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戏剧《雷雨》和《大雷雨》的相似性研究

2020-06-19远璐璐

理论与创新 2020年7期
关键词:社会环境情节雷雨

【摘  要】中俄戏剧《雷雨》与《大雷雨》两部戏剧在创作时间上相差了73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也不尽相同,它们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中刻画出相似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社会环境,这本身是值得思考的。本论文主要就《雷雨》和《大雷雨》在这三方面进行相似性研究,通过对其相似性的研究,窥探其相似性格衍生的行为,以及进一步探讨其相似性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雷雨》;《大雷雨》;性格;相似;情节;社会环境

1.天然契合的人物性格

1.1刚烈的繁漪和卡捷琳娜

繁漪和卡捷琳娜是《雷雨》和《大雷雨》塑造的主要女性形象,这两个女性形象存在着天然的相似性。繁漪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嫁到了周公馆,嫁到周公馆之后,在周朴园的残酷压制下,她没有过过一天舒坦的日子。周萍的引诱让她在这个家抓到了救命稻草,有了喘息的空间,在这个闷的透不过气的房子里找到了一丝欢愉。但是片刻的拯救之后是更大的压抑,周萍的懦弱注定了不能对其彻底拯救,只会把她推向深渊。在故事的最后,繁漪本可以不动声色的继续干净的生活下去,就当一切都没有发生,但是她偏偏說出:“我的心并没有死,你的父亲只让我生了冲儿,然而我这个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就只有他,才要了我整个的人,可是他现在不要我了”。大胆的承认了和周萍之间的不伦恋。用一种鱼死网破的刚烈来发泄自己的内心,控诉自己所受的委屈,因为“最强烈的抗议最后总是从最衰弱的、而且最能忍耐的人的胸怀中迸发出来的”。即使这种委屈是见不得光明的,但是她也勇敢的把其拿到台面上去理论。我们说繁漪是刚烈的,是狂野的,她勇于反抗强权和封建宗法制度。

卡捷琳娜同样作为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原生家庭的轻松和谐,无拘无束使她的性格中带有一种反叛,一种天然的浪漫色彩。嫁给卡巴诺夫之后,生活从原来的无拘无束、充满阳光,变成了受婆婆的压制和摧残。在与远行的丈夫告别时,卡捷琳娜扑过去,搂住了丈夫的脖子,卡巴诺娃说:“你搂搂抱抱的干什么,真没羞没臊!又不是跟姘头告别!他是你的丈夫一家之主!难道这点规矩都不懂吗?跪下磕头!”卡巴诺娃对卡捷琳娜的摧残是对其人格上的侮辱。面对婆婆对自己的侮辱,卡巴诺夫是视而不见的,在接下来,其丈夫不是纠正母亲的言辞,而是着急和大家说再见,急于逃离现在的生活。在这个压抑的家中,卡捷琳娜是没有救的,直到她认识了鲍里斯,他和繁漪一样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在不能忍耐和鲍里斯不见面时,她说:“我不管它,我走,远走高飞”。还说:“要是我在这里感到深恶痛绝的话,任何力量也拦不住我。我会跳窗,跳伏尔加河,我不想在这住下去,哪怕把我宰了,我也不干。”在有机会和鲍里斯见面时,在其妹妹瓦尔瓦拉的帮助下,和鲍里斯幽会了十个夜晚,因为不想欺骗自己的丈夫,在没有任何人威胁的情况下,卡捷琳娜竟然自己主动向丈夫和婆婆坦白了自己的婚外情,在无处可投靠时,毅然跳进了伏尔加河,让自己的灵魂随着河水漂向自由的国度。在《大雷雨》中,卡捷琳娜的性格是刚烈直率的,她想要追求爱情,追求自由、反对强权和封建农奴制度,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1.2懦弱狡猾的周萍和鲍里斯

《雷雨》中的周萍,作为周公馆的大少爷,和后母有了不伦恋之后,迫于父亲的权威、社会的压力,不想公开这段感情,想摆脱这种不正当的关系,而不想负任何责任。对于繁漪的可怜痛苦丝毫不给予任何同情,而是把她当做梦靥、把她当做精神病,用繁漪的“精神不正常”这一说辞掩盖自己虚伪的本质。且喜欢上了家里的下人四凤,对于四凤的喜欢在很大程度上是急于寻找一段正常的恋爱,跳出之前的不正当恋情,四凤只是一个缓冲而已。在四凤要求公开两人之间的关系时,他畏畏缩缩,当四凤要求周萍带她走时,他犹犹豫豫。从周萍对四凤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在心灵深处是不接受“少爷和下人”这段不对等的恋情。我们从周萍的种种行为中,不仅看到了其懦弱,更看到了其狡猾,其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两个女性的狡猾行为。

《大雷雨》中的鲍里斯住到叔叔的家中,叔叔时常对其咒骂,面对叔叔的咒骂他只是耷拉着脑袋听着,而丝毫不进行任何反抗,叔叔的威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懦弱的性格,在与卡捷琳娜的交往过程中,他始终不是主动寻找机会的那一个。当经过卡捷琳娜家门口时说:“她家是进不去了,这儿主人不请是没人敢进门的”。他只是在被动的等待机会的到来。在知道卡捷琳娜可能要把他们的事情说出来的时候,他惊慌失措,想让瓦尔瓦拉对其进行劝阻;在卡捷琳娜把他们私会的事情告诉自己的丈夫和婆婆时,他吓得浑身哆嗦;当卡捷琳娜受到婆婆的谩骂逃出来,希望在鲍里斯身上寻找出路的时候,鲍里斯断然的拒绝了她,而是希望赶快脱身去到远方。从鲍里斯的行为中,我们同样看到了懦弱和狡猾,不想对伤害的人承担任何责任。

1.3暴虐的周朴园和卡巴诺娃

《雷雨》中的周朴园是典型的封建家长,他用自己残暴的手段对自己的家庭进行高压控制,每一个人都害怕他、都尊敬他,在他身边甚至不敢喘一口粗气。他当年为了迎娶有钱有势的大家庭的小姐,残忍的赶走了怀有身孕的侍萍,接着为了还当年的罪过,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繁漪,繁漪本来没有病,而他主观的认为繁漪有病,且用毫无人道的方式逼繁漪喝药,说当了母亲的人应该处处为孩子着想,做一个服从的榜样。用孩子和榜样来往死里逼迫繁漪。在自己的矿上,因为不公平的对待工人,导致工人集体罢工,面对工人的罢工,他找来警察打死了矿上的几名工人,用对待家庭的残暴方式,来统治自己的工作。周朴园的残暴不仅是对待家庭的,而且是对待工人阶级的,对待社会的。反映了类似于周朴园的统治阶级对社会的残暴统治,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主要原因。

《大雷雨》中的卡巴诺娃显然丝毫不关心她的儿子应该长大成人,而是做出她不倦的、自我奉献式的努力,设置一切障碍,阻碍他长大、结婚,而且把儿媳当作真正的敌人或竞争对手,以据儿子为己有并重建“母子”的特殊关系为终极目的。她总是以慈善家的面孔对待街坊邻居,但是对自己的儿媳妇却极其的不尽人意,当自己的儿子出远门时,她要求自己的儿媳哭着送别自己的儿子,说:“你老是自吹自擂,说你非常爱丈夫,我现在算是看见你有多爱他了。人家的好媳妇送丈夫出门,躺在台阶上一哭就是个把钟头,而你呢,跟没事人似的”。当卡捷琳娜跳到河里,卡巴诺夫想要去打捞媳妇的尸体时,卡巴诺娃说:“你不去反正有人去的,你去,我就诅咒你”。当卡巴诺夫说自己的母亲毁了自己的妻子时,她说:“你说什么呀,难道你疯了吗!忘了在跟谁说话吗!”从她的种种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残暴,她是把卡捷琳娜逼向绝路的主要人物。

《雷雨》和《大雷雨》这三组主要人物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其性格的相似性,其相似的人物性格衍生出了极其相似的人物行为,他们的人物行为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动力。

2.极其相像的故事情节

《雷雨》和《大雷雨》主线的女主人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在性格上刚烈直率,她们同样嫁到了残酷的封建大家庭,在大家庭中同样得不到丈夫的怜惜,和丈夫没有感情,在大家庭中异常的郁闷。因为耐不住大家庭的压抑,对爱情的渴望,她们同样选择用婚外情的方式拯救自己,所爱的人都是极其懦弱无能、不负责任的,最后都得不到拯救,反而毁灭了自己,结局同样都是悲剧的。

两部作品极其雷同的情节,人们认为曹禺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存在抄袭。但我认为曹禺作为后辈剧作家,他的创作完全有可能从奥斯特洛夫斯基那兒接受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之所以产生的更内在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曹禺与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处的社会生活的相似性所决定的。由于作为文学创作内容的体验形式和生命形式的普遍性,又由于文学经验和文学本体及其存在形式的普遍性,在没有相互影响、联系的中外文学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话题”,从而使得从国际的角度、突破语言和地方性文化传统的局限来研究文学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成为可能。

3.况遇相仿的社会环境

《雷雨》和《大雷雨》发生的自然环境是相仿的,同样都是在雷雨天,他们发生的社会环境也是相仿的。且曹禺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两部戏剧也是紧跟时代潮流的,是贴近社会现实的,是与社会环境相照应的。正因为顺应时代潮流,这两部作品才得到了人们的推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读,才能够经久不衰,直到现在仍是我们探讨他们所处时代的经典戏剧。

曹禺的《雷雨》创作于1932年,剧中故事大约发生在1894年到1924年之间,这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在帝国主义侵略下,中国社会加速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作品中描写了封建大家庭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批判了封建式的资产阶级旧家庭的黑暗与丑恶:冷酷无情的专制家长极力压制人性和自由以维护自己的绝对地位,而被压抑的心灵却以极端激进的方式进行大胆的反叛。

《大雷雨》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此时的俄国同“五四”时期的中国相似,正处于农奴制度改革前夜社会最动荡、最黑暗的年代,封建宗法制度不仅在政治、经济上统治着社会,而且也压迫、扼杀、毒害与控制着人的精神意识。当时的俄国贵族革命者已经显示了他们的无能为力,社会并不满意那种善良软弱的人,而是需要果敢坚毅的性格来与黑暗抗衡。

相同的社会况遇是情节设置的前提条件,正是因为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人们的思想也是动荡不安的,处于封建和开放、保守和激进这两种不同思想的边缘来回摇摆,年老的人仍然保守他们封建传统的一套,认为社会被年轻人统治便没有了章法,正如卡巴诺娃所说:“年轻人就是不懂规矩!瞧着他们都觉得可笑!要不是自己的孩子,我不笑掉大牙才怪呢。什么也不知道,一点规矩都不懂,连个像模像样的告别都不会,幸亏家里还有长辈管着,他们在世的时候,这个家还有人撑着,可是这帮糊涂蛋还想由着自己胡作非为,真是这样,岂不胡作非为,真是这样,岂不乱了套,让人戳着脊梁骨笑话,不笑话才怪哩,把客人请来了连让个座都不会,再说呢,你瞧,他们准会把什么亲戚都忘了。要是老人们死绝了怎么办?这世界又该怎么样呢?”,从她的话中,可以看出她对传统的固守,思想的僵化。周朴园也把家庭和工作的一切都牢牢揣在自己手中,不让任何人插手,周萍到矿上的作用也只是帮忙而已。而年轻人因为受到良好的教育,受到社会新思想的熏陶,他们的思想更加的开放,想要冲破封建社会的牢笼,获得自由和希望。所以产生了婚外情、有了反抗和出走,有了用生命讨伐黑暗的社会的行为。这两部剧是新与旧的对抗,同时也是黑暗社会的曙光。

残酷的社会环境也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时代造就了周朴园和卡巴诺娃和季伊科暴虐的性格,而他们的性格直接造成了周萍、卡巴诺夫、鲍里斯性格中的怯懦,他们怯懦的性格,造成了繁漪和卡捷琳娜悲惨的命运,造成了家庭的悲剧。所以从根本上来说《雷雨》和《大雷雨》的悲剧是社会环境造成的。

但是我们相信,狂暴的“雷雨”过后,是满天的彩霞,新的希望正是通过毁灭被揭示出来的。

参考文献

[1]曹曼.《大雷雨》中蕴含的悲剧精神及其艺术表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管玲玲.《原野》和《大雷雨》的相似性初探[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

作者简介:远璐璐(1993.11--),女,汉族,河南漯河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戏剧与影视学。

猜你喜欢

社会环境情节雷雨
僧院雷雨(一)
《雷雨》中的“雨声”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悲观意识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看《霍华德庄园》情节的现代手法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