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维可视化促师生共同成长

2020-06-19赵洁

中国教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阅读教学

赵洁

【摘 要】利用思维可视化的理论,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现文本知识,整理有效信息,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阅读教学价值。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可视化 师生成长

阅读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但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纯阅读和朗读为主,认知层次低,只有文字的刺激,学生思维没有得到锻炼,发散思维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二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索把思维可视化工具导入阅读教学全过程,发挥思维导图等思维可视化工具的作用,帮助学生将课本内容明晰外化出来,推动学生内在思维的高效运行。

一、思维可视化的价值追求

一是将文字理解化为思维碰撞。要破解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活跃度低的问题,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趣味性。笔者探索通过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可视化工具,创造新的感受和情境,从文字刺激的单一刺激,增加为复合型、多样化的思维发散和思维碰撞,全面激发学生学习思考潜能。在教学实践中,要创造性地抓好和实施“导”与“激”两项关键点。一是“导”,即在正确运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的基础上,明确把学生的思维焦点引导聚焦到学习内容中最有价值和最核心的问题上来;二是“激”,即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具象化的思考和呈现,并与之交流互动,肯定和支持学生的独特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主动探索新的知识和体验,由此强化教学互动。

二是将单一灌输化为思维共振。改进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实践,离不开生生间、师生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与课堂教学氛围之间的深度互动、有效互动。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灵活应用思维导图,深入挖掘教学中的任务重点,让学生围绕这个重点,引导他们构建体现自身独特个性的思维导图,有效激活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帮助学生思考串联、运用知识,變教师单一灌输为师生互动、思维共振、共同提高。

三是将表面理解化为深度体验。学生在思维可视化目标指引下,不断尝试思维拓展,不断产生思维碰撞,探寻对文本不同的理解和可能的发展方向,在相互交流中预测和印证、改变、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向和思考重点,在反复对比和互动中,最后达成思维可视成果。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更能促进综合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学生在个性化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获得新鲜的思维经验,寻找到自己的价值。

二、思维可视化的教学实践案例

本文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教学为例,进行分析介绍。

1.有的放矢,明确教学目标点

常规的语文阅读教学偏重于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通过找关键词、品读句子,来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兴趣没有得到有效激发,思维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笔者尝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建立与文本对话的新模式,搭建逻辑思考空间,实现整体理解感悟。例如,在教授《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笔者让学生们在思维导图的设计和帮助下,一边阅读文本,一边预测文本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引导学生尝试根据文本或课文的题目,初步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并根据故事的实际内容来修正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2.外化思维,丰富延伸逻辑线

笔者引入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抓住文章的“核心主题”,并据此进行发散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抓住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例如,在教授《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胡萝卜先生遇到鸟太太之后,会发生什么故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受故事前面不断重复的情节影响,学生延伸出多条分支—做成小兔子的项链、帮鼹鼠老师过马路、帮助小狗脱险等故

事(见图1)。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建立和完善,学生主动开展思考,更加深入地预测文本,建立完善逻辑思维,锻炼了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图1

3.互动交流,培养多种思维力

在初步梳理思维导图后,引导学生练习一边读一边根据故事题目、插图、故事内容、生活经验等,有依据地预测故事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并与同学交流自己这样预测的原因。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对照课文的故事,看看自己的预测与原文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加强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转折情节的预测(见图2),分析事物间的关联与逻辑,捕捉、记录自己思维运动过程中的丰富灵感,并有顺序地描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进行缜密而富有逻辑性的思考。整个课堂教学完成下来,学生对文本和事物的认识更加客观、全面,提高了比较分析能力,拓展了思维深度。这一教学实践也凸显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创新性的变革。

图2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最终要体现为自主表达能力的生成和完善。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把文本阅读形成的思考综合起来,并从课内学习的思维图散发开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昆明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猜你喜欢

思维可视化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在新材料作文审题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教学,引发“每一个”的“脑内革命
思维可视化软件Focusky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