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如何在课程游戏中玩出精彩
2020-06-19卢晓强
卢晓强
课程游戏化已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向。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掘现有材料,构建良好的游戏活动环节,通过游戏引导,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发展。教师要在对大班幼儿的教育中转变发展理念,完善课程游戏化运用路径,让幼儿能够开心地玩,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合理引导
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各种合理的引导方法,让幼儿能够更有效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通过语言引导,提高课堂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在开展“我们的花园”区域活动时,为激发幼儿对花朵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花朵的视频,如蝴蝶绕着花朵翩翩飞舞、小蜜蜂在花朵上采蜜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通过语言引导的方法提出问题:“大自然中的花多种多样,那么小朋友都喜欢什么花朵呢?它都长什么样子呢?”提出问题后,幼儿讨论纷纷,并依次回答:“我喜欢玫瑰花,因为它特别香”“我喜欢牡丹花,它的花朵色彩鲜艳,我家里就有一盆”等。在幼儿回答后,教师进行语言鼓励:“小朋友们都非常棒,你们所介绍的鲜花也是老师喜欢的,那么大家一起动手将自己喜欢的花画下来吧!”在完成上述过程后,幼儿已经形成了基本思路,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笔开始创作。绘画结束后,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贴在展示区,并带领全体幼儿欣赏作品。在全体幼儿的努力下,构建了一个“美丽的花园”。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引导方法,让区域游戏活动更加有效,提高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符合游戏化课程目标。
巧借资源
幼儿是课堂教育的核心,所以在游戏环节,教师应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各种资源,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
例如在大班“变废为宝”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活动素材,包括白纸板、塑料瓶、铅笔和颜色各异的树叶等,教师不限制幼儿的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创作。由此,教师成为了幼儿活动的旁观者,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指导。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发现,幼兒会向其他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看法,例如想要制作一个花盆、一只小鸟等。对于幼儿的不同看法,教师要予以认同,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期间,教师会发现,一些幼儿将红色、黄色、绿色的树叶,通过裁剪的方法制作成一个又一个花瓣,并用胶水将这些花瓣粘贴在一起,最终制作成一个花朵。有的幼儿通过折叠纸壳,并粘贴不同颜色的糖纸,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收纳盒……等幼儿制作完成后,教师可邀请每个幼儿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赢得其他幼儿的赞赏。
这种方法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通过游戏,让幼儿创作不同的作品,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设置情境
幼儿年龄小,对很多事物都有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方法,让他们有效参与到活动中,最终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可采用情景模仿的方法,实现游戏活动的多样化,全面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集体活动前,教师可通过创新游戏的方法带给幼儿全新的体验,让幼儿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在活动环节还原超市购物场景,让一个幼儿扮演售货员,另一个扮演顾客,教师提出各种问题,激发幼儿交流的欲望。例如,顾客想要购买的糖果数量不够、顾客的钱不足等。通过这种方法,激起幼儿对话、讨论的欲望,其他的幼儿也会在底下纷纷讨论,介绍自己遇到这些问题时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教育效果看,这种方法能够全面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增强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引入评价
竞争则是提高幼儿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游戏期间,教师可通过评价在游戏中加入竞争元素,提高幼儿积极性。同时,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幼儿之间的良性竞争。
例如在“我会设计衣服”的区域活动中,教师随机将若干个幼儿分为一个小组,通过组内配合的方法,让他们制作漂亮的衣服并为模特穿上。教师在活动期间添加竞争元素,对于先给模特穿上衣服的小组、衣服漂亮的小组给予小红花或者五角星鼓励,最后获得五角星最多的小组能赢得本次比赛的胜利。而排名靠后的小组需要表演一个节目作为惩罚。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幼儿为了获得比赛胜利,会积极和小组成员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多种教育手段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实现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从活动中受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新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