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沙蚕的养殖方式及其应用开发现状
2020-06-19许斌李启生
许斌 李启生
沙蚕是一种隶属于多毛纲、环节动物门的水下生物,不同的地区对其有不同的叫法,例如海虫、海蜈蚣等,沙蚕的生物形态接近于蠕虫形态,成年个体可生长至10cm左右,个别的品种可生长至20cm左右。该生物常年生长在沿海及河口滩涂区域,是一种鱼虾的天然饲料,同时也可以作为食材烹制成菜肴,是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的常见食物。另外,沙蚕对生态环境有较佳的修复作用,加大沙蚕的养殖规模,不仅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收益,同时也能达到修复沿海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沙蚕养殖的相关研究力度,促进沙蚕养殖产业的发展。
一、沙蚕养殖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1、沙蚕的特性
沙蚕是一种多毛纲的水下生物,其成年个体可生长至13~25cm,沙蚕属于雌雄异体的生物,当沙蚕生长一年进入性成熟期后,会在每年3月下旬~5月下旬开始繁殖,雌沙蚕与雄沙蚕在完成产卵与排精活动后,个体就会死亡。在我国沿海地区,沙蚕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以及东海的入海口附近区域,有调查表明,沙蚕最密集的区域其密度可达到1000只/m2。沙蚕的活动层面位于海底泥沙底质之中,属于穴居的生活习惯,喜暗畏光,其主要的食物为海底浮游生物、鱼虾粪便及有机碎屑,沙蚕的最佳生长环境温度为20~28℃,适宜盐度为22~30,水体PH值为7,但是,其对环境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及适应力,在20℃以下不低于5℃也能成活。鉴于沙蚕的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显著降低了沙蚕养殖的难度,行业门槛较低,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主要的沙蚕养殖区域位于我国华南沿海地区。
2、沙蚕的养殖价值
沙蚕作为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多毛纲生物,其属于食物链的底层,主要食物多为海底的浮游生物、鱼虾粪便以及生物尸体残渣。沙蚕数量的增加,可以有效提升海水的水质,同时也能给鱼虾提供更多的食物,有研究表明,沙蚕的耐污能力较强,明显高于其他软动物、甲壳动物以及棘皮动物,作为多毛类的优势类群,将沙蚕作为海水生态修复的关键一环,可以发挥较佳的效果。另外,沙蚕可以有效抑制护花米草的生长,这样可有效维护滩涂区域的生态平衡,显著提升滩涂的利用率。还有一些试验表明,沙蚕对降低海底地质中硫化物含量也有较好的表现,在对重金属、石油污染物的检测方面,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沙蚕的养殖方式
鉴于沙蚕较高的养殖价值,我们必须注重研究高效的沙蚕养殖方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养殖体系,促进沙蚕养殖产业规模的扩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目前所应用的养殖方式。
1、沙蚕养殖的选址、施肥与放养方法
尽管沙蚕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但作为食材或饲料用途的沙蚕还应该在更佳洁净的环境中生长。因此,沙蚕养殖先要做好选址工作,沙蚕的养殖场地必须保证较佳的排水、进水能力,水体必须保证不存在工业污染,池塘底部泥沙要细腻,完成选址工作后,还应该使用农机多池塘底部泥沙进行翻耕,确保土质松软,翻耕深度控制在25~30cm之间,这样可以为沙蚕幼虫营造更佳的生长环境,为了避免病害的发生,翻耕的同时可以在池底均匀泼洒生石灰、漂白粉来进行灭菌消毒,减少敌害生物数量。
为了增加养殖池内的营养物质,促进沙蚕的生长,应该在投入沙蚕幼体前的一周内,在池塘内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具体施用量为500~750kg/hm2。沙蚕幼体的放养密度应该控制在250~300只/m2之间,在每年的春季、秋季应该各施肥一次,肥料仍为有机肥,施用量与沙蚕幼苗投放前的施肥量一致;另外,使用玉米面、豆饼等低值饵料作为沙蚕的食物也是可行的饲养方案,具体投饵量应该根据池塘具体条件与沙蚕生长情况进行精细的调控。
在放养沙蚕时,应该先检查池塘的进水、排水闸门的运行状态,确保进水、排水功能良好,在进水口布置60目筛绢网对水体进行过滤,在排水闸门设置100目筛绢网,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同时也能避免池塘内沙蚕幼体在排水时流失到池塘外。
2、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模式便于日常管理,可以保证沙蚕养殖的规范化,其是一种前期投入大,但沙蚕产量較高的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被首先应用在日本的沙蚕养殖之中,通过室内的人工育苗,再集中投放在占地面积较大的养殖池中,通过每天定时换水与饲料投喂,确保为沙蚕提供充足的养料,利用相应的升温设备控制水温,这样就能确保沙蚕的整体长势,让沙蚕都能达到商品规格。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沙蚕每6个月就能收获一次,平均产量为3~3.5kg/m2。
规模化养殖对沙蚕的生长环境也有相应的要求标准,对养殖池的水深要求为水深在45~50cm之间,沙蚕放养密度为2.5~3kg/m2之间。由于规模化养殖的放养量较高,必须做好定期换水工作,确保良好的水质,因此,养殖池每隔2~3d就要更换一次水体,同时为沙蚕投喂酵母粉、豆饼等饲料。当沙蚕成年后,可选择壮硕的个体用于沙蚕幼虫的繁殖。
3、沙蚕共育信息化养殖模式
目前,在沙蚕养殖中还提出了一种虾蚕共育信息化养殖模式,在该模式下,可以实现沙蚕与鱼虾的共养。因为沙蚕是鱼、虾的优质食物,所以在养殖工作中在池塘中构建“鱼+藻+沙蚕”的微型生态链,可以利用沙蚕降低水体中的总磷、总氮、无机磷的含量,可以有效缓解水体氮、磷沉积物的积累,这样就能大幅降低鱼、虾的患病风险,提高鱼、虾的抗病能力,这样不仅达到了沙蚕养殖的目标,同时也能产出一定量的鱼、虾产品,这对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有着积极的效果。
综上所述,沙蚕养殖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为此,我们应该关注沙蚕的养殖,研究分析不同养殖模式下取得的最终效果,找到最佳的养殖方式,在选择混养模式时,应该考虑沙蚕与虾苗之间的关系,由于沙蚕能减少水内的有机碎屑,因此在虾蚕共育时,要考虑到沙蚕给虾池肥水造成的困难,提高饵料的投喂量,这样就能确保虾与沙蚕的良好生长,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收益的目的。
(作者单位:746505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蚕桑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