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养成教育

2020-06-19赵家娥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

赵家娥

摘 要: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对孩子的终生发展至关重要,是孩子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在幼儿园常规教育活动中、集体活动、区角活动、游戏活动等,以及家园之间的配合,从每一个环节抓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养成教育 常抓不懈 随机教育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身心和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最迅速的时期。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如何在白纸上作画,考验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功底。要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的影响,更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因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用自己端正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分清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学习,上课不能随便讲话,不能随意走动……让他们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约束,也就没有自由的道理。从小养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还应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引导家长,给孩子做好率先垂范的作用,家校合力,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形成自觉、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重视活动管理,养成良好行为

孩子在入园之前,基本处于散养状态,没有约束,没有拘束,因此,刚入园,一切都是陌生的,对集体几乎没有概念,很难接受和适应。对于幼儿园日常行为规范,更是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结合《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们就结合具体事物向幼儿说明幼儿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并说明应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孩子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却是极为重视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这种上进心理的需求,及时表扬和肯定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使他们无意识地成为其他孩子的榜样,从而发挥榜样的力量,从而使其他孩子获得正面的强化和刺激,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讲,他们的自控力差,知道该怎样去做,但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老师常常要根据班上实际情况,有目的的设计一些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如:在进餐时卫生习惯好的孩子给予他奖励贴,孩子会很高兴,也能激励其他的孩子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此外,培养幼儿良好的养成教育,还应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懂得道理,并愿意去做。如:在“娃娃家”里。在“开商店”中,幼儿通过物品整理、与人沟通,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记忆力和沟通协商的能力,以及诚恳和礼貌待人。从而逐渐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让榜样的力量为幼儿树立一面旗帜,树立一个坐标

法国作家卢梭说:“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由此可见,在班级里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幼儿的成长是何等重要。树立积极良好的教师的榜样,以及阳光的正面的幼儿的榜样,是使幼儿健康成长的一对翅膀,做好这项工作,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定一日千里。

幼儿时期,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最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语言态度,对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有其深远的意义。日常生活中,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语言修养,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修养,深入生活,不断探索和提升,养成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自己永远是源头活水,从而给幼儿源源不断的水。

幼儿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对于同龄孩子的行为习惯,尤其容易受影响。因此,在班级中,选择行为习惯良好的孩子,作为榜样、标杆,引导孩子看榜样、学榜样、做榜样,最终形成一花开放,引得百花争春的局面。

四、创设情景,引导幼儿不断重复和练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可塑性大,学习的波动性也很大,往往一些好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更不是一、二次活动就可以巩固的。因此,行为行惯教育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不断为幼儿创设重复与练习的机会,方能生效。为此,我班开设了图书角、科学角、美工区等区域活动。幼儿每天都进行区角活动,在进入区角时,要学会选择区角,会遵守区角规则,活动结束能主动有条理地收拾玩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比如到建构区玩的孩子,我都要求他们团结合作,共同搭建。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自觉遵守规则,真正实现从“知道”到“做到”。

五、抓住随机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孩子都是富有同情心和好奇心的,在他们眼中所有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创设拟人化、情景化的情景,适当地引导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幼儿礼仪教育、养成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社会持之以恒地教育和影响,更需要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引导才能固化和形成。

六、家园配合,形成家园教育的合力

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止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对家庭,对社会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虽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孩子在学校好的行为到家里得不到强化和重复,甚至收到消极的影响,这样,更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现阶段,很多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也發生了变化,往往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极其容易娇生惯养,从而使家庭教育的初衷发生了严重偏移,不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是宠爱。因此,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幼儿园教学进度,积极配合教学内容,同步将幼儿园学到的好习惯强化和巩固,例如不挑食、懂礼貌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等。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培养兴趣、获取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思想和道德品格等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受益一生 。

参考文献

[1]张琪,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1).

[2]杨越,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才智,2013(26).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强化农村寄宿制小学养成教育的意义
浅析如何从学生行为习惯入手抓好养成教育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