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教育的现状
2020-06-19吴佳
吴佳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点,但当前农村教育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存在着很多问题。留守儿童数量增多,家庭教育残缺不全,家庭督管不够,学生管理难度增大。促进农村教育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农村教育的落后不仅关系着我国教育的水平,还关系到农村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浅谈农村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
一、留守儿童多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是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他们存在着如下问题: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概率不高,對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3.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4.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才是监护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二、校硬件设施欠缺
近几年,在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让农村孩子享有优质教育以体现教育公平上,国家做了不少工作,主要是立足于提升农村中小学校师资素质和其教育教学水平等。特别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农村中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这也是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有优质教育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而,事实表明,让农村孩子享有与城里孩子同样优质的教育仅专注于师资队伍建设明显不够,还需要加大投入进一步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及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建设问题。物质条件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却是提升现代教育质量、发展优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由于城乡经济在客观上存在明显差距,城乡基础教育在发展上也存在不同的要求,这就致使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硬件设施建设“欠债”太多。因此,按城乡教育一体化和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要突出重点,渐进实现全面均衡。一是按学校规模和城乡同一标准装备数量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和电视与网络直播室、班级多媒体终端等。要建立更现代的与城市学校等同的教育教学设施,让农村孩子同样享有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优质课直播、录播等。二是按学校规模和城乡同一标准为农村学校建设实验室、科学室和图书室(馆)等。首先,这“三室”的使用面积要足够;其次,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要全具备,同时,要根据教材变化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新要求适时更新实验设备、器材,不断丰富藏书室,建设电子与数字图书室等。在这方面,城里学校有的,农村学校也要有。
三、生源逐年减少
第一,农村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差,导致很多农民将子女送城镇或者城市里面就读。不可否认,农村的教育资源跟城市或者县城相比,要差一大截。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学校硬件建设,都是如此。而现在农民都知道,学习读书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大多会选择让孩子进入教育资源更好的县城或者是镇上,而不愿意让他们在农村的小学校里面读书。第二,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将子女带入所在地生活读书。现在在农村种地不挣钱,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都外出打工。第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有了更好的收入水平,可以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和自己一样,仍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希望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投入从来是毫不吝啬的。再加上现阶段农民的收入水平确实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农民有更多的钱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选择去县城或者是更大的城市中就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生源逐渐减少和流失。第四,农民的意识和心态发生变化,知道要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必须给他们更好的平台。现在的农村适龄儿童的父母大概都在30多岁的年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80后。他们自己接受过一定的教育,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更知道要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平台。所以他们会选择将孩子送入到教育资源更好的地方就读。甚至不惜以一个人来照顾孩子的方式,解决孩子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在他们看来,只要孩子能够学习好,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