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底色
2020-06-19
昨天收到一个采访提纲,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疫情影响下,你对自由职业者有什么建议?
其实疫情对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并非天翻地覆,只是出门次数更少了。我每天仍旧是早起吃早饭,去花园看看,坐在书房看书、发呆、写一些自己怎么都不满意的内容,很沮丧。
本来有一些计划,比如等春天重新设计一下花园,可那时工人们不上班,新买的家具也不发货,只好在家种一些小植物。我们全家都爱上了在花园里劳作。我妈穿着雨靴,上面沾满了泥浆,她包着头巾,手里挥舞着锄头或铲子。前两天,她去买蓝莓,发现一盒要将近200元,便扛了两棵蓝莓树回来,种在院子里。加上之前种的樱桃树、无花果树、核桃树……原本的小花园已经变成果园了。但是樱桃树结果子至少还得两年吧;蓝莓第二年开花结果,盛产期最快也要到第三年了。总不能为了省200块钱,每天就眼巴巴地给树浇水施肥吧,只好安慰自己,种花种树都重在情怀,切忌功利之心和口腹之欲。
坐在花园里,吹着日益变暖的风,手里攥着一把超市买来的蓝莓,一边吃一边四下看。去年种的无花果树最近长出了手掌一样大的叶子,每一片都像马蒂斯晚年的剪纸作品。转念一想,就算树上真结出了果子也未必好吃,让人愉快的无非是抱着丰收的心情重复祖祖辈辈的普通劳作。我已逃脱了忙碌且令人焦慮的职场,就不能再给自己套上新的枷锁,就算果子苦涩难咽,也不允许自己的地盘生出荒原。
院子里,猫活蹦乱跳,郁金香开了,这些都是我平凡生活里的大事。每每坐在书房,我便希望自己可以像个真正的手艺人那样,静下心,不断推翻自己。能发现自己过去的无知和肤浅是一种多么值得高兴的进步,只有冥顽不灵的人才会一直坚信自己是对的。
虽然这个春天可以去的区域有限,但是我用这段时间回忆了走过的多个春天:在安吉听到竹子拔节,竹笋吐水;在太湖看到银鱼翻滚,那些银鱼尾鳍强劲;济南的荷塘露出的尖尖角,一夜裂开,粉色芯子如撑开的扇子;上海的白玉兰如千军万马奔腾……
太宰治的《雪夜的故事》讲了一个美好的“愿望”—人的眼睛可以将看到的景物存储起来。小说中的“我”,丢失了要带给怀孕的嫂子的鱿鱼干,准备将一幅美景藏在眼底,然后带回家,对嫂子说一声:“嫂子,你多看几眼我眼睛里的景象,好让你肚子里的孩子长得更加漂亮!”
我想起有一年在瑞士,带我们上雪山的瑞士老爷子说他有一次爬山时不幸跌落,悬崖特别陡峭,他觉得自己死定了。就在翻滚下山的瞬间,时间似乎变得特别长,他眼前闪过这一生很多重要的画面,“像幻灯片一样”,他自己也非常震惊,有些画面他已经遗忘了,而且不是所有的画面都是美好的回忆。神奇的是他没有受重伤,但从那之后他笃定,人去世时,眼睛里储存着所有的过往。
这样说太玄乎,我们也很难说服自己去相信。不过我每次和倪志琪老师一起看展,看到不好的作品,他都特别不高兴地说:“我们赶紧看点好作品洗洗眼睛。”现在我秉承的观点也是多看好东西,如果看了差的东西,更要看好的盖过差的。
把真实的、智慧的、美的东西牢牢储蓄在我们眼底,让其成为眼睛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