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土建类工程测量课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2020-06-20

山西建筑 2020年13期
关键词:土建类应用型教学内容

黄 婧

(内江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课程思政,要紧跟时代发展,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工程测量》课程的培养目标要符合教育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出特色的要求,要满足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四川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传统的《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师资队伍建设受到挑战。结合土建类专业的自身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重理论的传统型教学转化为符合新时代下的应用型教学,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快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以符合新时代下整个社会的需求。

1 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的弊端及解决思路

1.1 传统土建类课程教育的弊端

1)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滞后于行业发展。为保证教学管理秩序的稳定,同时也为准确观测人才培养的效果,通常学校的教学大纲更新周期要求为4年,但根据行业的飞速发展与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学大纲更新的周期稍长。这导致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相对于现今的测量技术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滞后问题,教学内容中无法及时展现出新兴的测量技术,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又只能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演示DS3型水准仪、经纬仪等一小部分的传统仪器。而类似于GPS等仪器的使用,由于受传统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中只能提及,很难讲解明白。

2)教学方式没有随行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方式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关注这三个主要因素时,不自觉地会进入“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会造成学生在接受知识时过于的被动甚至消极,无法达到学习的互动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难以培养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生在新时代中很难去适应日新月异的工程测量技术。

3)课程教学不够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传统的《工程测量》课程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不紧密。学生技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掌握的不够全面,不能满足企业工程的实际需要。

1.2 传统课程教育弊端的主要解决思路

应压实专业教师社会责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学生课后自主学习,通过理论实践互融培养应用型土建人才。

1)专业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要落实“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要有社会担当。

2)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3)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精选课后学习内容、丰富辅导方式,充分利用课程学习周期内课余时间,延伸课程教学影响。

4)加强和细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将企业很好的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晰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建设。

2 土建类《工程测量》改革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测绘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不断的发展进步,倒逼着《工程测量》课程必须不断丰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式。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1)重构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过于繁杂,从基本概念到误差理论乃至各专业工种施工测量面面俱到。不能体现出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和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教学大纲的制定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轻实践技能的训练,不能达到真正的培养目的。

因此要将《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去适应发展迅速的测量技术,以充分体现出本科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土建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主要任务,在符合教学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完善工程建设所需要掌握的测量知识。因此要将教学内容进行结构调整和模块处理,同时应引入工程建设项目经验和测量相关的科研成果,并积极深入浸透到其他土建类专业课程中。教学内容的更新才会及时与充实。

测量新技术对传统测量学的冲击,土建类各专业在测量要求和方法上的不同,使得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急剧增加的同时要求更新的知识周期也急速减短,而在工程测量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下,学生只能掌握陈旧的测量知识,无法适应现今工程建筑的测量需求。所以,针对土建类各专业的特点,调整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内容,及时补充在工程中应用成熟的新知识。在《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有方向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并加大应用型技能型的测量新技术在整个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优化教学设计,勇担思政教育责任。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四个回归”之一就是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涉及诸多实践项目无不反映出从业者的家国情怀、价值取向、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崇尚劳动、爱岗敬业等思想政治追求。因此该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导入“课程思政”,对教学内容和方式再梳理进行课程思政设计。例如,在讲授卫星导航系统部分,不再单一讲解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要加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讲解,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认识北斗系统如何提供“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基本服务和帮助其建设发展,了解北斗系统是怎么携手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与各国、各地区共同推进全球卫星导航发展,北斗系统是如何服务世界与造福人类的[3]。

2.2 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

1)实践实训与理论教学互融。

根据测量的特点,《工程测量》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这两部分都要求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与实验相分离,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学习完后,实验集中学习可以更好的安排实验时间。可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讲解仪器的组成与使用时,学生们对幻灯片上的仪器仍是模糊的,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了实验课动手操作时,还是不会使用仪器,甚至有些学生不了解仪器的某些零件的具体用途。

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融合则是将理论和实验穿插进行,理论在服务于实验的同时,实验也验证着理论。因此教学中操作性强的部分理论学习的内容,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坐标测量、施工放样等带出课堂,进入实验。将教师枯燥无味的单一演说,变成师生间互动自主的积极学习,将单一的课堂环境,演变成类建筑工程的施工场地。与此同时在强调遵循相关规范的同时,强化学生操作流程的流畅;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工作习惯。

2)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结合——半翻转式教学。

土建类专业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计划中通常是安排在大二时期,因此学生在此课程学习之前所涉及到的专业课程有限并且是以强理论抽象型课程为主,对于常见的房屋道桥等建筑的建筑过程极其抽象模糊。而课堂时间有限,在帮助学生规划课后时间,在工程测量实验进行前让学生了解接触实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所处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

因此要将教学的重心从教师的“教”上转成以学生自主的“学”为主,从而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后自学的时间,并使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4]。而在实验课中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将学生分成各小组,教师将平时的学习和实验任务下发,各小组进行小组式讨论学习,教师参与进去。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分组讨论,仪器设备自己挑选,帮助其制定出合理的测量实验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的培养。

3)创新能力与基本理论兼顾。

工程测量的学习每部分都有对应的基础测量实验,而只有这些针对性的单一的实验是不够的。还要增加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甚至创新性的实验,用这些实验来串联和拓展各部分的测量知识,使学生对整个工程测量课程的理解更深刻,思考更深入。这类综合性、挑战性、创新性实验的方案制定和实施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教师给出指导性建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还要给学生难易程度不同的测量任务,只有完成相对简单任务的小组才能进阶挑战更具创新性、挑战性的测量任务,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

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在重视理论的基础上更要突出其实践性。工程测量课程不能单一的采用理论考试或结果考核,还要结合操作性考核和过程式考核的方式。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试、实践考核三部分构成。

1)平时成绩20%:主要构成为课堂出勤率、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等。

2)理论考试40%:考试内容以水准测量、角度测量、控制测量等为主。

3)实验考核40%:考核分配如图1所示。

2.4 社会资源的利用

1)充分利用社会组织。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基础,与校级省级国家级的测量大赛进行对接。通过参与比赛的方式,既给了学生足够的平台去展示自己的测量技能,又给了学生足够的机会去检验反思和改进自己学习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相关测量知识技能的兴趣和动力[5]。

2)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加强同测绘实验室的合作,增设开放性实验室。开发性实验室的存在是作为日常教学实验课的辅助与提高,其目的在于给学生更多自主使用与操作测量仪器的机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测量技能熟练度。

3)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育机构面向行业,以行业执业标准为导向,同时,也要开放办学,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实践项目进入校园、进入课堂。《工程测量》课程应重视单位合作,签订合作单位容易,但发挥合作单位的作用、落实到具体课程教学环节才是重点。针对合作单位的特点、人才状况、发展方向,有区别地落实合作内容,发挥企业、项目、人员优势,采用项目合作、工程案例、师资补充、资源分享等方式,承担不同的课程开发和建设任务。例如,加强同建筑类企业的合作,在仪器检校部分的学习上,引入仪器厂商的技术人员和现有仪器,充分让学生参与和进一步的认识学习。加强与建筑类企业的合作,将企业的项目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创新实验相融合,让我们的学生所学知识可直接应用于工程勘测和施工等领域中。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也能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到测绘的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

3 结语

《工程测量》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课程,随着新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进步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土建类《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实践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企业的反馈,都表明学生们在该门课上无论理论还是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考核方式、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具体论述,给出了具体操作的内容,希望能对土建类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猜你喜欢

土建类应用型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新基建”背景下高职土建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基于土建类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研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基于CAD三维设计的土建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及实践
土建类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