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

2020-06-19刘子卓

理财·经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风险管理

刘子卓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利率波动变得越发不确定。而有效管理利率风险,既有利于商业银行稳健运营,也有利于保持金融市场稳定。面对这样的时代课题,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探讨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利率风险管理的关系,并提出了防范和管理利率风险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

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营收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依然主要依赖于利息收入。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2019年非利息收入占比依然较低,而且有下降趋势,第一至四季度分别为25.83%、24.05%、23.26%、21.93%;第四季度利息收入占比高达78.07%。随着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利率波动变得越发不确定。有效管理利率风险,既有利于商业银行稳健运营,也有利于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基于此,本文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与利率市场化

(一)利率风险及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风险指的是由于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导致净利息收入或者市场价值产生损失或者收益的可能性。

利率市场化指的是政府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利差的保护,以供求关系来决定市场的资金价格。在市场化条件下,利率的形成和运行具有两个主要特征:利率随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利率由中央银行间接进行调控。

(二)利率市场化对利率风险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之后,在理想状态下,会实现利率传导的市场化,形成从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有效传导。在此传导机制下,中央银行只需调整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便会随之调整,然后影响存款利率,银行整体负债成本随之调整,最后贷款利率也会调整,顺利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节。

在利率管制时期,政府以“有形的手”制定存贷款利率,保持金融稳定,以帮助其加快经济发展。但是,利率管制压制了真实的资金供求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种模式会影响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制约经济发展的速度。政府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促使利率更加真实地反映资金供求关系,推动金融资源配置接近实现帕累托最优,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但是对银行来说,如果放松或放开管制会造成存款利率的上升,导致息差收缩、盈利下降,也会构成整个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最值得关注的风险点。

利率市场化加大了利率的波动性;通常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越高,则利率波动的幅度也越大。通过表1的数据能夠看出,除日本、法国外,利率市场化以后,其他国家的利率变动率都比较高,这表明利率市场化会使利率的波动性增大,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由于利率管制所带来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政府利用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西方国家和一些亚非拉国家先后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但需要关注的是,东南亚、拉美地区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金融危机。我国充分吸收借鉴各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更为稳妥的改革思路,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序推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不利影响。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与成因

(一)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现状

中国人民银行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2019年8月,人民银行推出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新报价机制,由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加点形成,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利率并轨迈出实质性的一步。2019年12月,人民银行要求在2020年3月至8月完成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由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LPR,进一步提升了信贷市场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这也必将加大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特别是对中小银行而言更是如此。具体而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着以下几类利率风险,必须具体加以分析对待,并加强管理。

1.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头寸重新定价时间(浮动利率)和到期日(固定利率)的不匹配,是最主要的利率风险。我们把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之差称为缺口,这里称之为重新定价缺口。如果缺口为正值,利率上升时,会增加银行利润;如果缺口为负值,利率上升时,会减少银行利润。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营收主体是存贷业务收入,所以资产负债表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高。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中长期贷款971567亿元,短期存款553078亿元,期限错配严重,面临的重新定价风险很大。

为了降低由于利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商业银行就需要在利率发生变动之前提早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应对。但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对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以及利率变化趋势分析把握还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利率风险的危害。

2.基差风险

基差是指现货市场价格(利率)和期货市场价格(利率)之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基准利率一般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所以基差风险相对较小。我国商业银行2019年第四季度存贷款净息差为2.2%,其中民营银行净息差达3.74%。将来,货币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基准利率实现并轨,利率的定价和传导实现市场化,基差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3.收益率曲线风险

收益率曲线风险是指由于不同期限利率发生变化,收益率曲线随之发生变化导致的利率风险。通常来说,如果该曲线向上倾斜,则意味着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比短期债券的收益率高;如果该曲线是翻转的,则意味着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比短期债券的收益率低。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我国商业银行共持有政府债券289423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国债余额在利率下行趋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收益率曲线风险非常大。

4.期权性风险

期权赋予其持有者买入、卖出金融工具的权利。当利率发生变化时,客户行使期权隐含在表内和表外业务的期权,即利率风险会促使银行客户提前偿还贷款本金与利息和早期提取存款,可能会导致银行产生损失。

利率市场化往往导致利率上升。利率的周期性上涨对存款人更为有利,存款人可以选择重新安排存款,对银行产生了不利影响。2020年2月24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开始试运行利率期权交易,为银行应对利率风险提供了便利。比如,大型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可以通过卖出利率期权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中小银行管理利率风险能力比较弱,通过买入利率期权转移利率风险。不过期权具有杠杆效应,也应管理好因此而带来的风险。

(二)利率风险的成因分析

1.利率水平难以预测和控制

利率市场化使得利率波动变得越发不确定,这是形成利率风险的直接原因。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角度来看,它们对自己的金融产品拥有定价权,可以决定自身的负债成本和信贷资产的收益率。但其定价能力受到市场的约束,必须参考市场利率来制定自身的存贷款业务的利率水平。在市场化条件下,影响市场利率变化的决定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商业银行很难准确预测,给商业银行合理定价,获得最大化的利息收入带来了挑战。

2.营收严重依赖存贷款业务

2019年第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高达78.07%。也就是说,金融产品创新的比例,如中间业务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在业务结构占比还很低,这使得商业银行承受较大的利率风险。

3.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中,以存贷款为主,收费性服务、金融衍生品交易等表外业务占比很小,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西方现代银行对利率变动更加敏感。由于存贷款业务种类、数量、利率不同,因此利率会对银行的筹资成本、资产收益、负债成本和所有者权益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可能产生损失。

4.保持流动性导致的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为了保持稳健运营,需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资产以满足随时的支付需求。通常情况下,银行会通过购买低风险资产,主要包括国库券、短期公司债券、短期商业票据等,以将流动性风险保持在低水平。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利率水平成反比,当利率上升时,证券价格下降,证券现值变小;在利率波动较大的时期,债券会受到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商业银行在这种情形下,为了维持流动性出售债券,就可能产生损失。

三、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对策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货币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將会趋于一致,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进行筹资的选项更多,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利率风险对自身业绩所带来的挑战。基于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可采取以下三种利率风险管理策略来进行防范:一是表内管理方法,二是表外管理方法,三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一)资产负债表内策略

资产负债表内策略是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的比例来降低利率风险,实现利率风险最小化,或利用可以相互抵消的项目来赚取风险收益。使用该方法有多种策略可供选择,这里主要探讨投资组合策略、贷款组合策略和新产品开发策略。

1.投资组合策略

根据利率处于上升或下降趋势,对利率敏感性投资资产的比例进行及时的调整,以规避利率风险。利率上升时,商业银行及时调整长期性资产和短期性资产的比例,来增加利率敏感性资产,进而获得收益。当利率下降时,就反向操作。当前,投资业务已经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资产占比将近10%,国债有很好的二级市场,商业银行可以随时交易,灵活性和主动性很强。

2.贷款组合策略

商业银行通过增加短期贷款,减少中长期贷款来减少负缺口或增加正缺口;或进行反向操作,实现相反的目标。按照贷款期限,商业银行贷款可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中长期贷款期限长、利率固定,是商业银行资产的主要构成,增加中长期贷款可以降低资产对于利率波动的敏感性;相对的,短期贷款具有较高的利率敏感性。所以,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二者的特点,当利率发生变化,需要保持零缺口、正缺口或负缺口时,通过增加或减少二者的规模或改变二者的比例,改变资产结构,改变资产利率的敏感性,以确保银行不受损失。

3.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不具有流动性的信贷资产转化为可流通的资本市场证券的过程。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企业贷款、住房抵押贷款、车贷、消费贷等存量信贷资产转移出了资产负债表,降低了银行资产负债表期限错配带来的利率风险。自200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很快,2019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达到9643.59亿元。可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降低利率风险敞口的有效工具。

(二)资产负债表外策略

资产负债表外策略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开展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收费性服务等表外业务,以提高收入、增加利润,实现在利率变动的情况下,产生与表内项目净资产变动相对应的损益增量,以抵消利率风险。而且,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成本低于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来降低利率风险的成本。

1.有利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在利率风险中,以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为例说明。当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高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利率下降会减少银行利润,利率上升会增加银行利润;反之,则利率上升会减少银行利润,而利率下降会增加银行利润。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的不匹配所产生的这一风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利率互换来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和利率结构,使其更好地匹配,以降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而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则能够在不调整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降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2.有利于银行发展中间业务

利率掉期是需要大量做市商和经纪人参与的场外交易,而商业银行最适合扮演这一角色。作为利率互换双方之间的中介,银行能够赚取利差收入和无风险佣金收入。此外,银行受到政府监管和各种监管,而利率掉期只是表外业务,可以在不改变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下产生大量收入。我国自2006年2月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后,成交量增长迅猛。2019年,我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利率衍生品成交额达到18.6万亿元,其中利率互换名义本金额达到18.2万亿元。

(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和西方商业银行在收入结构上还有着较大差距。当前,利息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收入和利润的最主要来源。然而,中间业务收入已占西方商业银行收入的40%-50%,如摩根大通中间业务占比达80%;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中将近80%仍是息差收入,来自资产负债业务,这就使得其面临着较大的利率风险。

随着我国直接融资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金融脱媒”和净息差收窄将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利息收入下降的巨大挑战,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从表面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似乎有多种中间业务,但事实上主要是总代理业务、银行承兑汇票、跟单信用证等与贸易具有密切联系的业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竞相布局中国市场,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相较于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短板。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优化营收结构,以降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金融脱媒”和利率波动加剧的不利影响。

四、结语

随着我国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波动会变得更加不确定。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持稳健运营,就必须高度重视对利率风险的研究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本文主要是研讨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利率风险管理的關系,以及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并提出了防范和管理利率风险的方式方法。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会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深化而加快,势必会加大对银行业的冲击。当前,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已经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而最具影响力的存贷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可以肯定的是,利率完全市场化的预期将会促使银行加快调整经营战略。

2.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成因从内外两个层面来看,外部因素主要是利率市场化会增加利率水平的预测和控制的不确定性,造成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受限。内部因素主要是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对称,产生错配风险;银行业务产品过于单一,基差风险太大;银行为保持自身流动性而产生利率风险。

3.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提升对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将来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环境中,利率波动会加大,利率风险也会随之加大,商业银行需强化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既要注重运用资产负债表表内策略和表外策略,更要加大金融创新工具运用力度,特别是要在这个中间业务上加大资源投入,着重加以发展。

4.我国商业银行应调整经营管理,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以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环境。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完成后,将会进一步加速存贷款业务“脱媒”,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都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的市场定位,以更好地服务目标群体。随着证券市场、新三板等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优质企业会进一步加大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的力度,这会迫使整个银行业的客户定位进一步下沉。以往,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服务大中型企业,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未来,各类商业银行都需要进一步开拓业务范围和客户群体,以更好地应对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早调整、早谋划、早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在差异化竞争中赢得先机。

参考文献:

[1]杨育婷.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计量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9.

[2]张焰.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5.

[3]陈雅彬.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信社利率风险的管理[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3(10):38-40.

[4]陆晓峰.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7.

[5]李艳红.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07.

[6]郑梅青.金融衍生工具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五邑大学,2008.

[7]冯国柱.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与防范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

[8]张慧敏.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

[9]汪慧芳.金融开放进程中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10]程宇,夏若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6(5):51-52.

[11]李福忠,李洪利.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防范策略浅论[J].山东经济,2005,21(1):40-42.

[12]冯春阳.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现代企业,2017(2): 50-51.

[13]王梓力.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

[14]陈爱华.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影响——基于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的比较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7):71-75.

[15]刘阳.利率市场化下城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及应对[J].经济研究导刊,2019(32):126-127.

[16]舒芜.商业银行如何在利率市场化中求存[J].上海国贸,2012(7):43.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