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抗疫防疫看国医大健康

2020-06-19黄明达

养生大世界 2020年6期
关键词:抗击中医药新冠

黄明达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14亿中国人度过了一个有史以来极其不同寻常的新年。14亿人集体响应国家疫情防控要求,都宅在家中一呆就是两个多月,度过了一个如此漫长的新年。人们也因此更加深了对家人的特殊亲情及对家的概念的一种深刻感受。在这段特殊时间内,通过电视和手机网络信息所集中关注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对新冠病毒传播的防控;二是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尤其是在最初的一个多月里,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几乎锁定了人们的眼球,也不禁让一些人深深地陷入担忧和恐惧之中。

恐惧和担忧的原因,是源于人们对于这种新型病毒缺乏了解。尽管我国科学家很快就确认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及病毒学命名分类,但当时就该病毒对人体的传染性、致病性、变异性等生物学特性及其规律所掌握的情况还很少。即便是到今天,我们也还不敢轻易说人类已经对该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有了全面了解。从最初疾控专家认为不会人传人,到明确提出人传人的警示,再到后来国家果断决定封城,人们发现这个新冠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还因其有一定隐匿期和短暂爆发期的发病特性,而被专家们戏称该病毒很狡猾和诡秘。从最初确诊的14天内发病患者,有的核酸阴性患者超出14天,直到近一个月才发病出现症状。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风险隐患,也給防控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出院后又出现了核酸检测复阳现象,尽管可能是病毒核酸片段残留所致,但也不排除在特定条件下有一定的传染性。近来还发现了无症状感染者,政府也向社会提出警示。

以英国为突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由于受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治场所及专业医护人员数量条件的限制,不能像我们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做到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而采取了所谓“群体免疫”的做法,从而导致了大量剧增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新冠病毒的疫苗最快也要在一年至一年半后才能获批上市使用,而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研发出能够直接在体内杀灭新冠病毒的特效药。之前,曾一度被国内外热捧为所谓新冠病毒克星的美国“神药”瑞德西韦,现如今就像“浮云”一样销声匿迹了;就连在它的研发本土美国也已无人问津,不知何时悄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其神话也随之而破灭。经临床验证,该药对新冠肺炎重症几乎无效,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在网上的药价也惊人的高,即便其临床有效,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用的起,为个人及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此外,曾经用于抗疟疾的氯喹类老药,虽然也被用于这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但氯喹也不是直接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其临床效果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在这次救治新冠肺炎临床中所应用的羟氯喹,对心脏还有很大的化学毒副作用,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和好评。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赴中国考察组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先生,在中国世卫组织新冠肺炎联合考察专家组2月24日北京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我们面临一种危险的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的时候,中国有很多超出想象、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策略。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方法。古老的方法加以现代化的科技,产生了更大的效果。中国的做法是:既然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那么有什么就用什么,能怎么調整就怎么调整,能怎么适应就怎么适应,能怎么拯救生命就怎么拯救生命。”考察组也在报告中向其他各国提出建议,推荐抗击疫情的中国方法。在药物和疫苗出现之前,自己有什么就用什么,根据需要去调整、去适应、去拯救生命。这其中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三因治宜、因势利导抗击疫病的中医治略思想。

临床疗效才是评价中医药优势的“金标准”。中医在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将中医疫病的治疗理论有效转化为具有中医的科研数据与临床高级别证据。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专家联合确定的临床疗效评价核心指标集,得到了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特征研究小组的高度评价。西医关注的是病毒,这个病毒的结构是什么?靶点是什么?感染途径是什么?了解这个需要较长时间。而中医主要关注病毒侵入人体后出现什么临床表现?中医称之为“证候”。可以根据病人的表现辨证论治,这种方法并不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西医、中医的理念、方法、用药都不一样。新的突发传染病,往往没有特效药和疫苗,但是基于几千年的中医药理论和经验,我们中国抗击疫情却有中医药特色方案。我们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与西医药是一样的,都是治病救人,能把病治好,能把疫情控制住了就好。中西医所追求的终极结果都是一样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尽早使用,全程参与,精准施策,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康复的全过程,与西医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抗疫的这种“举国机制”的动员力量和协助精神,也正是中医药应对新冠疫情外袭,借助各种手段调动人体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出自组织、自调节的整体效应与整合作用的核心理念之所在。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令整个社会上下对中医药、大健康和公共卫生三大领域,都给予了空前的关注和影响。在中国抗击疫情的防控和救治过程中,我们没有在等针对于新冠病毒的疫苗及所谓化学特效药的产品研发,也没有在等医学界和科技界对新冠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完全了解清楚,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带领下,中医药国家队第一时间就驰援湖北武汉,1月25日大年初一赶到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和主战场与西医并肩作战;接管了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个独立病区的32张病床,收治的全部是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从1月29日开始,第一批患者服用中药,第二天就有患者反映睡眠食欲好转,咳嗽、乏力症状减轻。2月5日,第一批经中医药治疗出院的8名患者中,有6人重症和2人轻症,取得了中医抗疫初战告捷的显著疗效。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的抗击疫情过程中,本着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方针,中医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按照中医应尽早参与和全面介入的中央要求,取得了今天抗击疫情的重要战果。

在整个疫情期间,各地中医医疗机构派出49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共733人到武汉参与救治。截止到4月中旬,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超过7.4万人使用了中医药,占比超过了90%以上。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收治的危重型患者治愈出院率达88%,展示了中医药治疗危重型患者的显著效果,取得了中医药大数据的临床实践成果。中医药在这次抗击疫情全过程中,无论是对于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及核酸检测阴性的疑似患者在医学观察期早期干预的预防性治疗,还是对于普通型、轻症患者、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以及对于出院患者和复阳患者的康复治疗,都全面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中医药在这次抗击疫情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才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即对新冠肺炎患者大大提高了救治率、降低率了病亡率。

以美国为突出代表的西方国家,目前正面临着由疫情肆虐而导致的大量人员感染和死亡。与此相比,中西医并重与中西医结合的国策,是我国这次抗击疫情取得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保障。这充分体现出了中国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以及中国的医学优势和文化优势。尤其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救助疫区广大患者的生命,中医药发挥出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难怪中纪委和国防部网站都跨界力挺中医药抗击疫情。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在疫情期间,主动上书请战中医进入方舱医院。此次疫情期间,在武汉新建的16个方舱医院中,由中医主导的江夏方舱,从2月14日由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由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5省市的5支医疗队360余人组成。截止到2月30日休舱,在26天时间里,采取以中医为主的救治方案,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564人次,除了显著缩短退烧时间、核酸检测转阴时间及治疗出院时间之外,还实现了“三个零”即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这就充分地证实了中医药的救治力量;呈现出我们中国医学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江夏方舱医院与其他十几所方舱医院不同的是:由于投入了大量的中医专业的医护人员,实现了中医个性化的精准诊疗。并且除了内服中药外还运用了耳穴、艾灸、按摩及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外治法和中医非药物疗法,取得了又快又安全又可靠的治疗效果。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江夏方舱医院向社会全面、详实地公布了救治新冠肺炎的过程及其取得的成果。中医药可以快速改善和消除病症,不仅疗效显著,缩短了核酸转阴时间,而且还能有效截断病毒传播,阻止新冠肺炎轻症转危重症,减轻和改善病毒所引发的炎症和对人体多脏器的侵害,更有临床治愈不留后遗症的巨大优势。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国务院新闻办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都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所发挥出的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以及为国家和人们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由于中医的及时而全程參与,我们才取得了打赢这场针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传播的中国抗疫防疫保卫战的阶段性战略成果。中医药所发挥出的中流砥柱作用,必将载入中国抗疫史册。

中医药辨治疫病历史悠久

在中国历史上,有可考的大小瘟疫共计352次。中华民族一次次从流行瘟疫中转危为安,没有出现欧洲流感大暴发那样的群死群亡现象,中医药所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中医从来就没有把目光仅仅盯在疾病和病毒上,也可以这样理解:中医从来就没有把病毒放在眼里,这绝不是一句大话。中医有着更广阔、更高远、更深邃的独到视野与思想,那就是观察“天”和“人”以及天人关系。“天”就是大自然万物(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人”就是人类整体鲜活的生命(包括身心灵、精气神)。并由此成就了大中医独特的宇宙生态观、生命健康观和疾病治疗观。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历史上,中医虽然不知道或者说不认识今天的西医病名和具体病毒,却可以准确把握疾病的致病性质和发病的传变规律。并通过改变致病因素在人体内环境的致病条件与致病性质,调动和激发人体防御疾病的自然本能,加强和提高机体自组织稳态适应性调节与修复能力。这不仅能有效防病,而且也能治好病;既能治标,更能治本;既能短期取效,更能长治久安。

中医防治疫病多采用配方中药,而不是像西药那样的单一化学成分,也不会为退烧就仅仅单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板蓝根、复方双黄连口服液等。虽然这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大都有一定的体内外抗病毒的药理作用,但其药性苦寒,会压制人的阳气而影响机体免疫力。所以按中医理论科学配伍中药更趋合理些,可根据身体状态和病情趋势,以及人体与病毒之间正邪相搏、肺功能与心肾、肝脾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适时调整配伍和剂量。科学配伍的中药方剂,包含直接抗病毒药理作用的中药,通过调节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来抑制病毒的中药,以及扶助正气清除和透发体内病毒给邪以出路的化湿解表等中药,都能全面兼顾人体与病毒的正邪关系,达到扶正祛邪和恢复平衡的目的。从中医角度讲,新冠肺炎以湿邪为主。针对病毒感染肺部,选取麻杏石甘汤、宣肺承气汤中的部分中药,可起到宣肺清泻、疏散上焦的作用;湿在中焦,主要用达原饮、藿香正气散中的部分中药,能够化湿和胃起到斡旋中焦的作用;湿在下焦,选取了桃仁承气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的部分中药,活血解毒通达下焦。因此说中医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医学。因此说中医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医学。

中医对于细菌、病毒这些病源体有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基于一个客观事实: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成员,早于人类数十亿年前就来到这个世界的细菌病毒,广泛存在于大自然及我们的生活环境之中,甚至在我们的机体内。相对于人类后来者而言,这些病源微生物可算是地球的原住民。其数量之大,是我们人类杀不死也杀不绝的。再加之像新冠病毒这样的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作为移动的靶子,我们人类很难有效地将其杀灭。人与病毒的博弈,疫苗的研发与病毒的变异将是一场永无结果的“军备”竞赛。而中医药扶正祛邪的防疫抗疫治略思想,才是人类广谱抗病毒的最绿色生态环保安全可靠的“人体原生疫苗”。

心中有佛不远求,人体有大药,我们千万不能遗忘了它。中医作为生态健康医学,是基于人与自然界万物之间的生态和谐与平衡关系。对于细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及其他各类治病因素,中医特别重视维护和增强人体的自稳态、自调节、自修复功能,即中医十分注重于人体的自主健康能力、自然防卫能力和自我痊愈能力的自身建设。中医所强调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科学防病治病观显得更为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等着身体病毒感染所谓的“群体免疫”听天由命优胜劣汰,也不是与病毒进行你死我活殊死搏斗。战争年代,毛泽东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西江月.井冈山》,其中有一豪迈诗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是何等大的气魄啊!中医抵御一切疾病的法宝就是通过借助各种可能的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从健康的根基上维护和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和生命力,以不变应万变。

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西医是在找敌人,除恶务尽,强调外求,采用外援对抗的技术;而中医是找朋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主张内求,实现内源化解的策略。中西医完全是走的两条路线。季节性流感包括新冠肺炎,对于体质虚弱的易感人群才最容易被传染发病,甚至危及生命。保护易感人群中医的扶助正气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中医立足在生命的整体层次上,广泛动员和协调全身上下一切有生力量,以主动适应和积极应对病毒的侵袭。此时不仅仅是一个肺脏,也不仅仅是免疫系统在孤军奋战,中医在千方百计(包括配方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液、以及各种中医外治法和非药物疗法等技术手段)打好组合拳、巩固和加强自身免疫力的基础上,激发和调动五脏六腑经络气血全身心和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代谢等各大生命系统全面参与,对于原本就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以及病毒侵害广泛累及人体多脏器的重症患者,更需要中医的系统思维整体治疗。

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在我们身体内所发挥出的独特作用就是驰援和帮助自己的生命力打赢这场人体抗疫的“阻击战”、加强肺和呼吸系统的防卫功能、“总体战”、协调和调动五脏六腑及神经免疫内分泌循环代谢系统的健康机制和“人民战”,以此来激发和提升人体全身60兆细胞的生命活力。

中医不同于生物疾病医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门生态健康医学和生命智慧学,具有复杂开放性系统科学的特性,符合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现代科学原理,与西方医学是完全不同的一套医学体系。它具有自己獨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中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符合生命的自然法则和生命大数据特征。如果我们离开了对中医学科本质及其核心价值的准确认知,那对于中医的遣方用药与中药的药性功用,以及针灸、按摩推拿、气功导引等手段工具及方式方法的应用原理就很难理解,甚至或有所误解。中医治病是以生命健康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以疾病指标为导向,因此更安全、更究竟、更环保。中医看病更在看人,治病更在治人。

关注人体生命状态、病情发展趋势和内外各种关系,把患者看成是鲜活、生动、完整的人,来三因治宜、辨证施治、标本兼治。这是中医治病和调理身体的总原则、总方针。中医不仅可以让你安身立命,中医更能让你长治久安。中医的健康养生观和疾病治疗观是紧密相关的,是一体化的;中医是在养生思想指导下的治病;中医治病重在机体调理;中医的疾病治疗过程更是健康治理的过程。中医养生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以人为本、扶正固本,本立而道生。中医无论是治疗疫病还是治疗癌症,其核心思想和根本大法就是扶正。所以治病的过程中很少伤害到自己身体而影响生命质量。因为癌细胞和病毒一样是很难赶尽杀绝的。而通过激发和调动身体免疫力来制约癌细胞和病毒,同时改变体内环境使其丧失生存的土壤条件。从中医来讲,无症状感染者就是机体与病毒之间处于正邪相持阶段,虽然身体带着病毒但不表现出症状。中医的对策就是扶助正气提高免疫力的同时,辅以中药清热解毒芳香化湿给予预防性的干预治疗。

中医药在大健康时代将大有作为

中医走过了几千年,透过人类与疾病斗争的中外历史和今天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事实,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失去了中医,那不仅是中国的遗憾,也必将是全世界人类的遗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凝聚了几千年中华民族健康养生的理念和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民族文明宝库开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于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承好是对历史负责,发展好是对未来负责,利用好是立足当下对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福祉负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针对这次抗击疫情工作所做出的重要指示中,特别强调一定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结合。为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中华文明和中国医学的火种。只有文化自信才有文化自觉,只有文化自觉才有文化自强。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再次彰显了中医药学的特色优势。在5月2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黄璐琦院士就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提出建议:应当重视用中国的办法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的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建立中西医抗疫常态工作机制,强化防控机构中的中医力量,中医全程深度参与传染病防治,实践证明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可以发挥而且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院士认为,这次疫情相关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是“中国方案”的最大亮点之一。他建议应尽快形成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并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应急管理体制中增加中医药的内容,建成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在该体系中应努力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2020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的首届世界健康产业大会上北京宣言我做的“拯救人类生命危机,一切从改变开始,积极行动迎接人类第三次卫生健康革命”主旨报告中,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进入大健康时代,并提出四大健康内涵:人的全要素的健康——身心灵德爱;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生长壮老已;生活全方位的健康——衣食住卧行;生态全环境的健康——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社会人文生态环境的健康、体内生态环境的健康。大健康一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

中医学作为第一大国学的国医学,集中国儒学、佛学、道学、武学、易学、哲学及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生物学等古代自然科学的精华于一体,凝聚了深邃的中国哲学智慧,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又为国家和人民立大功!在大健康时代中医应作为保卫中国人民安全与身体健康中的“国防军”和“常规军”,全面而深度地参与到国家疾病防控、公共卫生与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建设,以提高国民健康素养和全民健康水平与生命质量,构筑起健康中国人民健康系统工程的“抗疫大堤”和“防疫长城”。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方法是实现全民健康与疾病防控最积极、最可靠、最经济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模式。中医药将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实现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打造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的力量。天佑中华有中医,拯救世界有中国。疫情时间人人活在口罩下,疫情之后人要活在阳光下!

猜你喜欢

抗击中医药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抗击疫情 我们在一起
齐心人定胜天
——为团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作
抗击瘟疫的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