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线”工业遗产保护视角的小城市规划策略研究

2020-06-19周坚郑力鹏

小城镇建设 2020年4期
关键词:规划策略工业遗产

周坚 郑力鹏

摘要:文章对工业遗产的概念、形成、价值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在分析贵州省盘州市火铺片区 “三线”工业遗产构成和价值的基础上,从小城市规划与“三线”工业遗产保护的关联性入手,通过对小城市“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框架建构,“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结合城市文脉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宜人住区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要作为小城市发展的组成部分统筹规划,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三线”工业遗产;小城市;规划策略;保护视角;火铺片区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4.008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4-0047-07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Planning Strategy of Small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rd-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Taking Huopu District of Panzhou City in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OU Jian, ZHENG Lipeng

[Abstract] This study reviews the concept, formation and valu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s well as the status quo of its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and value of the third-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in Huopu District, and start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nning of small cities and the third-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third-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framework of third-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in small cities as well as the study on third-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that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text,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the pleasant residential areas, and thereby it comes up with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third-front industrial heritage; small city; planning strategy; protection perspective; Huopu District

引言

1964年黨中央做出建设三线的战略部署,在贵州建立了“011(航空工业)基地”“061(航天工业)基地”“083(电子工业)基地”和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及其他三线建设厂矿[1],围绕这些三线基地的厂矿周边一批小县城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随着20世纪80年代对三线厂矿的战略调整,以及90年代末的“退二进三”“退城进园”等政策实施以后,部分厂矿关、停、并、转,余留大量工业遗存,如何处理这批遗存是这类小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怎样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解决这些遗留问题,又与时俱进地使城市保持可持续发展动力,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

1依托“三线”企业的小城市规划策略研究基础

1.1工业遗产概念

根据《下塔吉尔宪章》,“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与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2]。

1.2工业遗产的形成及价值

20世纪60年代很多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许多传统的工厂、生产设备被淘汰、拆除,记载着工业发展历史的印迹逐渐消失,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这些遗迹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其作为历史见证的物质和精神价值,因此越来越多国家将工业遗产列为一种文化遗产。随着20世纪80、90年代对三线厂矿的调整,因三线建设而形成、发展的小县城中有一定数量的厂房、办公楼、仓库等建筑及生产、运输设备被闲置,其中不乏保存较好的具备一定历史记忆、集体情感、地方文脉,并有实用、艺术、经济等价值的工业遗产。

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001年Calvin和Max以英国卡莱纳冯工业区为例,研究了工业遗产保护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3]。2002年Andrew等通过研究,得出工业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对城市形象、发展都有一定影响的结论[4]。2007年Robert以斯普林希尔和赫伯特河景观为例对矿业城镇个性化遗产进行了研究[5]。2009年Vladimir研究了废弃的工业园区被纳入社会生活的潜力[6]。其他诸如德国鲁尔工业区这样的案例也反映了科学合理地保护、改造工业遗产对城镇的经济复苏、城镇活力等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德国鲁尔工业区曾是德国的能源、钢铁、重型机械制造基地,包含城镇24个,在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横跨几十年的以保留和创意性的设计手法为指导思想下的改造后,目前它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例。

2.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010年张希晨等通过分析无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了其对城市记忆的积淀、文化复兴的作用[7]。2012年张松、李宇欣等以杨树浦地区工业为例,对其工业遗产建筑进行了价值评估,提出了分级、分类保护的措施,并深入探讨工业遗产地区整体保护和全面复兴的规划策略[8]。2013年孙俊桥等提出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历史文脉的见证,保护和再利用时应结合城市文脉传承的策略[9]。2015年夏健等从城市特色与工业遗产的关联性入手,提出5种典型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10]。2016年郭剑锋等主张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只有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结合才能彰显其真正的价值,达到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目的[11]。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针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联性,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案例操作都屡见不鲜,但是迄今为止针对贵州三线工业遗产保护与小城市发展规划关联性的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以贵州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的盘州市(2017年由县改市)火铺片区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研究,使工业遗产在当前小城市规划建设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3盘州市火铺片区“三线”工业遗产概况

3.1火铺片区历史沿革

火铺片区过去是一个独立的镇(火铺镇),是因贵州三线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位于六盘水盘州市西部(见图1)。建镇前系亦资孔区下辖火烧铺公社,公社辖火铺、坡上、李子树、沙淤、滥泥箐、羊场坡等6个大队,以及火烧铺矿、火烧铺选煤厂、火烧铺电厂、671厂等三线厂矿。1982年7月15日经省政府同意建镇,其后大队改为村,1992年4月火烧铺镇更名为火铺镇,2015年12月后被并入盘州市胜镜街道。经过近四十年发展,火铺片区业已成为以盘江煤电(集团)为龙头企业的煤炭工业重点区域,目前辖区内有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国有大型企业盘江煤电(集团)火铺矿、火铺矸石电厂、火铺选煤厂,还有3对有证矿,3个焦化厂,1个黄磷厂。2011年火铺片区工业总产值完成47045.38万元。

3.2火铺片区“三线”工业遗产构成分析

火铺片区的工业遗产分为两类,一类是因政策性調整搬迁而遗存的厂矿,如671厂。671厂是三线时期用于生产民用爆破器材的中型火工企业,1994年整体搬迁到贵州省清镇市,遗留下包括车间、仓库、住宅、百货商店、学校,以及部分生产设备等建、构筑物,整个厂区建、构筑物,空间保存较完好(见图2)。第二类是厂矿并未搬迁,因生产需要改扩建,遗留下部分的建、构筑物,如火铺矿、火铺选煤厂等。火铺矿、火铺选煤厂是三线时期修建的,后续进行了改扩建,有的车间、部门搬迁到新修厂房、办公楼等,余留下旧的厂房、仓库、办公楼、医院、住宅、厂区运输路线等,这部分工业遗存并未完全拆除,有的保存还比较好(见图3)。

3.3火铺片区“三线”工业遗产价值

3.3.1物质遗产价值

(1)环境价值

火铺片区是典型的峰丛谷地,地势高低起伏,在广阔的谷地周围分布着参差不齐的峰丛,还有低矮的丘陵散布于谷地之中,峰丛高峻秀丽,谷地常有岩溶泉水出露,风景优美,现存的三线工业遗产就散布其间。

(2)艺术价值

三线厂矿空间常顺应高低起伏的地势,建、构筑物高高低低依山就势建造,绿树成荫中映衬着红砖瓦房。厂矿建筑物既有普通1~3层尺度宜人的住宿、办公楼,又有大空间厂房、车间,还有像选煤厂这种特殊功能厂矿的体量巨大的储存仓、原煤运输皮带走廊、4~5层大空间选煤车间等建筑物。各厂区有广场、台阶、坡道,还有隐映在草丛中的工厂内部运输铁轨,厂区建、构筑物密度低,极具时代感,与现今周边高密度城市空间、现代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3)实用价值

火铺片区工业遗产建、构筑物质量较好,周边环境宜人,交通便捷,车间、仓库都是大空间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多种途径改造再利用,既可延续功能继续作其他生产厂矿,亦可转变功能作创意园、主题公园、博物馆等城市公共功能空间。

3.3.2非物质遗产价值

(1)历史价值

三线工业建设是一次工业大转移事件,其初衷是为了备战,却极大地推动了贵州工业发展,当时不仅迁移了大量设备,还有大量的科技人才,贵州现今的工业基础很大一部分都是三线建设时期打下的,同时大量科技人才的西迁也影响了贵州当地的文化。

(2)情感价值

三线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段建设历史,表现了民族自立、自强的责任感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当年的建设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奋斗,硬是将最先进的工业扎根在祖国边陲小城,历经几代三线人的艰苦奋斗,造就了属于火铺工业厂矿的企业精神与信仰,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4火铺片区规划策略

4.1“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框架建构

三线时期修建的厂矿是火铺最重要的第二产业,它们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火铺的产业结构,也改变了火铺的空间格局、文化构成。三线工业遗产已成为该区域一段不可抹灭的历史记忆。对其保护利用,应建立分片、分级、分层的策略。

首先,结合遗产周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交通状况及遗产的类型、空间进行分片保护、利用,即根据城市空间布局特色与现存工业遗产的类型、空间结合,如果厂区周边植被茂密、山峦起伏,自然风景优美,厂区遗留工业遗产密度较低,又以低层住宅、办公楼、单层车间等为主,可考虑保护利用形式为以酒店、商业、餐饮、文化创意等为主的空间。如2017年盘州市就选择了厂区周边交通便捷、紧邻六盘水胜镜古镇和杜鹃林风景区、以低层建筑为主的671厂进行保护利用试点,将其改造成具有公共服务接待区、三线文化广场、展示与娱乐区、商业与餐饮区、三线文化住宿体验区等功能的“671三线文化园”(见图4、图5)。如果厂区周边以农田为主,居住多为第一产业人群,则可结合周边农民的农产品,改造利用为农家乐、休闲垂钓、棋牌等文娱活动空间。如果工业遗产厂区接近城市中心,建、构筑物体量高大(如火铺选煤厂),则可将建、构筑物改造为博物馆、文化中心等作为表达城市工业文化的地标性建筑等。每一片区一个功能点,功能、空间尽量不要重复。通过实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利用策略,使工业遗产和城市特色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

其次,分级保护,按照工业遗产的物质与非物质综合价值的重要性,将其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和再利用。对于遗产价值高的,例如保存状况良好、艺术价值、实用价值等较高,对国家经济、科技做出过极大贡献的,易于弘扬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精神的遗产要重点保护,合理、科学利用,可以在规划时考虑作为保存城市历史文脉的或者地标性的空间来规划建设。对于具有一定物质与非物质综合价值的,可在不改变其主体结构的前提下结合城市的空间、景观功能等加以保护、改造利用。因此在规划前就要做好调研,对工业遗产的价值等级做好归类,以便确立不同的保护与再利用模式。

第三,分层保护,火铺片区三线建设时期的厂矿,既是城市空间、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的历史文脉和环境风貌。除了厂矿,火铺还有大量山林、农田,因此该片区规划时要考虑如何将自然风光、农田,以及代表人类生产力的厂矿自然衔接,规划时不能突兀地将山林、农田与工业遗产改造直接衔接,要利用保护历史建筑的原则,留出合理的保护缓冲带,使城市环境风貌自然过渡,提高整体保护、利用的效能。

4.2“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要结合城市文脉发展

火铺片区的厂矿坐落在大山深处。在形态上广袤的山地密林、农田与厂矿犬牙交织在一起。从社会构成上,厂矿职工、农民、部分围绕着厂矿服务的居民组成该区域主要常住人口。当地的农民也有部分进厂工作,而厂区的公共设施如子弟学校、医院、商店等也对当地居民开放,厂矿周边还存在不少依赖于为职工提供服务的商铺,这是一种第一、二产业与部分第三产业密切交织的小社会。在精神文化层面,当年的外省援建厂矿职工和当地民工肩挑背负,睡帐篷、喝泉水,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建设厂矿,体现了当时建设者自立、自强的精神与信仰。三线建设已经成为该区域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地居民对这些三线厂矿建、构筑物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因此在规划时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注重发掘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从而唤起居民对三线工业文化认同感,增强居民的自豪感,增加城市的凝聚力。火铺片区在对671厂进行保护、改造、利用时,就保留了厂区大部分建筑,并根据功能对其室内外及周边环境作了现代化的处理。例如三线文化广场上保留了一条包括过去生产设备和产品的生产线,以展示当年工人劳动场景;展示与娱乐区则将旧锅炉房等改造为博物馆,展览贵州三线建设情况,671厂的历史变迁及该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微缩生产模型等;住宿体验区的客房是将671厂宿舍及周边小院精心打造而成。整个园区将居民所熟悉的代表三线工业文明的厂矿空间,建、构筑物改造成为涵盖餐饮、住宿、展览、商业等多功能的空间,既保留了当年三线建设的历史记忆,又满足了当地和周边县、市居民的现代物质需求。

4.3“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应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在国家“退二进三”的策略下,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火铺片区规划的重点,该区域三线工业遗产留存各种厂区交通系统、给排水系统及照明等基础设施,对其注入一定的资金进行修整、改造即可投入使用。厂房、俱乐部、电影院等大空间结构,可以改造成各种工作室、餐厅、商店、办公室、展览空间、表演空间,用于吸引文化、餐饮、娱乐等产业的入驻;宿舍、家属住宅楼则可改建为酒店,提供给游客住宿。加之该区域交通便捷,过镜铁路长4公里,设有停靠站台,西可去昆明,东可往贵阳,南可接南宁。而国道G320从其北部贯穿东西,西至云南省,东到盘州市红果中心城区。乡道Y057从该区域中部向北连接沪昆高速,向东南方向联系威红公路,可通往盘州、普安、水城,西去曲靖、昆明(见图6)。“671三线文化园”的建成,将过去第二产业的功能空间转变为第三产业,吸引了不少外来投资者和消费者,为当地提供了包括酒店经营、餐饮服务、商业零售、园区管理等多个第三产业就业机会。

4.4“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促进宜人住区

三线时期划给火铺片区厂矿建设区域很大,因此厂区极少受土地面積限制,建筑密度低,均为低层的建筑。当时采用边设计、边建造、边生产模式,这反而使得厂矿生长具有偶然性,既有部分排列整齐的厂房,又有沿山地灵活布置的高高低低的住宅,加之三线建设独特的红砖、干打垒,内部铁道运输线、高耸的烟囱、体量巨大的储存仓等构筑物,和周边建筑对比强烈,这些建筑、空间本身就是规划、建筑师寻找的与众不同的特点。火铺片区规划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三线工业遗产低密度空间和低层建筑,在结合第三产业功能转化的同时,让该区域拥有更多不同体验、不同功能的娱乐、休憩场所,为火铺居民塑造宜人住区。 “671三线文化园”就是通过功能置换将671厂机能丧失的工业遗产进行高品质的改造,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人文景观,使老厂周边形成了宜人住区,目前该园已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以及周边县、市游客旅游、消费之地(见图7)。

5结语

因三线建设而形成、发展的小城市,其经济、文化、科技皆因当时的工业输入而得到发展,三线时期的厂矿经过20世纪80、90年代调整改制后大部分仍然是城市第二产业的中坚力量,三线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形成、发展中一段重要历史,三线厂矿也成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三线时期的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发展的潜在资源,如能科学、合理规划,仍具有经济、文化等价值。因此此类小城市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应作为城市发展的组成部分统筹规划。在对其进行保护、利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结合现代科技,周边山水、田园风光优势,突出城市工业文化,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规划策略及方法。其次,注重功能转换的多样性,不能同一功能的改造利用重复出现,要根据消费人群、覆盖范围,全局制定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使转换的功能对周边县、市都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并有助于提高城市历史文脉、第三产业和居住舒适度。

参考文献:

[1]周坚,郑力鹏.工业考古学视野下的贵州“三线”工业遗产研究[J].工业建筑,2019(5):7-13,26.

[2]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EB/OL].(2003-07-10)[2019-05-30].http://ih.landscape.cn/tagil.htm.

[3] Calvin Jonesa, Max Mundaya. Blaenavon and United Nations World Heritage Site Status: Is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 Road to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J].Regional Studies,2001,35(6):585-590.

[4] Andrew Bradley, Tim Hall. Selling Cities Promoting New Images for Meetings Tourism [J].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2002(19):60-70.

[5] Robber Summerby-Murray. Interpreting Personalized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he Mining Towns of Cumberland County Nova Scotia: Landscape Examlies from Springhill and River Hebert [J]. Urban History Review,2007,35(2):51-59.

[6] Vladimir Mihajlov. Industrial heritage renewal-social motives and effects [J] .Sociologija Prostor,2009,47(2):139-164.

[7]張希晨,郝靖欣. 从无锡工业遗产再利用看城市文化的复兴[J].工业建筑,2010(1):31-34,20.

[8]张松,李宇欣. 工业遗产地区整体保护的规划策略探讨——以上海市杨树浦地区为例[J].建筑学报,2012(1):18-23.

[9]孙俊桥,孙超.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文脉传承[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60-164.

[10]夏健,王勇,杨晟. 基于城市特色的苏州工业遗产保护框架与再利用模式[J]. 规划师,2015,31(4):110-116.

[11]郭剑锋,李和平,张毅. 与城市整体发展相融合的工业遗产保护方法——以重庆市为例[J]. 新建筑,2016(3):19-24.

猜你喜欢

规划策略工业遗产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业遗产数字化路径研究
连云港716创意产业园区文化营销研究
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
新形势下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困境及规划
文化导向下的城镇特色规划策略研究
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平衡探析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于如何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桂林乡村旅游地户外广告的空间规划研究
城市新区滨水空间规划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