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聚发散性思维之光,点亮创造性能力之灯

2020-06-19卢晓洁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逆向科学课立体

卢晓洁

摘要:研究者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想要提升小学的创新能力,得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中所包含的发散性思维与科学课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者希望以发散思维为切入点,通过多种途径实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研究者在教学中发现:虽然学生的思维方式大有不同,但是步步推导到最后会发现,结论是大同小异的。也就是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尽相同,却都指向了相同方向的结果,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呈发散型的。有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与碰撞,科学课也变得更有意思了。于是,研究者将发散性思维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并进行了实践研究。初步尝试在课堂中利用了发散性思维中的立体思维、逆向思维和组合思维这三种方式,发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校的创新水平。

一、构建多维度形式,绽放发散性思维之花

(1)立体思维。《宇宙》单元的教学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立体思维。宇宙是无垠的、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的,星球是立体的,并不是像书本上所呈现的那样平面干瘪的。以《太阳系》一课为例,很多学生在上此课之前就已经能够说出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但是关于他们在太阳系当中所处的位置及为什么能够稳定生存,他们并不能有一个完整的立体思维。太阳系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空间,要在脑海中将书本中2D的内容通过思维建模转换成3D,实际上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

研究者为了帮助学生攻克这一学习难点,将立体思维结合进入课堂。首先,研究者提出将无边的宇宙可视化,通过做一个太阳系的模型来进行了解。模型的材料选用了多色的橡皮泥,因为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独特色彩,这对于刺激学生的立体思维还是很有帮助的。最重要的是大小及与太阳的距离。研究者为每个小组提供了相应数据,学生通过比例换算,选择合适的大小及间距。以地球为例,地球大部分都是海洋,所以色彩是以蓝色为主,绿色为辅,地球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并不是完全圆形的,这一点在做模型的时候不一定很好操作,但是能做出来就会更立体。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并且与周围的金星和火星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模型搭建成功后,学生惊叹,本是平面的宇宙变得如此生动、立体。在成就感和兴趣的推动下,研究者进行了更深入的教学与拓展。研究者拓展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八大行星只有地球有生命呢?通过观察模型,学生不难发现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近不远,很适合生物生存。旁边的大行星帮助地球阻挡了外来的天体,使地球长期处于较为安全的状态。

立体思维在科学课中体现的比较多,还有像立体植物园、立体动物园、立体矿产资源等都对学生的立体思维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2)逆向思维。顺着惯有的思维去思考并不难,如果能够逆向的去思考,解题的方式也会多样化。在教授有关于《声音的产生》这一课时,学生通过敲击音叉等实验得出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结论。这个结论是自然而然推导出来的,并不难。《声音的传播》这一课中,比较了声音在多种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在教学的实践中发现这个实验往往很难成功。因为通过人耳去判断声音传播的快慢,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另外通常做实验时很难保证绝对的安静,这也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减少误差的产生,研究者发现这个实验可以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完成。既然学生已经知道了:振动的物体会发声,那也就能逆向推导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听”作为实验结果的判断方式不准确,改成“看”可以适当的提高准确性。当敲击音叉时,绑在音叉上的物体必然会振动发声,看振动什么时候传播到预设的终点,观察者按下秒表进行记录,除了实验员和记录员,其他小组成员都可以进行观察,提高准确性。

逆向思维的应用让实验变得简单化,实验结果也更为清晰、易懂。《能量的相互转换》也体现了逆向思维。

(3)组合思维。组合思维是一种复合型思维,它结合了多种思维方式,在科学课的制作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建高塔》为例子。首先要画出设计图,设计图必须应用立体思维,画好设计图,必须逆向的去思考,如果在这座高塔上放上重物,是否能承受?再是选择合适的材料,要从头脑的立体材料库当中筛选出合适的材料。最后在在此基础上进行搭建。在这一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多种思维。从呈现的作品中也能体现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类型的课还有《造一艘船》、《制作保温杯》等等。

从长远看, 发散性思维是未来人才必须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我们的社会发展一直依赖于人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意识的培养。科学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方设法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充分的培养,让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夠敢于思维、善于去创新。这样,不但让发散思维的火花在科学课堂上绽放,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帮助学生成为未来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当发散性思维的光汇聚时,创造性思维的灯也就被点亮了。

猜你喜欢

逆向科学课立体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难忘的科学课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平面和立体等
立体年历
逆向应用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