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2020-06-19王健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5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王健

【摘 要】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保证其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采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它是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也是目前急需完善的技术,尤其当水利工程长期与水接触后,不可避免地会加大软地基的范围,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文章结合软土地基的特点,对当前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施工注意事项,希望能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5-0095-02

0 引言

水利工程经过长期的水流冲刷,其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水利工程的使用功能下降,寿命减短;再加上受水流的侵蚀,软土地基还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加重对水利工程的损害,进而产生安全隐患。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有必要对水利工程中的软土地基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世人用水解决后患。

1 软土地基的特点

(1)空隙非常大。在相同条件下,普通泥土与软土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后者不仅缝隙大,而且没有压实结构,遇到水流较大的时候很容易被冲垮。这主要是因为软土地基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泥土颗粒,还存在胶结现象,因此缝隙非常大,容易被外力破坏。

(2)透水性比较差。软土地基的排水性和透水性都比较差,这一特点也导致其通常所受水压较大,容易出现地质沉降问题。所以,在软土地基上建设建筑物,要比普通地基建设的建筑物更容易出现沉降现象。

(3)压缩性较强。软土地基的压缩曲线变化非常缓慢,且当这一压缩承受力超过特定范围之后,就会出现下降的情况,之后还会出现一个下降点。所以,软土地基的压缩曲线不是一直下滑的,而是从突变到渐变,抗压缩能力比较强。

软土地基的排水性很差,透水性更差,因此软土地基的潜在危害因素较多且影响持久。相对于普通的地基,软土地基的这些特性决定了施工单位必须采用特殊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以上问题,才能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

2 影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选择的因素

(1)施工工期。施工时间是建筑单位在施工之前必须考虑的重点因素,它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特性、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经综合考虑之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工期,并在工期内确保施工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施工单位必须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施工预期的效果。比如,在采用重压处理技术或者是添加剂处理技术之时,如果施工过程控制不好都会对施工工期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处理技术之时,要充分考虑施工工期。

(2)施工地所处的环境。环境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尤其大,因此施工前后都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因为水利工程具有分散性的特点,每项工程完工后都与身边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地理位置、环境不同,对处理技术的要求也不一样,技术处理结果也不同。因此,施工人员要在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3)施工处理的总量。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通常工程量非常大,必须有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考虑到施工总量问题。在充分考虑了施工量后,如果处理技术选择不合理就会导致施工成本的大幅增加,导致项目经济性下降,这是企业最不想看到的。

3 处理软土地基前的准备工作

(1)实地考察,评估可行性。想要有效处理软土地基,就要掌握其基础信息,保证在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情况。首先,要做好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评估,了解其所处环境的处理等级;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这样能提高水利工程的稳定性。此外,施工人员要核算软土地基所占面积,并挑选优质的施工处理材料,这样能大大提升水利工程的稳定性。但是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只重视局部处理,要从大局出发,考虑全面,做好前期准备,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保证水利工程在工期内顺利完工。

(2)制订合理的方案,提高优化效果。明确实地考察结果之后,施工人员可以根据考察得到的数据和信息设计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软土覆盖的特质入手,分析当前最适合处理此类软土地基的技术,结合以往的加固方案,选择其中优势部分融入到当前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之前,要注意分析和预判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样即使遇到问题也能在第一时间处理并解决。但是,要想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设计。所以,施工单位需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让其能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及时处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达到最好的施工效果。

4 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

4.1 填垫层技术

施工时,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要求施工材料强度大、压缩性小,如果施工部分存在缝隙,还需要对其进行排水施工,加快其凝结,防止出现冻胀情况。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夯实,这一步骤不能少,否则日后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砂石与砂之间的填垫层技术运用特点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合理选材。材料的选择要求质地坚硬,以建筑施工所用的粗砂、砂砾及中砂等为主,不能出现风化料、软岩或者其他杂质。顶级的砂砾必须保证不均匀系数大于10,人工级别的砂砾则要进行试验和筛选,必须选择最优的砂石作为底层填充材料,确保其密度达到最大值。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頂级砂砾不够时,可以用细砂作为备料,并加入一些卵石和碎石,保证垫层材料的含石量小于50%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填充材料之时,要把其中的杂质去除干净,比如枯草、垃圾等,一定要注意不能将这些杂质留在软土地基的填充材料中。

(2)做好准备工作。施工前,要将坑内的枯草、树叶等清理干净,积水除了要清理之外,还要去掉坑内的浮土,做好周围的加固,将填充材料搅拌均匀之后,铺平在底层。

(3)施工时要注意的事项。施工时,必须按照流程操作,不能为了省时间、人工等采用一些简单方法,造成日后返工。做好铺平和夯实之后,还要对接头位置进行处理,确保其衔接良好。层与层之间要保证错开一段距离,这样有利于水利工程日后的使用。铺设材料要用夯实法、平振法、水振法等,充分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期间还要做好排水措施,保证工地上排水顺畅,不能在工地上出现冲刷或者淤泥的情况。雨季施工还要注意随运、随填、随压,防止施工场地被雨水冲刷。同时,要妥当处理废弃材料,远离农田和河道,不能将废弃材料压在植被上,尽可能地选择荒地放置,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4.2 排水固土

软土地基很容易受到水分的影响,造成泥泞,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降低水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必须采用排水的方法降低软土地基的水含量,减少缝隙,使其更加紧实。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采用混石法,加大土含量,减少水分,并用砂石提高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承重能力。另一种是利用排水法对局部施加压力,抽出地基中多余的水分,增强其稳定性。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软土地基的结构问题,提高其稳固性,增强水利工程的质量。

4.3 注浆加固法

(1)渗入型注浆。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缝隙较多的软土地基,能通过浆液的渗入,使其结为一体,最终保证原有的结构不受破坏。

(2)劈裂灌浆。当压力增加时,浆液能够抵制地基和土体带来的力量,但土体容易损坏,很难在受力之后保证原来的结构,所以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扩大浆液范围,处理好软土地基。

(3)水泥搅拌法。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水泥搅拌法是最常用也是效果最佳的一种施工方法,它是在水泥中加入水形成泥浆,然后对软土与固化成分进行搅拌,提高其稳定性和受压力。在使用这种方法之时,要注意清理施工现场,防止在搅拌之时融入其他杂质,降低泥浆的性能。此外,要注意水泥的比例,不能过大或过小,只有适量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4.4 换土

换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并且能提高地基的性能,比如在施工中以水泥替代软土,这样施工所在地的承压能力就会达到施工要求。不过,这种方法有利有弊,换土是非常简单直接的一种处理技术,这种方法的技术含量不高,经过土壤的更换之后,不仅能有效提高地基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能提高施工速度。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换土受地理位置、施工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所以采用这种方法的施工单位不多。

5 结语

在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问题的解决是非常重要的,处理好软土地基问题不仅能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同时能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处理好软土地基问题,不仅能保证施工进度,而且能保证施工质量。所以,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对其都非常重视。如今,处理软土地基的技术越来越多,只有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方案,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丁毅.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7(21):135-136.

[2]吕秀明.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智能城市,2017(7):265.

[3]徐鴻昊.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6):29-30.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衬砌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总体布置措施
软土地基基础上水利施工处理方法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Java千万级别数据处理与优化
试析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