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家,是不是也有一个爱“玩话筒”的孩子?
2020-06-19晴天妈妈
晴天妈妈
玩话筒,是演说能力的启蒙课
大多数会说话之后的孩子,都曾有拿起话筒,站在沙发上“演讲”的经历,作为大人多数会认为这无非是因为好玩而为之,是对新奇事物的一种尝试。殊不知,它却是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想要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最初愿望。
事实上,在日常养育中,和孩子多互动交流激发孩子的表达,特别有助于孩子多元能力的提升,而“玩话筒”更是能让孩子体会从“有话说不出”到“有话说得更好”的心理飞跃,为真正的演说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
让孩子懂得玩话筒不光有趣,还可以感受到在面对外界时,自己的语言从话筒中传出来,需要经过思考和编辑,那样会变得更美妙和动听。这种深切的体验可以激发孩子更乐意去玩、去学所有出现在视线里的东西。因为有展示的通道,所以令孩子的学习欲也更为强烈。输出,也是强化输入最好的方法。
语言启蒙,父母也要学着“话痨”
孩子的成长根植于家庭环境,任何能力的启蒙教育,同样离不开家庭氛围。父母热情开朗、善于表达,孩子可能也不会少言寡语、惜字如金。因此,如果想培养一个外向、开朗、爱交流的孩子,父母能做的事情有很多。
买一个玩具话筒
一个玩具话筒,就能让孩子尽情地尝试,充分发言,逐渐找到用话筒说话的感觉。还可以顺便了解物理发声的规律,一举多得。
大人主动参与
一则为孩子助兴做一个最热心的观众;二则可以为孩子做一个榜样和示范,描绘孩子喜欢的绘本故事;三则把真正的舞台交给孩子,让孩子复述绘本中的人物、情节。
不要吝啬鼓励赞美
孩子所有的成长都是外界强化和肯定化为“内在价值”和自我评价的结果。赞美的语言,尤其是爸爸妈妈的鼓励,最动听、最有力。毫无疑问,父母的及时点赞就像孩子成长中的“冲锋号”,让孩子想要持续玩下去。
多子女家庭要进行“同台演讲”
孩子人手一个话筒,彼此欣赏和学习对方的声音和表达,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样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机会,充分展示他们的表达天赋。
玩起来,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各种演艺
孩子们手举话筒可以主持、可以唱歌、可以朗诵诗、猜谜语、重复幼儿园里他们记忆深刻的情节,甚至可以开家庭大会,编排话剧,说一些无厘头和奇怪的想法。
提供特定的展示场景
刺激孩子即兴发挥,有助于孩子瞬间组织语言,促进多元能力的同步发展,包括思维、词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配合、协作、组织能力等等。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参与,也可以在周末或生日聚会邀请孩子的好朋友参加。
提高难度—互动采访
用大人的手机,和亲戚朋友远程采访互动。然后告诉孩子,采访就像打电话一样,去向对方提问一些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情,并且在相互交流中读懂对方,展示自己,甚至于成为朋友。
去公园或者旅行,可以让孩子大胆地采访邂逅的小伙伴们,让孩子实现从打电话到采访的从容过渡。孩子就会很自然地了解一些对他而言有价值或有趣的事情。
公共表达启蒙,越早越好
在很多歐美国家,“公共演讲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包括戏剧表演、公共展示、作品报告等公共表达的机会,对于孩子们个体展示和团队协作都非常重要。
能够让孩子在玩话筒中实地演习,对其表达、合作、设计、应变、创造等能力的提升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很多对公众演讲有恐惧症的人,就是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允许,要么父母逼得太狠,要么根本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而错过了最初勇敢表达自我的机会。
孩子小的时候就有玩话筒的启蒙和经验,等他年龄渐长就不容易过度恐惧了,反而能理解紧张和焦虑会帮助他更好地呈现。即使面对大庭广众有所紧张时,他也会讲好开场白,进入自如和流畅的状态,从容完成他的整个演讲。演说能力源自后天的努力,从小开始的演练就像“童子功”一般坚实,且越早越好。但父母也要掌握力度,核心在于“玩”,切莫变成孩子的负担和情绪包袱,反而错失了爱上“做自己”的快乐。
以“玩话筒”,开启孩子成长的“大门”
嘴巴有两种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表达。
孩子天生喜欢表达自己,因为好玩就愿意去玩,记忆才会更加深刻,玩着玩着,他就更想要表达,也更乐意表达,才更会表达。这样能够更深层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们之间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感染,让玩话筒游戏一次次升级,一次次变得更有趣。假以时日,你会惊叹:“生命居然有这样的奇迹,成人的学习力和进步根本无法和孩子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