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战疫:海外华人常见的6种心理应对
2020-06-19庄艳
庄艳
海外华人,这个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的背景下,经历了无数次的戳心,从2020年1月到此文成文的5月,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先前国内在封城抗疫的时候,我们内心着急又难过,每天祈祷,并且帮着联系购买物资,捐助国内。那时候,只希望祖国可以坚强挺过!没有想到,3月初,海外形势严峻,韩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美国、德国等,整个欧洲、北美和非洲都越来越严峻,海外华人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人们围绕着是否戴口罩、如何防护、病毒源头问题等,争论不休。同时随着中国疫情逐渐好转,一部分华人冒着各种风险返回国内,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谴责和批评。海外华人的困境就在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中,不仅仅要保护自己,还要防范不愿意戴口罩和反对戴口罩的人,避免自己无端被袭击了。
我们从忧心国内到担忧自己,从协助抗疫到自助抗疫,从捐赠国内到捐赠自己所在的社区,从小心防护到组织防卫力量。我们在恐慌与矛盾、孤独与无聊、愤怒与无奈中一天天度过。
下面就心理防护谈几点个人的体会与经验,与大家分享。
戴不戴口罩的焦虑与矛盾心理
全中国都戴口罩,每个人都戴,所以会阻断传染源。但是国外不是每个人都戴的,他们的理念是生病的人才戴口罩,所以戴口罩出门表示你生病了,生病了应该待在家里休息,不要出来,出来容易“祸害”别人。尤其是华人,更加容易让人联想到病毒最早在武汉暴发的情境,从而迁怒于华人,导致一些暴力事件的发生。
理念不同,所以措施也不同。
这里不需要责怪别人为什么不戴口罩,只要自己戴对了口罩就好了,也不要觉得外国人都不懂如何防控,不要有我高人低的优越感,毕竟你活在别人的国度和文化里,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才可能共同避免疫情的扩散。
其实,口罩有不同种类和功能,需要仔细分辨清楚了,戴对了才能起到防护作用。戴错的口罩,也就是带来一种良好的心理安全感,可以减少恐慌。所以在焦虑和矛盾的背后,还是希望以生命为重,不陷入戴不戴口罩的对错争论之中。
要根据当地情况决定什么时候出门,出门是否戴口罩,以及在什么场合戴口罩,一定要考虑当地的种族构成、人身安全等因素,综合权衡。
在任何情况下保持6英尺的人际距离,勤洗手。对于不在医疗系统、超市、药店工作的人来说,这一点比戴口罩更重要。
出门购买食物的焦虑与挣扎心理
海外的网购是需要高昂运费和手续费的,所以一般大家都是选择去超市或者杂货店去购买,但是超市里人多,而且有的超市还排队人工结账,特别让人担心。
借鉴国内的经验,请在去超市的时候一次性购买比较多的食物,比如罐头、面条、意大利面、披萨、速冻食品等,便于保存,像洋葱、土豆、西瓜、蒜头等可以不用放入冰箱。一次购物,放满冰箱,可以吃两周以上的,比较合适。
网购的话,可选择中国超市,自己开车去取,也比较安全。
如果担心出门被感染的话,那么就做好全身防护,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快进快出,回家消毒,洗手、洗头、洗澡、换衣服,保准不会感染到。
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对自己所做的安全措施有信心,不要胡思乱想,竭尽所能,只要保持对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觉知,不是随意或者惯性做的,那么你的防控做到位了,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风险了。
如果不出门的话,也不要担心运费太高、手续费太贵等,毕竟生命面前,钱是小事,所以多花一点钱,买到的是低风险甚至零风险,也是值得的。
请在生命、健康、金钱、风险之间做一点取舍,根据自己的弱点和抗风险能力来选择何种方式更加适合自己。
如果你的担忧比较多,请选择相对安全的快递送食物,或者搭伙合作购买;如果你信心比较足,那么就可以省一点钱,自己出门去购买,免去别人的人工服务,还可以顺便透透风。一两个人一起外出,保持距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海外华人被袭击的恐惧心理
就以美国为例,每个州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州华人比较多,各个种族的人也比较多,不太好管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有些华人被袭击的报道来自这些州,或者有类似情况的国家。但不代表每个州、每个地区都如此。
海外华人没事别出门,出门就结伴,能预防一半以上被袭击的风险,再者可以拨打报警电话进行求助。
对于买枪、训练、武装防卫等活动,虽然可以有更多安全感,但是会给当地社区带来负面的华人印象,更加不好管理。反过来对华人的负面印象又会加剧歧视和暴力袭击等事件的发生。
在海外,必要的保护是需要的,但是引发动荡的行为,还是需要谨慎考虑的,因为很多时候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和需要承担的后果责任,你也许都不清楚,到时候面临赔偿、罚款、被拘留的风险,那就不划算了。谨慎采取任何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产生一叶障目的心理偏见,觉得整个海外针对华人。恐惧,有的时候是一件宝贝,它提示我们可能有危险,需要提前防范,但是想象出来的恐惧、被放大的恐惧,反而会威胁到我们的心理健康,进而更加不利于身心的健康,从而造成免疫力的下降,这样反而容易被传染。
防范得当,勿过激;恐惧适当,勿放大。
关于病毒来源争论的不甘心心理
中美两国有很多争论,病毒来源问题是其中之一。除去科学、医学的研究外,对于尚未明确的推论,请保持观察的态度,理性思考,不争辩,更不要去转发扩散。如果因为争辩而气愤甚至悲伤,从而伤了和气和友谊,或者影响自己的心情,茶饭不思、没有心思专注学习和工作,对身边的人过于敏感,对敌对和对立过于敏感,那就得不偿失了。
话说“祸从口出”就是如此,请保持静观和理智。每个人有自己的角色和身份,他們因此而发言。
居家隔离之后的无聊乏味心理
海外形势异常严峻,每天数据都在上涨,涨到已经没法再看了,想想当时武汉和国内多个城市居家隔离的乏味与无聊,现在也轮到自己身上了。
华人是最谨慎的,基本采取不出门政策。其他人照样出去,从限制50人以上到限制10人以上,再到限制6人以上,然后是家庭成员规模以上。
海外的限制措施永远不可能像国内那么严格,因为触动了他们自由信念的底限。目前美国就已经有些州因为失业、无聊而开始抗议,要复工。
可见,居家令才一个多月,就已经受不了了。
宅家一个多月的时候,身心可能会受到的影响有:吃多变胖讨厌自己、作息无规律而嫌弃自己、没有交流和身体的运动而产生憋闷烦躁心理、不能正常社交而产生孤独无助心理、荒废时间之后的无聊心理。
所有这些消极的情绪、心理反应都将作用于身体,让身体的免疫力下降,所以先学习防卫手册并照做,然后保持心情愉悦,不自责、不求全,对自己有欣赏,对生活有信心,对工作有安排,对未来有希望。
保持原有作息,积极锻炼身体,一周要有一两次户外锻炼,每天都有室内锻炼。八段锦和瑜伽适合室内锻炼,音乐和电影适合打发无聊时光,煲电话粥可以减缓孤独和烦躁,户外慢跑和开车兜风有助于身心放松。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免疫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要知道现阶段免疫力可是胜过财力、智力的,在拥有它的时候要学会珍惜和呵护,并锻炼它。
对于抗疫补助的不平衡心理
海外华人在疫情中心,犹如在孤岛中,看着国内“解放”了,自己却连机票都买不起。有些留学生也没有宿舍住了,出不去,待不住,左右为难,生活在夹缝中,这个时候,特别希望得到来自祖国的关心和慰问、帮助和救助。
大使馆已经给留学生发放了“健康包”,给公派教師和访问学者的可能后续也会送达,所以请耐心等待,不要感觉自己被亲人遗忘了,自己被祖国遗忘了,要抱有希望,活着走出疫情,才是最大的胜利。
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攀比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比如有人可以回国,有人可以包机,有人可以有补助,为什么我没有,为什么我不可以。但凡可以安全地待着,保持6英尺社交距离的生存环境,以不变应万变是相对较为安全的选择;但凡有自足的食物和药品,无需奢求更多,以免带来更多烦恼。
另外有车的人可以寻求保险公司的一些优惠福利政策,降低车辆保险费来缩减开支。
疫情下的心理防护直接关系到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免疫力,需要好好呵护和对待,保持理性的思考和谨慎的言行,愉快而平静地度过这个阶段,一切都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