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代汝瓷的前世今生
2020-06-19田万里
田万里
汝瓷的出生地
宋代的汝瓷确实是因产地而得名的。
今天的汝州,汉称县,隋置汝州,也是汝州境内有汝水而流传下来的,唐、宋辽金元、明清及民国,尽管历代名称有所变更,但到了民国,称谓也由清代的直隶州改为了临汝县。
解放以后考古工作就是以临汝县为重点的,但始终无所获,汝瓷犹如云雾一样成了一个谜,不得其解。1986年底,工作人员却意外在宝丰县清凉寺发现了其窑址,以及大营镇蛮子营村汝瓷窖藏。
宝丰接壤临汝,位于南面,居于沙河和汝水之前。汝瓷素有瓷魁之称,传世之作极为稀少。但凡有一件面世,在陶瓷界、考古界和收藏界都堪称极品,故而,清凉寺这个名字仿佛炸雷一般,听不见的响声震耳欲聩,也震动了陶瓷界、考古界和收藏界。
据南宋叶真《坦斋笔衡》所言:“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解其意,宋政和年间,采购的贡瓷,并非汝州一处,其他地方窑口的瓷器也有。
汝瓷的民与官之分
汝窑原来也是烧造民用瓷器的民间窑场,后来接到宫廷烧造任务,故曰汝官窑。
也就是说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公元1101年——1125年)的20多年里,汝窑为满足北宋宫廷的特殊需要,从此,开始烧造汝官窑瓷器,不过,汝窑为北宋宫廷烧造的年代也很短,大概与宋徽宗在位的时间差不多吧,是20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汝瓷逐步取代了定瓷入宫,并博得皇帝的笑容和满意。
历史上对“弃定用汝”的这个说法有三种解释,其一是定瓷有芒口,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记载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南宋时叶真《坦斋笔记》也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烧青瓷器。”其二种说法认为定器虽然有芒口的遗憾,但定瓷的芒口完全可以包镶金银,不仅掩盖缺陷,还因富丽华贵的金银工艺,彰显定窑瓷的身份;其三真正弃定用汝的原因是与宋徽宗赵佶个人的审美爱好有很大关系。宋徽宗在历史上确实是饱受争议的皇帝,但他的艺术才华、绘画才能、书法技艺却赢得了后人的一致好评,关于这一点至今也没有任何异议。
宋徽宗在位时喜好收藏江南奇花异石,在首都东京(今开封市)不断扩建延福宫收藏,同时,他也善长书画,且嗜古成癖,因此,汝瓷是以他个人的审美意识和观点来烧造的,这也是极有可能的,宋徽宗在当时还大力推崇道教,并且已经痴迷到了一定程度,况且又是举全国之力扶植和推行道教的,于是,除了大兴土木,就是到处扩建道教宫观,刊发道教书籍,并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而汝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怎么置窑烧造?在哪里置窑烧造?就连这些具体问题宋徽宗皇帝也是要亲自过问的。
汝瓷也属于青瓷品种,单色釉。
而在汝瓷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天蓝色或天青色的淡雅之釉、宁静之感,恰好迎合了道教“静为依归”的观点,同时,这一点又与宋徽宗所崇尚的自然含蓄的审美观也是一致的,故而“弃定用汝”是完全符合宋徽宗这种审美情趣的。不少历史典籍中也有宋徽宗喜好汝瓷的各种记载,认为“弃定用汝”正是宋徽宗这种崇尚汝瓷的审美观的客观反映。由此可以断定,此汝极为官汝也。不言而喻,此前烧造的汝窑青瓷,—概可以定性为民窑。
汝瓷的器型
汝窑瓷器型很多,有盘、碟、洗、出戟樽、玉壶春瓶、胆式瓶、三足洗、花口碗、葵瓣盏托、椭圆形水仙盘等。传世品以盘、洗较多。盘有大小、深浅之分,基本上以外卷足为常形,也有卧足偶而出现,但不常见;洗分两种,有撇口和直口之分,偶而也有椭圆形四足洗,这类洗在博物馆藏品中,仅仅见于宋代汝瓷,其他出土瓷器至今没有发现。
在汝窑瓷器传世作品中,有玉壶春瓶、胆式瓶等器型,而出戟樽较为少见。其中有仿夏商周青铜器造型的,有仿春秋战国青铜器造型的,还有仿两汉铜器造型的。因而,在传世汝窑三足洗中,洗口较大的也有,洗口较小的也有,估计当时也是成套烧造的,有大有小,也是实用器,如汝窑樽是仿西汉铜温酒樽型制烧造的,器身施天青釉,釉面有细碎纹片开裂,口沿外部及底边上饰以凸弦纹两条,腹中部有三道鼓起弦纹装饰;还有一种较为名贵的器型三足洗,是文房用品,一般都是直口,浅腹,平底,三矮兽足,器身一般都施天蓝釉色、天青釉色、翠青釉色,淡青釉色以及乳浊釉,器身开细碎纹片。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那件三足洗,器底刻有乾隆御题诗一首:“紫色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此物的钟爱之情。
汝瓷的天青釉色
汝窑的瓷器多为素瓷,釉色也是单色釉,极少装饰,不像其他窑口的青瓷喜爱堆塑、装饰。汝窑瓷器之所以能够成为宋代五大名窑(其他四大窑口分别是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之首,胜就胜在汝瓷的釉色上。宋代的时候就有“汝窑为魁”的说法,将汝窑瓷器列为宋代瓷器之首,可见当时吸引人们眼球的依然是汝瓷的釉色,足见宋代流行的时尚美瓷就是汝瓷。
汝瓷釉色也不是單一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天青色、粉青色、天蓝色、翠青釉、翠绿釉等釉色,也是极为丰富的。釉层莹厚,光泽柔和;观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拂其釉面,光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是蝉翼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在30或40倍的放大镜下观看,更有“寥若晨星”的感觉,稀疏明亮的大气泡,让人赏心悦目。
据文献记载,汝瓷釉层中有玛瑙配方,玛瑙的主要成分和釉的主要成分是一样的,都是二氧化碳,况且汝州当时盛产玛瑙,采用十分方便。为了讨好宋徽宗赵佶皇帝,士大夫们不计成本,都是用最好的材料调制釉色配方,所用的玛瑙也是极其昂贵的,极为奢侈的。在釉料中掺入玛瑙使汝窑与其他瓷器相比,可以产生不同的感觉,也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朴素自然美丽,更觉优雅之极。不仅填补了各窑址瓷品釉色的不足之处,由此也形成了自已的独特之处。
汝窑瓷器的釉色,主要还是美化瓷器的一种手段,宋人之所以能将汝窑瓷器的釉色推向巅峰,并达到以一当十的完美程度,主要是釉料中适当地调配了一些铁元素,对于还原焰控制也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故而使汝瓷呈现出了一种淡淡的天青色,色泽稳定,釉色莹润。
天青色在色泽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绿色恬静温和,蓝色神秘寒冷,在如幻如梦之间,令人能产生出许多幻想,遐思无限。汝窑瓷的釉色介于中性,色彩、色调和谐适中,这种素雅的感觉更增添了汝窑瓷高贵的色调,古朴的韵味,清逸的淡雅,毫无疑问,这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流行时尚,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汝窑瓷器之所以能够受到宋徽宗赵佶皇帝的推崇和喜爱,这也是宋代制瓷史上绽放出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汝窑瓷器是极其珍贵的,为此,古人早已有所记载。南宋周辉《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从这份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凡是出于汝窑所烧制的瓷器,只有经过宫廷拣退的次货,方可以出宫卖掉,因此,凡是在民间流传的汝窑瓷器是极为珍贵的,也是極为罕见的。
汝窑的开片
汝窑瓷器身上的开片,俗称蟹爪纹或蝉翼纹,是指汝瓷釉面上有许多细碎的开片,开片往往呈鱼鳞状,形象地说就是这种开片,仿佛照相时对焦不准产生的重景现象。而假的汝窑瓷器釉面往往开片过度,不是开大了,就是开小了,反正开的不合适;颜色倒是也仿汝窑瓷器那种天青色,但没有真品釉色那种通透感;假的器型在尺寸上,一看就不合适,就不到位,不如真品器型古朴、俊秀、端庄、精典。
汝窑瓷器胎质细腻,坚硬,胎色灰中略有黄色,类似燃烧后香烟灰或香灰的色泽,故称“香灰胎”。这也说明了当地胎泥的含铁量较高。若有机会上手标本的话,就会发现烧制的火候,似乎都是在比较低的温度下烧制而成的,所以,汝瓷釉色所呈现出来的天青或天蓝色调,几乎件件都富有清和、淡雅的气韵和味道。
汝瓷的芝麻钉
为了使器物外观更加完美、靓丽,汝窑瓷器在装饰工艺上,大部分都是采用了满釉裹足和支钉烧的方法。也有采用垫圈、垫饼或垫烧的烧造方法,不管是哪一种,只要是到代的宋代汝瓷真品,就会被广大的收藏家和鉴定家认可。其中采用支钉烧的器物是满身施釉,器底留有支钉痕,其痕细小如芝麻状,钉痕为白色(支钉痕露胎也有灰白色的胎),且多靠近圈足内足根处,支钉数一般是3个至5个,其中以3个、5个支钉的器物最多,代表器物就是汝窑瓷器三足盘。
汝窑瓷器鉴定需要注意的是细部特征,真品钉痕有白色的,也有灰色的,有与釉色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宋代人在烧制汝瓷时,制作的支钉完全是采用了质地纯净的瓷原料,这种硬质的白瓷土含氧化铝较高,从而使汝窑瓷器细小支钉的耐火强度得以保证。
汝瓷的仿品
汝窑瓷器的仿品近些年如洪水猛兽,低劣的仿品在市场上处处可以见到,档次稍高一些的,都盘踞在收藏家、鉴定家和拍卖公司那里,被一些喜欢收藏的爱好者视为座上宾。中日两国一些藏家手里的仿品、伪品、新品、劣品居多,比如小件三足洗、香炉、碗、小盏等,这些假的汝瓷和到代的宋代汝瓷相比,釉面开片不如真品开片细密自然,假的汝瓷成品支钉痕普遍较大,大如绿豆、麦粒一样,且多是圆点状,真品的支钉痕小而稍扁,一头有尖,酷似芝麻形状,且数量多见。
后来,汝州市区主干道东边也发现了一处窑址,并且这一处的陶瓷产品,在风格上与宝丰清凉寺的陶瓷产品十分相近,基本上吻合。
该窑址一共出土344件陶瓷产品,且基本上都能复原。
张公巷窑址出土的陶瓷产品,传世的也有一些,它们与宝丰清凉寺的汝窑瓷器有区别,也有相近的地方,比如张公巷窑址的陶瓷产品胎色灰白,但比宝丰清凉寺的汝窑瓷器浅一些,白一些;次之就是釉色要比宝丰清凉寺的汝窑瓷器的釉色淡一些,雅一些,当然也有釉色较深的;三是宝丰清凉寺的汝窑瓷器大多数为裹足支钉烧制,张公巷窑址的陶瓷产品大部分都是足底无釉,为垫烧而成;四是宝丰清凉寺汝窑瓷器为芝麻钉痕,张公巷窑址的陶瓷产品为小米钉,圆形,白色。
当代陶瓷学术界一直认为宝丰清凉寺的汝窑瓷器是正宗汝瓷,人为地界定张公巷窑址的汝窑瓷器产品次之,是天青釉色的天青瓷,其实不然,张公巷窑址的陶瓷产品与宝丰清凉寺出土的汝窑瓷器,都应定性为北宋的汝官窑瓷器,它们只是出生的地点或出生的窑址不一样而已,就像人种一样,别无其他区别。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