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影视创作中应注意弘场和培育民族精神

2020-06-19陈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7期
关键词:品牌意识与时俱进

陈璐

【摘要】信息技术的突破式发展,打破了文化传播的地域与空间限制,文化交流的格局向着国际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对相关文化产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影视创作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载体,在文化发展新形势下,应立足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心,从而增强國际社会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文化发展新时期,在进行影视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文化企业应承担起传承、发扬与创新民族文化的责任,凸显出新时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文化需求;品牌意识;与时俱进

影视创作作为现阶段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是一种兼具写实与浪漫主义的创作形式,综合了不同艺术表现流派的特点,通过生动、直观且富有多重情感意味与思想内涵的视听语言,将各种生活场景、想象情景在屏幕上重现。现代影视创作具有娱乐、教育、认识影响、审美引导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在影视创作、传播与消费的过程中,合理融入积极的民族精神,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保护、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文创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与历史使命。

1. 民族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多元化局势对文创产业带来的复杂影响

当前阶段,文化艺术与工业、商业等产业的发展形式逐步融合,在资本的影响与控制下,呈现商业化、工业化的特征,文化传承的重要内核被忽视。而文化工业则消解了社会的敬畏意识和批判意识,热衷于把严肃的艺术作品变成滑稽的娱乐作品,民族文化的社会功能被限制,影视作品的娱乐性质越来越浓厚。长久以来,基于文以载道思想的创作理念是我国民族文化培育、传承的重要指导,但在现阶段,在娱乐文化的影响下,部分影视文化产业充斥着大量的不良思想,低劣的特技效果、逻辑错乱的表演情节、歪曲的爱情观点、胡乱加工的历史故事等,导致影视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影视作品缺乏思想深度,民族文化的精神与认识被扭曲。影视艺术的文化价值被削弱,文创企业在选择影视创造素材与主题时,以商业化为目标,娱乐至上,民族影视的市场定位尴尬,对社会现实与文化精神的反思被大众忽视。

1.2 公众文化需求的差异化表现

古代先贤认为人们对思想的追求目标在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寻求精神的发展。千百年来中国人在此价值观的指引下过着“知足常乐”的生活,创作出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不朽的精神财富。然而,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交流与发展的背景下,部分社会群体受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价值观、人生观向着消极、偏激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公众文化需求的转变,使得快消影视作品大量出现,并占据了极大的文化市场份额,对于需要探寻、内涵复杂的民族影视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转变艺术创造形式,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创新调整,同时,还应加强影视市场的规范,为高品质影视作品的发展提供保障。

1.3 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没有形成完整的品牌观念

目前,我国民族影视作品创作品牌意识薄弱,而品牌是民族影视产业的灵魂和支柱,如果只注重作品的数量,不注重作品的质量,对品牌创建是不利的,不仅会影响民族文化发展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削弱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对于传扬优秀民族精神也有着负面影响,不利于文化实力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文化品牌意识不强,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文创产业链不完善,进一步导致了文化资源开发不深入、民族文化认知存在误区,价值取向引导功能没有全部发挥出来。部分文创产业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盲目降低开发、创作成本,对民族影视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有着制约作用。

2. 以传扬民族精神为核心优化影视创作形式的具体路径

2.1 与时俱进,创新文化品牌建设意识

文化产业发展的复杂形势,使得新时期民族文化作品在创作与传播的过程中,应依照与时俱进的原则,创新文化产品创作形式与内容,强化品牌建设意识。一方面,应创新融合时代精神。文化创新是保持民族精神发展与传承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合理融合时代特色文化内容,能够在保留民族精神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提升影视作品的市场竞争力。民族影视作品创作人员要掌握先进创作理念和技术,重视民族文化价值在作品中的体现,在了解市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找准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民族影视的市场定位,以目标消费、传播群体为导向,创建文化品牌,维护品牌形象,提升影视作品的影响范围;另一方面,融入现代技术,创新影视作品的创作、传播形式。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交流、传播信息的途径更多样,以传扬民族精神为目标的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媒体平台,拓展文化传播与影响的维度。如利用网络平台交互性、共享性的优势,突破受众思想交流的限制,提升公众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可度。

2.2 以文化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民族影视作品的传播路径

新媒体平台与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的形式更多样、交互性更强。为在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积极探寻民族影视的发展路径,应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利用,打破作品传播与交流的地域、时间局限,提升受众的观影体验,利用民族文化积极的思想引导、丰富的情感表现,吸引更多的受众,拓展民族影视作品的传播路径。在融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点与点的交互方式,改变了传统影视作品与观影者之间的关系,以用户为中心的民族影视产业发展是必然选择。基于文化市场用户需求进行作品创作,应注意保持民族精神的价值内核,在提升文化服务品质的同时,促进优秀文化精神的广泛、深入传播,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影视作品的受众度与针对性。现代技术的数据分析可以为民族影视创作提供数据支持,在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可以使民族影视作品内容更具特色,实现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整合。

2.3 基于优秀的民族精神内核,积极发挥文化作品的社会功能

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民族精神的表现特征、形式与传播载体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从文化传承历史来看,民族精神的内核都是不变的,以爱国、和谐、务实等积极精神为代表的民族精神,是发扬民族文化的核心。在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应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发挥文化作品审美引导、宣传、教育等方面的社会功能。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民族影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的重新确定,能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崛起与发展奠定基础;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在创作民族影视作品时,应以大众喜闻乐见的积极文化精神为指导,合理融入民族文化因素;立足于知识产业建设层面,文化的传承需要大众的认可与支持,将民族文化影视化,可以有效拓展文化传播范围。在新媒体与传统文化产业结合发展的时代,民族影视的实际创作应综合考虑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知识产业等方面的影响,与时代背景下结合,坚持创作主题的民族性,在符合社会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表达大众对民族精神层面的追求。

结语: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使得影视作品的受众群体不断增加,成为重要的文化表现载体。在创作影视作品中,融合以爱国主义为代表的民族精神,不仅是拓展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播范围的有效举措,可以通过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创新表现,引导公众树立起积极、和谐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是满足人们差异化文化精神,推动文化产业集成化发展、发挥民族影视品牌效应的重要途径,是文化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指导。

参考文献:

[1]陈艳君.华语电影与中华传统文化[J].当代电影,2014(3);

[2]贾磊磊.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引创作[J].中国电视,2014(11).

猜你喜欢

品牌意识与时俱进
武定县己衣镇发展玫瑰茄产业的思考
“武术入奥”视阈下中国竞技武术发展思考
电视台新闻播音创作空间的拓展探讨
树立品牌意识持续提高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质量
论企业营销的品牌意识
不老神食品的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农户利益视角的“农超对接”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