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泰文化对话机制在《大学外语(泰语)》课程中建立的必要性及方法

2020-06-19方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方法

摘 要:在外语教学中,教学内容和目标是以外语知识和技能教学为核心,大学外语教学更是如此。由于文化参照的缺失,单纯的外语知识和技能学习变得抽象、困难。以外语知识文化和技能学习为依托,融入中国文化知识和文化技能,既可以使外语学习有了熟悉、具体的内涵载体,又可以为外语文化的学习提供文化参照,深化对外语文化的理解。同时,以外语为语言工具,学习、交流和传播中国文化技能和外语文化技能,在语言学习中体现文化的平等对话。

关键词:文化对话 大学外语 方法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不断推进,对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对大学外语(泰语)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和完善。中国提出的“交流互鉴”的理念,这是文明交流发展的新思想,是对外语教学的新要求。以外语为语言工具,学习、交流和传播中国文化技能和外语文化技能,在语言学习中体现文化的平等对话机制建立的必要性日益显著。

云南省依托地缘优势,不断加强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对具备泰语语言能力的人才需求日趋加强。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小语种人才培养的文件要求,云南省所有本科院校及有条件的高职高专学校设立小语种公共外语教研室。因此,与《大学英语》同等性质、相同学分和学时的大学外语(泰语)、大学外语(越南语)等课程陆续开设。按照云南省教育厅文件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红河学院于2008年面向全校开设大学外语(泰语)通识课程。

大学外语(泰语)开设对象主要为红河学院非泰语专业学生,主要课程包括《大学外语I(泰语)》《大学外语II(泰语)》《泰语口语》《旅游泰语》《泰国概况》《泰国文化礼仪》《泰国艺术欣赏》《泰国影视欣赏》等10门课程。 课程与红河学院办学定位:“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较高水平区域性、国际化的地方综合大学”相一致,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自开设以来,该课程选修人数累计达到6000多名学生。

一、中泰文化对话机制在《大学外语(泰语)》课程中建立必要性

在《大学外语(泰语)》课程的教学中,泰国文化的元素渗透学习相对明显。主要表现为对文化词语的解释、文化现象文化元素的讲解,但是在对中国文化元素学习以及中泰文化元素对话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学生在进行泰语语言文化学习的时候,未进行语言对比,语言学习变得死板接受。从而出现学习偏误等。因此,中泰文化对话机制在《大学外语》课程中的建立具备必要性,主要为:

(1)有利于提高大学外语(泰语)课程中语言技能承载文化技能的能力。

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目标。①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人们的交流归根结底是人们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在进行语言学习中,熟练和扎实掌握一种语言,具备语言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而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是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的必经阶段。在对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学习时,对中国国家文化的同时了解和学习,是实现跨文化交际顺利進行的基本要素。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文化的交流和互动方面。因此,对目的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才能保证交流的平等性,保障交流的顺畅性。

(2)有利于提高泰语教学质量,提升泰语教学水平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语言学习中文化知识的教学,不仅可以理解语言背后的特殊文化,还可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对语言对应文化的教学必不可少。同时,外语教育必须重视中国文化的教育。在语言学习中,进行中国文化元素的教学,建立中泰文化对话机制,有利于正确理解目的语和中国之间文化的差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更好地学习语言,提高文化融合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文化使命,因此《大学外语(泰语)》课程中中泰文化对话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二、中泰文化对话机制在《大学外语(泰语)》课程中建立的方法

红河学院大学外语(泰语)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语言课程类:《大学外语I》《大学外语II》;听说类课程:《泰语口语(基础班)》《泰语口语(高级班)》《泰语视听说》;旅游类课程:《旅游泰语(基础班)》《旅游泰语(高级班)》;概况类课程:《泰国概况》,《泰国艺术欣赏》《泰国文化礼仪》。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别,中泰文化对话机制在课程中的建设方法如下:

1.基础语言类课程的建设

大学外语(泰语)基础语言类的课程主要为泰语语音基本知识的学习、句型句式、语法等的学习。通过学习,掌握泰语的拼读规则,基本的句型和语法等,具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泰语短篇的翻译能力。该类课程都有固定使用的教材,在基础语言类课程改革建设中,中泰文化对话机制在基础语言类课程建设方法如下:

(1)语言对比的方法:在大学外语(泰语)基础语言类课程的学习中,主要进行泰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在语言学习中,尤其是初级阶段的学习中,在进行语言知识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中,把泰语语言知识和汉语知识进行对比,例如,汉泰语声调的对比、汉泰句型结构的对比等。通过对比,可以产生有效地母语正迁移。同时,避免抽象地学习理解泰语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文化浸入的方法:语言和文化相互联系和影响,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在基础语言类课程中,应该加入文化知识的讲解,尤其是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的解释,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语言。例如:在讲解泰语单词“????(热)”的时候,应该解释泰国特殊的气候,使得泰国人对这个词有着和汉语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泰语的“热”多表示贬义,表示不好的趋向。与汉语中的“热心”“热情”等词中的“热”意义不一样。同时,还需要进行泰语文化知识的讲授和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例如:采用与中国文化或泰国文化知识相关的句子和短篇进行翻译,在语言实践中了解中泰文化。

(3)文化对比的方法:在基础语言类课程中,泰国文化的浸入和中国文化的浸入,需要进行文化的对比。例如:在进行与泰国文化相关的段落翻译时,可采取提问的方式对相似的中国文化进行了解,并对与这一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进行学习。从而移情达到文化的对比,提高学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2.听说类课程的建设

听说类课程包括与泰语口语和泰国听力相关的课程,这类课程教材缺乏,只要采取教师自编讲义进行教学。在这类课程的中泰文化机制建设中,可以采取和基础语言类课程相同的建设方法,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建设方法:

(1)学习内容的选取方法:在听说类课程中,教师在选取教材或者自己编写讲义时,选择和编写与中国文化、泰国文化相关的泰语内容,在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时,让学生对中泰文化进行了解和掌握。

(2)交际文化知识的教学方法:口语课程属于语言课程的实践环节。语言的实践离不开特定的语言交际社会文化背景。除了在情景设计中,设计泰国社会交际情景外,还需要设计中国交际情景。情景的选择必定会影响着语言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选择。例如:在中国的商务会谈中,中国人见面时主要行握手礼。而如果在泰国,则要行合十礼。对文化交际知识的掌握,会提高交际的成果率和效率。此外,语言学习的目标是语言的运用,口语涉及多个场景,因此,也需要掌握相对应的文化礼仪知识。因此,餐桌礼仪、送礼礼仪等。

3.旅游知识类课程的建设

除了基础语言类课程、口语类课程所使用的方法外,旅游知识类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学习内容的选取方法:学习材料除了要涉及泰国旅游旅游基本知识、旅游景点、旅游语言知识学习外,还需要对中国旅游基本知识、旅游景点相关的泰语语言知识学习。用泰语这一工具,对中国旅游景点、旅游政策等知识进行梳理和学习,在不断提高泰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素质,奠定高校大学生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

(2)中国相关文化知识的浸入方法:在进行中国旅游景点的泰语介绍和学习时,可以进行中国文化的讲授和传播。例如:旅游景點蕴藏的中国历史、中国地理等知识,中国与名胜古迹,当地小吃等相关的民间传说学习等知识、中国建筑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等。

4.概况类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概况类课程主要包括泰国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在概况类课程改革建设中,中泰文化对话机制在概况类课程建设方法如下:

(1)文化对比的方法: 主要通过对泰国概况类知识讲授和学习时,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同时,采取任务式教学法,刺激学生学习两种文化的动机和热情。从而达到在外语语言文化学习中,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知识的储备量和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技能。

(2)相关知识联想学习和记忆的方法:主要是在对泰国概况类知识的学习时,引导学生对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概况类知识进行联想学习。加深学生对泰国相关知识的记忆效率,同时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中国概况类相关知识。例如:泰国概况中,泰国的国土面积为51.3万平方公里。在对这一知识点讲授式,可以采取提问法或其他方法,让学生知道云南的国土面积为38.3万平方公里。学生在对云南国土面积了解后,更加容易记忆和直观了解泰国的国土面积。

结语

中泰文化对话机制在大学外语(泰语)课程中的建设,有利于达到课程中的语言技能承载文化技能的目标。是不断实现该课程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是跨文化交际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我国实现文化自信的渠道之一。掌握和不断革新文化对话机制在语言教学中的建立方法,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STERN.H.HFundamentalConceptsofLanguage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6.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01).

[3]朱丽华.应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徐兴华.高校日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失现象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6.

作者简介

方芳(1984—)女 红河学院国际学院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泰语语言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方法
变快的方法
学习方法
认识方法用好方法
掌握方法,直面高考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上台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