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职能部门如何发挥一线监督作用

2020-06-19简阳市纪委监委

廉政瞭望 2020年5期
关键词:职能部门监督机制市级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但从基层实际看,一些职能部门对权责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一线职能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行业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还不够严密。

简阳市纪委监委成立专门课题组,对多个职能部门的一线监督现状进行调研,梳理问题、研究对策,推动构建更加完善的监督体系。

主要问题

?主体责任缺位。随着改革深入,市级部门纪检组全部撤销,成立派驻纪检监察组,不再履行主体责任。但有的部门党委(党组)还未转变观念,习惯性地把本单位的一线职能监督推给派驻纪检监察组,或是寄托于巡察、审计等部门,对履行自身职能监督办法举措少、监督效果差,有的甚至将单位内部管理与一线职能监督混为一谈,以上下班纪律等作风监督代替部门职能监督。

监督力量薄弱。从课题组调研的20个职能部门看,在撤销原内设监察室后,成立专门科室开展一线职能监督的单位仅有4个;由部门其他科室兼顾职能监督职责的有16个;调研的20个单位,负责行政审批事项共502项,监督对象17761名,但仅有5支专职监督队伍,专职监督人员11人,另有兼职监督人员717人,监督力量严重不足。

监督约束乏力。20个调研对象涉及项目、市场准入审批等职能职责,共制定了574项规章制度,但明确提出要履行职能监督职责的制度仅有179项,占31%。有的单位把职能监督局限于作风监督,有的单位以机关内部管理代替监督,有的单位甚至在职能监督上一片空白。

监督合力不强。在环保、拆违治违等工作中,存在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不愿牵头开展职能监督的问题。有的拿出多年前三定方案明确的职能职责说事,有的以上级领导研究决定其他部门负责为由,对牵头工作推进情况和配合部门落实情况不监督、不检查,导致工作滞后、推进乏力。

原因分析

惯性思维作祟。市级部门对履行自身职能监督职责的定位不够清楚,尤其是近年来,市纪委监委牵头对全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檢查,部分市级部门进入思维误区,觉得只要是带“监督”二字,就是纪委的事,混淆了部门职能监督与纪委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

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部门领导对自身职能监督不够重视,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安排部署上,对工作推动过程中的政策实施、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没有开展有效监督和跟踪问效,导致本单位、本行业权力运行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部门没有完善的职能监督制度,从工作安排部署到推动落实,由谁监督、怎么监督、如何反馈问题、如何问责等没有思考研究,更没有从制度上加以规范。还有的市级部门虽然建立了监督机制,但结合实际不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缺乏主动担当意识。有的部门负责人在落实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时,没有主动监督的意识,尤其是在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工作上,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存在“少做少错”的错误认识,相互推诿,都不愿意履行监督职责,导致出现监督漏洞。

对策建议

健全监督机制,注重常态长效。职能部门要加强本行业、本领域的制度建设,注重规范性与保障性相结合,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工作,建立“事前预防—发现问题—建立台账—整改销号—回头问效”的制度监督体系,做实做细行业系统日常监督、长效监督。在职责交叉领域,要建立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市级分管领导或牵头部门要切实抓好统筹协调,明确各单位的监督职责,避免“职责交叉”。

强化监督意识,配强监督力量。职能部门领导要把职能监督摆在突出位置,建立一支专职、专业的监督队伍,把经验丰富、懂政策、懂业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志纳入到监督岗位上来,保证监督质量。部门领导要带头示范,全力支持监督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为监督队伍提供工作条件。

严肃专责监督,倒逼责任落实。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从一线监督中脱离出来,对职能部门的监督进行再监督,推动职能部门有效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做实监督职责。对部门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的,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要加强职能部门监督成果运用,针对相关问题线索,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跟进,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简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曾志勇(右一)深入镇村了解教育部门落实职能监督责任情况。

猜你喜欢

职能部门监督机制市级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检察版(十)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安徽省合肥市政协首次邀请政府职能部门旁听大会发言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轮胎企业职能部门的设置和管理要点分析
95%市级政府带头 实现软件正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