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都昌县大豆试验示范小结
2020-06-19王新平熊龙鑫郑帆
王新平 熊龙鑫 郑帆
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地貌以丘陵为主,滨湖平原为辅,生态环境优越,拥有20.2万亩宜种大豆旱地和8万亩水源较差滨湖早稻田可扩种大豆, 并有大豆生产和豆制品加工的传统习惯。近年来都昌县积极推广大豆绿色机械化生产技术,大豆生产稳步发展,全县常年播种面积3.5万亩,单产150公斤,总产5250吨。为有效提升生产效益和生产水平,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专家组的指导下, 2019年度都昌縣开展了大豆绿色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示范,现将示范推广情况总结如下。
一、示范基本情况
示范基地分别落实在三个板块,均为红壤旱坡地,土壤肥力低,排水条件好、灌溉条件差。种植模式为“大豆--油菜”轮作模式,开展了新品种示范展示和新品种对比试验,分别为:中豆39(230亩),中黄41(155亩),中黑42(35亩);品比试验参试品种有中豆39,中黄41,18NF25和18NF32。
1、南峰镇乌沙村委会桥头冯村50亩夏大豆,由大户冯作家负责种植,品种为中豆39。
2、南峰镇白水村委会塘西余村178亩(其中夏大豆160亩、禾根秋大豆18亩),由大户余全圣负责种植,品种为中豆39。
3、南峰镇白水村委会芦家园村192亩,(其中品比试验2亩),由都昌县芦家园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种植,品种为中黄41,中黑42,品比试验参试品种有中豆39,中黄41,18NF25和18NF32。
4、“夏大豆”播种时间为6月8日-6月23日,收割9月8日-9月28日,生育约95天。由于今年7月初至11月底试验基地一直没有下雨,出现严重干旱,单产均在100公斤左右,且部分绝收;但是在乌沙村委会桥头村有两块地6月18日种植了中豆39,面积约为1亩,采取多级提灌,抗旱三次,大豆生长表现良好,长势比当地传统品种强劲,结荚紧凑、丰产性好;经农技人员实割测产,单产达243公斤。
5、“禾根秋大豆”于8月3号-8月5号播种,11月下旬成熟,生育约110天,单产50-60公斤。
二、技术推广情况
示范基地推广了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集成技术,具体包括:
1、机械联合精量直播技术:利用机械将翻耕整地、灭茬清杂、成穴播种、精确施肥、开沟成畦、覆土盖种等六道工序一次完成。
2、无人机飞防技术:由无人机喷洒药剂完成病虫草防治作业。
3、节水灌溉技术:引进滴灌、喷灌设备,小面积示范了节水抗旱灌溉技术。
4、配方施肥技术: 利用测土配方技术,根据大豆生长特性,确定氮、磷、钾和有机肥用量及比例,制定施肥方案指导生产。
5、一次性机收技术:选择适宜型号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如九堡田、沃得),在叶片基本枯萎脱落时收割大豆。
三、主要工作成效
1、筛选出适宜的品种。通过品比试验和大田示范可以看出,中豆39,中黄41两个品种抗倒伏、株型紧凑、结荚紧密、容易高产、适应机收,适宜在都昌县红壤旱地种植,长势和单产好于当地传统黄豆品种,可作为主导品种推广。
2、探索出适当的模式。试验示范显示,在都昌县推广适宜品种的“夏大豆+油菜”种植模式,生育期适当、茬口对接宽松、用地养地结合、生态经济增效,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但“禾根秋大豆”在都昌县由于季节紧张、伏秋干旱等原因,出苗齐苗不易、生长发肓受阻,造成单产偏低、效益较差,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试验方案,探索生产管理技术。
3、示范了先进实用技术。基地应用了全程机械化生产集成技术,实现了耕种、管理、收获机械化,实现了肥水 、植保高效化,有利于大豆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生产。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1、都昌县大豆生产专用机械设备严重不足,试验示范需到省农科院借用, 运输费用高, 使用不方便。建议农机管理部门加大专用机械的补贴,支持机械适用性改良。
2、加强大豆种植技术培训指导,请科研部门来都昌县,将引进良种、绿色高产、机械高效、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等技术提早培训到位、及时指导到位。
3、都昌豆参营养美味、历史悠久、畅销全国,针对都昌豆参加工需要,建议育种单位培育高蛋白黄大豆新品种,专供都昌传统优势产业“豆参、豆腐”加工原料,培育高蛋白黑大豆新品种,专供都昌传统烹饪佐料“豆豉”加工原料,以优良品种助力都昌县豆制品产业稳步发展壮大。
4、为应对现行食品消费市场需求,要积极探索新的栽培模式,进一步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市场繁荣,供给充足”。建议在都昌县建设一个科研示范试验基地,试验探索“大豆+” 生产模式,示范推广旱地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技术。
5、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建设力度,着力解决旱作物“三通” 瓶颈( 通路,通水,通电),实现大豆生产“五化” 之路(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高效化),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单位:1.332600江西省都昌县土肥站,2.332600江西省都昌县种子管理局,3.332600江西省都昌县大树乡农技综合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