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本为依托,习得写作智慧

2020-06-19徐丽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景物课本设置

徐丽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妨以课文为依托,捕捉适合学生写作的延伸点,引导学生向名家学习写作,先入格再出格,凝练文笔,习得方法,达到笔下生辉的效果。那么课本中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写作延伸点,我们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从中习得写作智慧呢,我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为例,从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一下我的做法。

一、学习课文情节设置方法,让故事波澜起伏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以小说为主,或讲述英雄人物生死关头的抉择,或歌颂普通人物心灵的美好,或展现战争带给人类的慎重苦难。通过这些小说,学生看到了真实人生的方方面面,看到了不一样的人演绎的不一样的人生。而这些课文中,无论是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是恰到好处的景物渲染,都值得学生模仿借鉴。

如小小说《桥》,情节设置可谓悬念迭出。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充满悲剧力量,营造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在柏林》这篇小说则以反常的环境、人物言行和情节开头,层层蓄势和铺垫,最后老兵满含血泪的揭示真相,结尾出人意料,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情节设置很值得学生借鉴。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梳理情节。学完课文,我引导学生写作“笔尖流淌的故事”,给学生提供情境,让大家创编情节,构思故事。为了让学生写出情节的曲折起伏,我引导学生回看课本情节设置,看看人物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过程怎样一波三折,结局如何出乎意料。在指导的基础上,部分学生能够实现故事情节的曲折。有的孩子写作《月光下的村庄》,少年铁蛋为了照顾重病的爷爷,小小的肩膀承担了超出年龄的重量,送爷爷去医院救治的时候可以说历尽艰辛,情节设置符合实际又有一定波澜,写作效果不错。还有的孩子在《少年与流浪狗》中写到了少年陆天,为了收养流浪狗朵朵,也是经过了一个困难的过程,情节可谓波澜起伏。

有了课文为例,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就有了谋篇布局的意识,有了设置情节的技巧,这样,他们写出来的故事也就更耐读了。

二、学习课文人物描写技法,让故事生动感人

学习《穷人》这一课,我有意识地跟学生一起对文中的人物心理描写进行了多遍朗读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人物心理跟人物境遇的关系。同样善良的一对夫妇,在遇到同样的生活事件时,心理却是不一样的,桑娜柔软犹豫,但善良的本能让她做出收养孩子的决定,渔夫则更为坚定,明知生活会陷入更多的艰难,仍愿意收养两个孤儿。课文中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经过多遍品析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很多学生能恰到好处的运用人物描写技法了。有的同学将人物做事情时的心理波动刻画得细致入微,有的同学将人物的生活境遇和人物的外在表现、心理历程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写出来的故事耐人寻味。

有课文做例子,学生就能有意识进行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了,好多孩子笔下的人物和细节开始深入人心了。

三、学习课文景物渲染方法,让故事情景交融

学习《在柏林》这一课,我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文中的两个“静”字,“随即车厢里平静了”与“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两处“静”字有何区别。通过品析,学生明确了第一处“静”字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结尾处的“静”是摄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这处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激发了读者的思考。

在接下来的习作中,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景物描写。有的同学用恰到好处的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動情节的发展。有的孩子则用景物描写来凸显文章主题。学生笔下的景物开始和故事融为一体了。

有了课文做例子,有了名家文字做熏陶,孩子们写作更用心了,笔法更老道了,写作有了很大的提升。

以课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孩子习得了写作智慧。同时,这些好的文章,也带领学生探寻到故事背后人物的精神世界,让初中的孩子从这些感人至深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品质,获得人生之初的丰富精神营养。

猜你喜欢

景物课本设置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