄帝内经》中指出胸痹的病因病机在于气滞、寒凝、血瘀、痰饮等痹阻胸中,“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致使心脉不通,即心痹者,脉不通,不通则痛。血瘀质本太阴之人,《金匮要略》指出上焦阳虚,下焦阴寒,即 “阳微阴弦”为胸痹之典型脉象,太阴人先天阳微阴盛,阳气生发温煦不足致使气机不畅,气形难载血周流全身,极易引发瘀血证。由此可见,血瘀是胸痹、心痛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

现代医家认为胸痹的病机根本是胸部阳气“极虚”,血瘀、阴寒、痰浊是病之标。血瘀阻滞经络被许多医家定性为冠心病发病的关键环节。陈可冀[4]带领其团队以血瘀证为基础,制定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诊断标准。可见瘀血既是导致冠心病发病过程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冠心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常常表现血瘀征象[5]。王永霞等[6]对临床冠心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冠心病实性与虚性证候中频率最高的体质分别为血瘀质与气虚质。方居正[7]认为胸痹的发病都与“气火痰食湿血(瘀)这六郁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与气血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血瘀质人群易发冠心病(胸痹心痛),由于正气虚损,在本虚的基础上,素体血瘀,逐渐形成标实之证,痹阻心脉,致使心脉不通,而发冠心病。气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心肺关系[8]。心主血脉行君主令。肺朝百脉,通调水道,助心行血,肺失宣降,会产生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脾胃与胸痹关系亦密不可分,《古今医鉴》曰:“心脾痛者,也有顽痰死血。”此处强调了心病与血瘀、痰瘀的关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精足则神、形足,脾升胃降中焦气机方可通畅,瘀血自散。血瘀质人群素体血瘀,瘀易致血虚,痰阻碍新血生成,表现为血虚不足,血虚不能濡养心脉,且肺的通调水道宣发功能较弱,脾虚难以化水谷精微补先天之缺失,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因此易发冠心病。并且,当代老年人最明显的体质特点就是瘀滞,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瘀的程度会更加明显[9],因此,血瘀质老年人更易发冠心病,血瘀质的中青年先天禀赋易发冠心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预防。

2.2 预防胸痹的日常调养 精气夺则虚,血瘀质平素应调养脾胃,脾为后天之本,心之气血赖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脾升清阳之气上滋心肺,化气上贯心脉,生血以充养心神;胃降浊阴之气下达肝肾[10]。心居胸中清阳,若清阳不升则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浊阴不降则寒凝、气滞、血瘀阻遏心阳,致使血脉不通,心脉痹阻。因此,在日常调养中,应重视后天脾胃的作用,以补先天血瘀质之不足,可用四君子汤补脾胃之气;气滞血瘀胸痹心痛者,以温经益气化瘀为原则,辅以温经散寒,常用血府逐瘀汤,偏寒者酌加桂枝温经散寒通络;胸中之宗气虚损,血瘀质先天瘀血证显著,若气虚行血无力,则血脉更易凝滞,可用党参、黄芪、麦冬、丹参等。秋冬季节,阴盛阳衰之时,注意保暖,适当添衣,以防寒凝血瘀,心阳受阻。

3 血瘀质易发妇科疾病

3.1 妇科疾病与血瘀质 女子性阴静,以血为本,在生理结构上有胞宫、经水、孕产等特点,在心理上易多愁善感,因此在辨体识病中应根据女性性别生理心理特点综合考虑多种疾病。血瘀质女性人群中更是易感妇科疾病[11],因劳倦伤气,或七情郁结气机升降失因,或外感风寒湿之淫邪,加之喜食生冷内伤脏腑之阳,复由寒损,阴血因寒而滞,瘀阻冲任,不通则痛,久病入络,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好发积聚肿物或妇科疾病。《诸病源候论》云:“风冷客于经络,搏于血气,血得冷则壅滞,故令月水来,不宣利也。”可见女子月经血瘀由于阳虚、寒凝、气滞,血瘀体质易冲任不通、不充,导致经血不利,即“脉不通则血不流”。《金匮要略心典》云:“干血不去,则新血不荣,而经闭不利也。”即瘀血不去,瘀阻经脉脏腑,经水不利,进一步可能发为癥瘕积聚。

瘀血是体内血液停积而成的病理产物,是脏腑气血津液失调所致,同时,瘀血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进一步干扰脏腑功能,诱发新的病变发生[12]。现代医家认为,血瘀质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其中,朱慧云[13]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有活性的子宫内膜在身体内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周期性出血,此为离经之血,瘀血也。罗元恺教授认为痛经病以瘀血内阻为主[14]。张芝榕[15]提出瘀血体质与慢性盆腔炎发病十分密切。瘀血在心,则胸闷头晕,进而发为胸痹;瘀血在经络,则周身疼痛;瘀血塞于血脉,则冲任不调,或血虚则致使痛经、闭经“月事衰少不来”。冲任失养附加素体血瘀,可致女子发生妇科疾病。女性血瘀体质易发痛经、闭经、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尽,癥瘕积聚。

3.2 预防妇科疾病的日常调养 女性经带产数伤于血,治疗上应以活血为主,辅以调气。血瘀质伴随气虚、气郁者宜补之活之,可用四物汤祛瘀血生新血,化瘀生新,充盈肾气,填补肾精,温补肾阳脾阳,痰瘀同治。日常忌食生冷寒凉食物[16],保持心情舒畅,参与体育活动,练习八段锦通筋活络,行气活血,或采用中药熏蒸等[17],可有效改善血瘀体质。

4 小结

体质学说从辨体的角度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医宗金鉴》云:“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腑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齐也。”邪气侵入人体,不同体质人群有不同的发病情况,从上述研究中不难发现,血瘀质人群潜伏着血行不畅的因素,容易处于与血瘀证相关的亚健康状态。冠心病、高血压病、中风、妇科疾病等与血瘀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日常养生中起居有常,食饮有节:少食肥甘厚味,少食多餐;随四时之气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血瘀质人群尤宜重视调摄情志,保持心情愉悦,气机调达,气帅血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猜你喜欢

易发妇科疾病胸痹
女青少年对常见妇科疾病的认知及防控能力调查分析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夏季羊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