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骨折患者进行护理
2020-06-19袁叶
袁叶
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其中老年人由于机体机能衰退、骨质疏松,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与年轻人相比,更易骨折。大部分患者的骨折都是由外界碰撞所导致,同时也有部分骨折是由于长期疲劳损伤所致。
骨折患者必须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保证康复效果。如果救治不及时,很有可能诱发休克症状,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与其他疾病不同,治疗骨折患者中较为明显的特点是治疗周期长,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制动,同时外界因素的存在极易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因此还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1.心理护理。由于治疗周期较长,同时受到痛感折磨,大部分患者都会产生烦躁、焦虑以及郁闷等多种负面心理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效果,不利于患者自身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告知患者病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正在逐渐好转,积极鼓励患者,使其正视自身病情。同时,还需要让患者将心中的顾虑与想法说出来,避免长期压抑在心中造成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保证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接受护理和治疗。
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地清洁患者病房,保持整洁和安静,定时开窗通风,调整合适的室内温湿度,同时将与疾病相关的资料手册放置于合适位置,方便患者及其家属翻阅查看。另外,可以在病房内配备饮水机和微波炉等设施,方便患者日常生活。
3.饮食营养护理。饮食习惯是影响患者病情恢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饮食进行指导。让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适当补充水分,避免食用坚硬食物以及芋头、糯米等易胀气或难消化食物,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和骨痂生成。
4.生活护理。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适应卧床后的生活起居,掌握缓解便秘等自我保健方法,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治疗方法以及后期康复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5.预防压疮和并发症。骨折患者在治疗后一般需要长期卧床并制动,极有可能发生压疮而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护理人员重视对患者的皮肤护理,要定时按摩受压部位,每天用温水擦浴,保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同时还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动作要轻柔缓慢,从而降低压疮的发生概率。
6.功能锻炼。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提升患者锻炼的积极性。骨折早期患者骨折端還不稳定,需要进行患肢肌肉舒缩运动,比如股骨骨折时进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前臂骨折时做手指屈伸活动以及握拳活动,以此来促进肌肉活动。早期的锻炼能够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消肿和稳定恢复。骨折中期骨痂逐渐形成,骨折端趋于稳定,这时患者需要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以健肢带动患肢逐渐恢复上、下关节的活动,同时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将活动方式从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而当形成的骨痂足够时,患者可适当扩大活动范围。后期,骨折接近愈合,这时的康复锻炼要加强患肢关节部位的主动活动和力量锻炼,从而更早地恢复肢体力量,恢复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整个功能锻炼过程中,患者如果骨折端出现突发疼痛,需立即停止锻炼,并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作者单位:四川现代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