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

2020-06-19陈兢

理财·经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风险防范

陈兢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审计监督工作。而它同其他任何审计一样也存在着风险。基于此,本文从多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通过将审计质量控制融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来降低其存在的风险,从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风险防范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逐步深入,其在审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问题已逐渐显露,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怎样避免和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这一问题,本文按照审计过程,分析各个过程的风险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框架图如图1所示。

一、识别和防控审计准备阶段风险

(一)重视和加强审前调查,编制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实施审计的具体计划安排,是审前准备阶段的重要环节。审计方案要做到全面具体,突出重点,对审计范围、审计组织、审计时间、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要求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实行审计承诺制,明晰法律责任

为了避免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对象及单位发生争议,分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时,被审计单位须按照相关要求对其提供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这些审计资料包括能够反映资产盘亏盘盈、报废损失、账外费用或收益、重大关联交易方事项、未决诉讼事项等内容。对于被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提供虚假数据、不完整的会计报表、账册等,造成审计结论失真的,由被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企业负责,以避免被审计单位有意作假。

承诺书应于审计工作开始后,由被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企业随同审计通知书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一并交回审计组,并由审计组将该承诺书作为审计证据编入审计工作底稿。

(三)规范审计程序,完善审计标准

规范审计程序是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重要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步骤均应严格按审计程序实施。审计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审计目标、成立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编制审计方案、下发审计指令、审计取证、审计复核、提出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者的意见、签发正式审计报告并送达有关单位执行或备案、整理归档审计档案等。只有执行了上述程序,才能避免审计的随意性,审计风险才能相应降低,因为审计程序的每一个环节均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

二、抓住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重点,增强审计过程中内容的针对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很多,在具体操作中,应在兼顾全局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抓住重点内容审深审透。

(一)突出主要经济指标和经营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审计

通过实地核实,确认被审计单位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成本费用等项经济指标情况,查清是否有虚假收入、费用及人为调整利润的问题,以评价该企业领导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因此,经济指标和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应是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把握的重点。

(二)突出对管理制度的审计

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识别过程中,制度管理应是审计人员首要关注的方面,在企业制度检查中,应该和内部控制联系起来。首先,结合企业目标及各部门分解目标、风险防控清单及关键岗位清单等,确定需要检查的方向和范围。其次,查看重点内容、关键岗位是否制定了制度。例如,是否制定了物资采购制度、财务关键岗位制度、费用报销制度等。最后,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抽查相关凭证、单据、审批单等进行核实。

(三)突出对财务状况的审计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财务收支审计既是基础部分,也是关键部分,对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部分。

1.流动资产部分

检查库存现金账实对账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存货资产负债表日盘点表,关注账实不符的流动资产,及大额资金异常的变动;检查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大额资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应收利息计算表等。

2.非流动资产部分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固定资产盘点表,关注账实不符的固定资产;检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在建工程项目入账核算方法,以及在建工程是否达到转入固定资产状态,结转行为是否符合最新会计准则;检查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处置方式是否准确;检查盘盈、盘亏、报废固定资产的程序管理、核算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等。

3.重点检查当期费用部分

重点检查企业当期费用列支情况。例如当期会议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出国经费、福利费、职工薪酬、大额修理费等,特别是检查与“八项规定”相关的重要费用是否存在超标准列支的情况。

4.当期利润部分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营业收入、营业利润核算是否准确,重点关注营业利润和营业成本是否配比,是否有虚增利润的情况;關注大额营业外收支部分,例如政府补助、捐赠支出等。

(四)突出对重大经营决策的审计

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把控过程中,对重大经营决策的审计是审计人员应着重关注的内容。主要检查重大经营决策的议事程序、议事规则、决策方法、议事和决策的文件、决策事项的执行、重大金额的会计核算、经济效益效果等内容。

三、审计评价过程要注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底稿时要遵循客观、独立、公正、重要的原则,对提出的问题负责。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问题时,应保持独立的判断,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定性,出具公正、合理、准确的审计底稿、审计意见、审计报告。

四、审计全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加强风险防范

(一)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夯实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基础

审计本身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对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有职业判断力、风险防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要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而从技术水平上更好地防范审计风险。例如:加强学习财务会计、审计鉴证、内部控制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向以往的审计成果要效率

经济责任审计应与财务收支审计、成本管理审计、内部控制评价审计以及审计调查等项目相结合,有效利用以往的审计成果。同时,可以建立被审计企业审计档案制度,把年度内对该企业的审计资料全部装入被审计单位审计档案,方便在开展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时进行调阅,避免重复性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审计信息资料共享。

(三)信息化技术和手工相结合

加快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及硬件的配备,实现审计手段现代化。借助网络技术对财务及各项经济指标实施动态分析和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失误。

参考文献:

[1]于保和.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2]刘澄,闫学文.企业内部审计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内部审计,2012(6):40-43.

[3]刘晓华.基于绩效审计视角高效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研究[J].财会通讯,2014(6):95-97.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质量风险防范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审计服务收费放开,审计市场绩效将何去何从?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独立审计、债务融资成本和信号传递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