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溶区域联络通道冻结孔施工难题及对策

2020-06-20

山西建筑 2020年13期
关键词:炭质成孔溶洞

王 翔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1 工程概况

1.1 施工工况

广州地铁八号线某区间隧道设置一处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因其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复杂,采用冻结法加固+矿山法暗挖的施工方法。

1.2 区间地质

该区间勘察场地范围内地形平坦,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不良地质作用为岩溶、土洞。根据地勘资料表明该区间隧道位于软土地基沉降以及岩溶地区地面沉降和塌陷风险区,此外区间段揭露的基岩为二叠系炭质灰岩地层,揭露有溶洞、土洞。联络通道位于二叠系炭质灰岩分布区,断面处于强风化炭质泥岩之中,岩体呈半岩半土状,围岩稳定性较差。由于碎屑岩风化的不均匀性和局部裂隙发育的特点,以及炭质灰岩发育岩溶的可能性,导致局部隧道可能出现涌水量加大的风险。

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所处地层从上而下主要为:<7C-1>强风化炭质灰岩、<9C-1>微风化炭质灰岩,联络通道底板以上地层存在一定波动,联络通道底板以下均为<9C-1>微风化炭质灰岩、岩层完整性好,联络通道拱顶附近存在溶洞,如图1所示。

1.3 冻结孔设计施工

冻结孔施工作为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关键环节,成孔质量影响后续冻结效果[1]。该联络通道采用全包式冻结设计(见图2),设计冻结孔68个,联络通道拱顶布设三横排冻结孔D1,D2,D15,侧墙布设两竖排冻结孔D3~D12,集水井兜底布设四排冻结孔D13,D14,D16,D17。

2 冻结孔施工难题

2.1 试验孔施工

为了验证地勘资料的准确性,首先,通过试验孔施工探索普遍适用的冻结孔施工工艺。试验孔施工仅探明钻孔路径地层以及地层出水情况,并不下放冻结管成孔,试验孔采用取芯钻进的形式进行施工。施工选择各区域具有代表性的孔位进行施工,该联络通道选择顶部D1排孔位、中部透孔D5~D6以及底部D13,D14进行施工。

在实际试验孔施工过程中,探明联络通道以D1排为代表的联络通道拱顶区域水量较小,岩层属中风化;以D5~D6为 代表的联络通道中部及侧墙地层出水量较大,施工过程中硬岩和溶洞互层;以D13,D14为代表的联络通道底部废水泵房区域,水量大,水压大,实测约0.28 MPa,岩层微风化,强度高,硬岩单轴抗压强度可达70 MPa。地层溶洞与岩层交错、地层分化严重;岩层强度高、溶洞范围广且软弱存在空腔;联络通道区域自上而下涌水量变化明显,呈增大趋势。

2.2 冻结孔施工难题

根据试验孔施工,得知冻结加固区域地层岩石强度高、溶洞分布广泛、岩溶区渗透系数大,地层不利因素对冻结孔施工提出更高要求。钻孔施工需穿越中微风化炭质灰岩、溶洞土洞交错复合的地层,较差的地层条件导致钻孔施工面临诸多问题:

1)由于冻结孔需穿越岩层,冻结孔施工进度慢、管材损耗大,单一施工工艺无法满足复杂地层成孔要求;

2)岩溶区地层涌水量大,钻孔施工风险高,有潜在的地下水倒灌隧道风险;

3)溶洞土洞和炭质灰岩交互,钻孔路径软硬不均,且差异大,成孔质量难以保证。

3 冻结孔施工对策

3.1 施工思路

针对钻孔穿岩施工慢、地层涌水量大的情况,首先对地层溶洞进行预处理[2],系统注浆处理地层,进行双液浆充填,地层处理之后采用潜孔锤跟管工艺提高穿岩效率并且留在地层中的套管可防止塌孔,最后下放冻结管测斜打压成孔。总体设计:钢管片或混凝土管片上安装φ168×5孔口管,安装放喷装置球阀后利用潜孔锤破岩跟进φ127×6套管。施工过程中若地层涌水量突增,当即退钻进行双液浆充填处理封孔,待地层双液浆凝固后复钻。待施工至设计深度后,将高压偏心潜孔锤头收回退出φ127套管,最后在套管内下放φ89×8冻结管,密封孔口成孔。

施工过程中根据地层溶洞岩层分布情况,灵活选择套管和潜孔锤施工,通过不同的钻具组合形式满足特殊地层施工[3],其中跟管钻进的套管穿越溶洞止水,套管内施工潜孔锤破岩成孔最后下冻结管测斜。

3.2 施工对策

根据试验孔施工情况,将联络通道所处地层大致分为三类。施工过程中需满足止水、安全高效成孔要求。

1)第一类地层特点:施工过程中水量可控范围内,抽排水量满足出水量要求;水压不能过大且满足偏心潜孔锤自由扩展和收缩。

工艺一:安装调试开孔钻机→φ168一次开孔安装孔口管→φ140钻头二次开孔→安装调试MD80A钻机→φ127×6套管潜孔锤跟管入岩(施工过程中遇溶洞进行双液浆充填)→施工至设计深度收回高压偏心潜孔锤头→下放φ89×8冻结管。

满足出水量要求;水压不能过大且满足偏心潜孔锤。

2)第二类地层特点:施工过程中联络通道壁后段涌水量大,需套管止水后施工。

工艺二:安装调试开孔钻机→φ168一次开孔安装孔口管→φ140钻头二次开孔→安装调试MD80A钻机→φ127×6套管跟管钻进穿越溶洞嵌入岩层→套管内φ100潜孔锤施工成孔→下放φ89×8冻结管。

3)第三类地层特点:施工过程中水量小,溶洞区较少,地层自立性好。

工艺三:安装调试开孔钻机→φ168一次开孔安装孔口管→φ140钻头二次开孔→安装调试MD80A钻机→φ100潜孔锤施工成孔→下放φ89×8冻结管。

该工程通过对地层的分析,针对性的改进钻孔工艺,最终所有冻结孔均保质高效的完成。

4 结论

根据岩溶区域联络通道试验孔探索、施工难点分析和钻孔工艺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面对特殊复杂的岩溶地层,冻结孔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地层溶洞的处理,宜采用系统注浆的方法控制溶洞出水量,降低钻孔施工风险。

2)岩溶区域地层复杂,溶洞区域不易探明,正式钻孔施工前宜先设计少量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孔进行施工,通过试验孔分析地层情况,合理调整施工工艺。

3)套管潜孔锤工艺在处理岩溶地层有良好的效果,既提高了钻孔施工效率,又保障了冻结孔的成孔率。

猜你喜欢

炭质成孔溶洞
生物聚合物改良预崩解炭质泥岩水稳性及冲刷试验研究
在既有线市政道路桩基施工中冲击成孔的应用分析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不良地质情况下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施工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要点分析与质量控制
开阳县三口河水库(岩溶地区)溶洞处理
高炉炉底用炭质浇注料的研究与耐用性能分析
冲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出发吧,去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