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齿围沙蚕pH耐受性试验

2020-04-14葛迪曲畅陈克卫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耐受性沉积物存活率

葛迪,曲畅,陈克卫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670)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aibuhitensis)隶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围沙蚕属,俗称海蜈蚣、海虫、海蚂蟥等,是浅海栖息种,诱食性好,是鱼、虾、蟹的饵料,有“万能钓饵”的美称。双齿围沙蚕在医疗保健方面也具有重要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等功效[1]。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迅速发展,沙蚕凭借其适应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特点,迅速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动物之一,由于沙蚕独特的繁殖习性和养殖条件,养殖研究开展时间较短等导致其人工养殖技术存在很多短板。沙蚕栖息于泥沙底质,水体pH作为反映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影响水生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2]。本文通过研究沙蚕对水体pH的耐受性,以期为沙蚕人工养殖的水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取滩涂潮间带沉积物,反复淘洗去除盐分和杂物,晒干后粉碎过1.65 mm筛网,60 ℃烘烤杀灭虫卵[3-4]后备用。用海水晶和曝气过滤自来水配制人工海水(盐度25,pH 8.0)备用。

沙蚕购自浙江舟山养殖场,置于18 ℃水缸中驯养5~7 d,适应人工饲养环境。驯养期间死亡沙蚕及时移除。驯养时,每天曝气1.5 h,每3 d用虹吸法更换养殖海水,并进行24 h干露。试验用沙蚕健康状况良好,平均体质量(2.0±0.5)g。

1.2 方法

参考文献方法,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调节试验水的pH,水温18~20 ℃。预试验分14组,每组3条双齿围沙蚕,每个处理3个平行。用充分静置的人工海水加入氢氧化钠和盐酸配置各组养殖用水21 L,按照梯度为1分别配制pH 1~14的试验用水。预试验时,在2 L锥形瓶中放入底泥和500 mL不同pH试验用水,放入沙蚕后,密封锥形瓶,20 ℃饲养36 h,观察沙蚕的活动情况并分别记录6、12、24、36 h的存活率及活力。沙蚕萎缩变硬,用玻璃棒多次刺激其头部和躯干部无反应则判定为死亡[5]。试验期间不投饵、不充氧,为防止试验期间养殖用水pH发生变化,每天早晚各调节pH一次。预试验结束后进行正式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预试验初步筛选出沙蚕存活率的pH范围为4~11(表1)。根据预试验结果,分别配制pH 3.5、4.5的HCI溶液和pH 10.5、11.5、11.8的NaOH溶液,对照组为pH 8的充分静置人工海水,观察并记录6、12、24、36 h的沙蚕存活率及活力。如表2所示,沙蚕具有较广的pH耐受范围,且对于水体酸度的耐受性要比碱度强。

3 讨论

pH是水生生物养殖环境中重要的水环境因子之一,会直接影响水生生物代谢、生长和存活等。沙蚕对pH的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较广的pH耐受范围。沙蚕多栖息于泥沙底质,营穴居生活,日伏夜出,以小型浮游动植物幼体、鱼虾残饵或粪便、有机碎屑等为食,沉积物经沙蚕摄食、处理后,会降低其中有机物的含量,同时由于沙蚕掘穴、觅食等活动引起的生物扰动会增大沉积物与溶解氧的接触面积,促进沉积物的矿化分解和化学元素的迁移、再分布[6-8]。由此可见,沙蚕对生存环境具有一定修复能力。

表1 不同pH对双齿围沙蚕存活率的影响(预试验)

表2 不同pH对双齿围沙蚕存活率的影响(正式试验)

猜你喜欢

耐受性沉积物存活率
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沉积物源分析
渤海油田某FPSO污水舱沉积物的分散处理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水体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收及释放研究进展
月球高纬度地区发现赤铁矿沉积物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海南石斑鱼明年或减产40%!鱼苗存活率低,成鱼卖不起价,石斑鱼怎么了?
黄鳝对常用消毒药物的耐受性反应研究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影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