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妥善处理“三对关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

2020-06-19肖殷洪

廉政瞭望 2020年5期
关键词:从严治党国有企业监督

 肖殷洪在中国航信运控指挥大厅调研。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国有企业党组织决不能置身事外,必须把党章党规党纪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履行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是新时代国有企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的重大政治任务。具体工作中,国有企业应当妥善处理好“三对关系”,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

妥善处理各类监督力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大监督”管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也明确要求,“要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完善国有企业党内民主和监督体系”。国有企业中监督形式多样,需要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种监督力量有效整合贯通的“大监督”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对党员领导干部、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

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国有企业各级党委应当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各级纪委应当切实履行好监督和协助职责;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既要做到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又要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各级党组织应当加强党员教育,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加大提醒、函询、诫勉等力度,督促各级党员干部依规依法用权、廉洁履职。二是抓好审计监督。国有企业应当充分考量企业业务特点,合理安排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持续加大对企业重大决策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项目审计力度;打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三是扩大工会民主监督。国有企业应当发挥工会作用,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监督,鼓励职工通过职代会提案、合理化建议等形式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企业党风廉政有关情况纳入企务公开范围;借鉴地方政府做法,适时开展“廉情评估”,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民意测评,打一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人民战争”。四是做好监事会监督。国有企业应当鼓励和支持各级监事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和企业有关制度,对董事和经理层、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财务进行监督,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不断增强监事会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及时性,着力形成“发现问题、报告问题、解决问题、督促整改问题、实施问责”工作闭环,努力收到“有形监督、无形约束、成果隐性、影响深远”的效果。五是强化职能部门监督。国有企业各级职能部门应当落实“谁的业务谁监管”,主动从业务工作查找政治偏差,针对突出问题、薄弱环节,明确监督重点,推进合规管理,健全完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分兵把守、各负其责,筑牢“首道防线”。

妥善处理正风肃纪和担当作为的关系,凝聚干事创业发展合力

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党员干部以反腐败为借口,不担当、不作为,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信奉“多栽花少种刺,遇到困难不伸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既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又要善于做到‘三个区分开来;既要合乎民心民意,又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这就要求国有企业既要打破“洗碗效应”,保持干事创业的进取之心,也要知底线明红线,明确哪些应该为,哪些可以为,哪些绝对不能为。

一方面,国有企业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的最新判断上来,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发展压倒性胜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不断健全制度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强化制度执行,加大办案力度,严肃监督执纪问责,深化标本兼治,推动企业各项突出问题治理整改;不断深化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企业纪检工作规范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从小处抓起,从小事严起,对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轻微违纪问题,应当践行“四种形态”的第一种形态,及时咬耳扯袖,在错误萌生之初就真诚地指出问题所在,通过批评教育、函询提醒、组织处理、诫勉谈话,帮助干部认识错误、改正錯误。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正风肃纪过程中,也应当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注重教育转化,惩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转化为具体工作规范,切实保护好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真心关爱干部,为担当者担当。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工作机制,坚决不让干事者受气、不让改革者“背锅”,不让干事创业的“领头羊”变成“替罪羊”,真正让吃苦者不吃亏、流汗者不流泪、担当者不担心。

妥善处理监督形式和监督效果的关系,营造真抓实干工作氛围

当前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工作浮于表面、落实不够有力的问题时有发生,监督搞形式,整改走过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一是“两个责任”压得不够实,“四责协同”机制运行不够顺畅,横向协同协作与纵向压力传导结合得不够好,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不够强。二是职能部门监督有缺失。个别职能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业务监督也是落实主体责任的应有之义,过度依赖纪委的“再监督”。三是个别干部履职能力偏弱,业务功底不扎实,责任心缺失;或存有侥幸心理,对党纪党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缺乏足够的敬畏,对待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保有一种“看客”心态,即使做了整改,也是蜻蜓点水,“折扣”太多,导致一些问题屡改屡犯、屡禁未绝。

对国有企业而言,党的建设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做“留痕无绩”的事。为此,国有企业各监督主体应当更加注重提高监督实效,不但要监督,还要监督到位;不但要监督结果,还要监督过程。一是各级党委应当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把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切实增强依法治企、依规经营的理念,转变思想认识、转变政绩观念、转变发展理念,实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政治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着力在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解决干部不敢担当作为问题等方面,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本部门本单位摆进去,把工作抓具体抓深入,让职工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尤其要坚决防止用形式主义的做法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二是各级纪委应当推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方面探索创新、实现突破。要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大排查,着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抓整改,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坚决斗争,更好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崇尚实干、担当作为,把更多精力用到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上来。三是坚持发现问题和整改落实并重,对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责部门应当建立清单销号制度,加强过程监督,确保整改到位,实现从“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的转变。(作者系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猜你喜欢

从严治党国有企业监督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